紅樓隱史

朱樓舊夢隱敘家亡血史, 兒女悲情婉書明亡華殤。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筆法,賈事真史揭開驚天隱秘!
個人資料
xibeifengla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賈敬為何拒見賈珍?揭開嘉靖與兒子不和的明史秘密

(2018-11-02 18:53:13) 下一個

【拙作《紅樓隱史》已經出版,分為上下兩冊,書中不但對網路上已經發布的舊文作了大量的補充和整理, 而且還有尚未發布的《明末黨爭第五大案-撥亂反正係列》的後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碼》係列。這極其重要的《明末黨爭第五大案-撥亂反正係列》的後半部分和《金瓶梅密碼》係列累計10多萬字,將不會在網路上公開發表。購買本書請在淘寶天貓搜索“紅樓隱史”,“中國發展出版社旗艦店”,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

 

 

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寫道:“話說是日賈敬的壽辰,賈珍先將上等可吃的東西,稀奇些的果品,裝了十六大捧盒,著賈蓉帶領家下人等與賈敬送去,向賈蓉說道:“你留神看太爺喜歡不喜歡,你就行了禮來。你說:‘我父親遵太爺的話未敢來,在家裏率領合家都朝上行了禮了。’”賈蓉聽罷,即率領家人去了。”奇怪,賈敬居然命令自己的親生兒子賈珍不得前去見他,這是為何呢?

這是因為賈敬不敢見賈珍,可為什麽父親不敢見親生兒子呢?這其中到底有何隱情呢?這答案不在《紅樓夢》中,而在《明史》中,見《明史·陶仲文傳》載:“(術士陶仲文)又創二龍不相見之說,青宮虛位者二十年。” 原來是因為陶仲文的“二龍不相見”之說,才導致嘉靖不敢與兒子見麵。

那麽陶仲文的這個“二龍不相見”之說是怎麽來的呢?又為何嘉靖會對此奉若圭臬,嚴格執行呢?這就要從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自身經曆說起了。

朱厚熜的出生地湖北鍾祥縣屬於故楚腹地,《湖北通誌》載:鍾祥縣“楚國南郢之地,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娛神。”巫祝之風十分興盛,道教也起源並興盛於楚地,故而其父朱祐杬信奉道教,並自號“大明興國純一道人”,還寫了一本關於太極陰陽五行之類的書,書名叫《含春堂稿》,至今還保存在故宮。楚地的道風濃鬱和父親的影響灌輸,是嘉靖迷信並且崇道的根源。

嘉靖最初崇信的術士是來自江西龍虎山上清宮達觀院的正一道道士邵元節。正一道源自漢末的奉張道陵為天師的天師道,即“從受道者,出五鬥米”的五鬥米道,全稱作“正一盟威之道”。與要求必須出家、住在道觀裏麵養氣煉丹、清淨修行的全真派道士完全相反,正一派的道士不要求必須出家住宮觀,可以居家修行,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可以吃葷(除了戒律中的四不吃,即為牛、狗、大雁和烏魚不吃),可以飲酒。正一道道士主要以符咒齋醮、祈福禳災、驅邪押鬼、超度亡靈為主要的宗教活動。

謀逆的寧王朱宸濠曾召請因法術而聞名於世的邵元節,可是邵元節很有先見之明,拒絕前往。嘉靖三年,邵元節被崇奉道術的嘉靖皇帝征召入宮。邵元節的法術果然靈驗,不但屢屢祈雨成功,而且還施法為苦於無子的嘉靖皇帝連續求得子嗣,因此深獲嘉靖崇信和倚重,累獲封賞,位極人臣,見《明史·邵元節傳》:“邵元節……寧王宸濠召之,辭不往……嘉靖三年,征元節入京,見於便殿,大加寵信,俾居顯靈宮,專司禱祀。雨雪愆期,禱有驗,封為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玄衍範誌默秉誠致一真人,統轄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教,錫金、玉、銀、象牙印各一……乞假還山。中途上奏,言為大學士李時弟員外文所侮。時上章引罪,文下獄獲譴。比還朝,舟至潞河,命中官迎入,賜蟒服及“闡教輔國”玉印。先是,以皇嗣未建,數命元節建醮,以夏言為監禮使,文武大臣日再上香。越三年,皇子疊生,帝大喜,數加恩元節,拜禮部尚書,賜一品服。孫啟南、徒陳善道等鹹進秩,贈伯芳、太初為真人。帝幸承天,元節病不能從。”

雖然深受嘉靖皇帝的寵信,但邵元節從來都不恃寵驕縱,反而是謹小慎微,專心禱祀,很少幹預朝政,時稱“元節無他方術,隻因帝好齋醮,而元節勤事不懈,遂眷顧不衰”。後來邵元節因年老而力不從心,於是向嘉靖舉薦了寓居在他府邸中的好友陶仲文。而陶仲文更是法術高強,不但能夠除妖除痘,還能預測,更治好了嘉靖的頑疾,嘉靖因此對陶仲文的恩寵更甚於邵元節,見《明史·陶仲文傳》載:“(邵)元節年老,宮中黑眚見,治不效,因薦仲文於帝。以符水噀劍,絕宮中妖。莊敬太子患痘,禱之而瘥,帝深寵異。十八年南巡,元節病,以仲文代。次衛輝,有旋風繞駕,帝問:“此何祥也?”對曰:“主火。”是夕行宮果火,宮人死者甚眾。帝益異之,授神霄保國宣教高士,尋封神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帝有疾,既而瘳,喜仲文祈禱功,特授少保、禮部尚書。久之,加少傅,仍兼少保。仲文起筦庫,不二歲登三孤,恩寵出元節上。” 及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秘方見幸》載:“(陶仲文)官至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少傅、少保、禮部尚書、恭誠伯,祿蔭至兼支大學士俸。子為尚寶司丞,賞賜至銀十萬兩。錦繡蟒龍、鬥牛、鶴麟、飛魚、孔雀羅緞數百襲,獅蠻玉帶五六圍,玉印文圖記凡四。封號至‘神霄紫府闡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見則與上同坐繡墩,君臣相迎送,必於門庭握手方別。至八十一歲而歿,賜四字諡。”

邵元節好不容易施法禱祝為嘉靖成功求得皇子,可是兩個月大的皇長子朱載基在將要被立為太子之時突然夭折,得子不易的嘉靖大為哀慟,追封諡號哀衝太子,陶仲文告訴嘉靖:皇長子的夭折是因為皇上是真龍,太子是潛龍,潛龍被真龍所克導致的,如果不想讓皇子夭折,就要做到“二龍不相見”,即嘉靖皇帝不能和自己的太子見麵。嘉靖很是相信陶仲文,於是認真執行,兩年之後,嘉靖再次有了朱載壑、朱載垕、朱載圳時,他決定不見這幾個兒子。嘉靖十八年,皇二子朱載壡被立為太子。嘉靖二十八年,朱載壡十四歲了,到了該入學的年紀,蔣太後要求嘉靖出席太子的出閣講學儀式,孝敬母親的他不願違拗母親的意願,加之朱載壡已經長大,嘉靖認為給太子舉辦成年冠禮應該就可以逃過魔咒,於是下令先舉辦太子的成年冠禮,然後再辦出閣講學儀式。在冠禮儀式上,朱載壡這才第一次見到父親朱厚熜。不幸的是,果如陶仲文所言,太子朱載壡因為這一次見麵而一命嗚呼,僅僅兩天後就得病夭折,嘉靖因此對陶仲文表示他深悔自己沒能抗住流言蜚語的壓力,沒有嚴格遵從陶仲文的建言,見《明世宗實錄·卷三百四十六》載:“嘉靖二十八年三月○乙酉,皇太子行加冠禮;○丁亥,皇太子薨太子諱載壑,上第二子也。母皇貴妃王氏,生於嘉靖丙申十月六日,貴妃娠時夢神人星冠羽服,以一嬰兒與之,遂生太子。十八年二月,上將巡幸承天,冊立為皇太子,遂命監國。至是,上以太子年浸長,當出閣讀書,命先行冠禮。越二日,晨興疾作,遣醫胗之,不治,忽北麵拜,曰:兒去矣,正坐而薨,年十有四歲。太子生而靈異,不喜紛華靡麗,小心齋慎。嚐見上,叩頭曰:兒不敢。時時舉手,曰:天在上。上奇其不凡,比薨,痛悼殊甚。詔禮官具儀以聞。已輔臣及府部侍從諸臣各上疏奉慰。秉一真人陶仲文亦具疏慰,上獨批答,曰:覽卿奏慰,朕複何言?早從卿勸,豈便有此?太子非常人不識耳。然厚烷呂,時中輩誹謗朕躬,一曰:久不教訓我等;一曰:輔臣不可諛悅。皆謂朕既不早朝,又不教習太子。朕受天明命承大道運,豈為小人所訕?因思太子年十四,或可漸舉儲儀,故令所司如例,先行冠禮,豈期太子超凡,遂爾長往?且其於人世紛華,一不好玩動有仙氣,今果乃爾。或謂:何不任其素性?朕思身已受謗,又累太子,豈可久藏禁中?須如祖宗故事一一舉行,寧為不慈,終不失正,嗟今失矣!彼紙上虗談之物能療之乎?太子舍我亦非背者知朕心之不淂已。但仰思當日聖母愛之甚,至今未久而歸,是朕之不孝耳!

連失兩子令嘉靖懊悔不已,得子不易的他從此不僅不見兒子,也不再冊立太子,這就是海瑞所寫民間傳言的“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於父子”的緣故。其實不是嘉靖不愛兒子不願相見,而是因為愛護兒子不敢相見,他怕再要了他這兩個兒子的命!他能當皇帝是因為武宗無後,而他拒絕給孝宗繼嗣導致孝宗絕嗣,如果他無後,豈不是讓自己絕嗣?於情於理,嘉靖都要保住兒子,絕不敢再拿兒子們的小命冒險。

不僅如此,嘉靖對腹中的胎兒也是非常的重視,嘉靖四十三年,嘉靖皇帝的後宮裏有個姓甘的妃子懷孕,因為端午節貪玩戲龍舟而導致流產,甘氏怕嘉靖責罰,於是將流產的責任推卸給太醫,對子嗣極為看重的嘉靖因此將太醫院院使斬首,值班醫官絞死,而其他太醫則在施以杖刑後全部流放充軍,整個太醫院的太醫都因此蒙冤受難,詳情請見親曆此難的嘉靖朝的太醫院六品禦前侍直禦醫萬邦寧著的《萬氏醫貫》序言中的陳述:“至嘉靖甲子歲,內宮皇妃甘娘娘花朝飛熊投懷。司理太監官名尤奏上,第六宮甘娘娘龍胎妊孕,皇上大喜。未幾三月,甘娘娘適冒虐疾,召太醫院官朱林入宮跪脈,奉上知道。臣朱調進藥,柴胡桂技湯連服三劑,即瘳。忽至端午節,甘娘娘與宮娥步金橋,戲龍舟,觸動龍胎下墜。匿情曠奏,歸咎於醫。龍顏大怒,不分皂白,削盡太醫院官,一概著落六部九卿治罪,首事者取斬,值班者取絞,餘皆流徙。寧亦列其中,受杖徙於廣西梧州。為臣死職,何敢辭過,即日起解。途曆七千裏程之苦,餮霜眠雪,悲風蕭條。中夜思之,不覺淚下涔涔也。身負國恩,為世所悲,豈丈夫哉,死而已矣。此恒也,非緣也。

@長風閣主 問“萬曆的父親隆慶皇帝即位前身為事實上的長子,多年來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直到即位時仍然隻是個王爺,為什麽萬曆不用這件事堵住朝堂上那群居心叵測的大臣的嘴呢?”

通過我上麵的敘述,相信大家已經明白,兩個月大的皇長子和三歲的皇次子都先後被嘉靖皇帝早早地立為太子,而這兩位太子的不幸夭折最終導致嘉靖為了保護兒子不願再立太子,正是在這樣不可辯駁的慘痛的事實麵前,朝中群臣及其母親蔣太後才都無話可說。而萬曆皇帝卻截然相反,先是遲遲不立太子,而後向群臣承諾在朱常洛十歲時將其立為太子,卻又食言自肥故意拖延,過了十年都不肯兌現承諾冊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最後是在李太後的強力介入下,理屈詞窮的萬曆才不得不將已經二十歲的朱常洛立為太子,詳情請見前文《被賈寶玉撞見與茗煙有淫情的卍兒的驚人大來曆》和《揭開萬曆帝迫害王皇後的真相下的“國本之爭”的大秘密》。正是由於萬曆皇帝的極不恰當的作法,才會授人以柄,造成“群臣爭言立儲事,章奏累數千百,皆指斥宮闈,攻擊執政。(萬曆)帝概置不問。由是門戶之禍大起”,為明朝的滅亡埋下禍根。

人們總喜歡將萬曆皇帝同嘉靖皇帝相提並論,因為這兩任明朝皇帝都是常年不上朝,但其實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嘉靖雖然深居西苑修道不上朝,但他始終勤勉理政,不但批答奏章“疾如風雨”,遇到大事也會立刻召大臣入西苑見麵商議,批、決、顧、問,日無停咎,處理政務從不會停歇一日,見《明世宗實錄·卷五百六十六》:“(嘉靖)晚年留意玄理,築齊宮於西內,居之乃宸衷惕然惓惓以不聞外事為憂,批、決、顧、問,日無停咎。故雖深居淵穆而威柄不移,升遐一詔悔艾尤深,真可謂神聖不世出之主矣!”;而萬曆卻是真懈怠,見《明神宗實錄·卷三百八十九》:“萬曆三十一年十月○大學士沈鯉以用人、行政二議上言,謂:今日自內及外各衙門缺多不補,補又不下,誰為肩任其事者。祖宗朝麵決政事,至世宗末年深居靜攝,始不麵決。乃其時臣下之所廩承,無不振舉者。夫章奏即政事,停章奏是停政事也,緩章奏是緩政事也。皇祖深居大內,而章奏批答,疾如風雨。遇有大事,又每於西苑召閣部文武大臣麵賜商確,故其時庶政修明,人心震肅,亦自與臨朝稱製者不殊。皇上祗循其倦勤之跡,不踵其勵精之誌,毋亦有未盡者乎?奏入,不報。”結果,沈鯉這奏折遞上去,依然是“不報”,被萬曆擱置不理。誠然,萬曆皇帝腿腳不便,不上朝有其客觀的健康原因,但嘉靖皇帝的身體也不好,由於上朝理政的禮儀規矩繁多,非常耗費精力,所以才導致原本勤於上朝的嘉靖後來選擇不上朝,省下時間修道求長生,可問題的關鍵是嘉靖從沒因修道耽誤過處理國事,他隻是把前期的勤於視朝理政變成了批答奏章而已,而且為了防止不上朝造成言路不暢,嘉靖還通過密疏和密諭與朝臣密切交流,表麵看似不上朝,其實卻對朝政完全掌控。為何朝臣不批評嘉靖不上朝,卻總要批評萬曆怠政?萬曆的懈怠的主觀作為才是根本原因,同祖父嘉靖皇帝相比,萬曆皇帝這個一國之君當得頗不稱職。

嘉靖皇帝何嚐不想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可是他不能,為了保全子嗣,不再克死其他子孫,嘉靖還進一步下令不允許告知他皇嗣的誕生。萬曆皇帝出生的那一年,先是嘉靖養的白兔在四月生了小兔,而後他養的白烏龜又在七月下了烏龜蛋,朝臣們於是全都上疏祝賀這些天降祥瑞,一個月後征兆應驗,八月,萬曆皇帝在裕王府出生。因為裕王朱載垕不敢告訴父皇自己生了兒子,自然也就不能舉行滿月剪發禮,也就不能給萬曆取名,導致萬曆直到父親朱載垕繼位為帝後,也就是已經五歲後,才正式有了名字——朱翊鈞,成為朱明太子裏起名第二晚的人,僅次於六歲才得見天日的孝宗朱祐樘,見《萬曆野獲編·聖主命名》載:“今上以全亥八月生於裕邸。時世宗惑於“二龍不相見”之說,凡裕邸喜慶,一切不得上聞。是年四月西苑玉兔生子,七月有白龜卵育之瑞,廷臣俱上表賀。而今上彌月,不敢請行翦發禮。至穆宗即位,大臣以立太子請,上命先命名,徐議冊立,始以元年正月賜今禦名。故事命名在百日,至是睿齡已五歲矣。從來朱邸皇孫,未有愆期至此者。

嘉靖皇帝的皇三子朱載垕似乎生來就是天子命。嘉靖十八年,朱載垕和哥哥朱載壡同日受封,太監們卻誤將敕封太子的冊寶送到了他的府中,人以為異。他的兩位太子哥哥都因見了父皇嘉靖而病夭,而想爭奪皇位的他的弟弟景王載圳又在嘉靖四十四年,即嘉靖賓天的前一年也死了,並因無子廢封。見《明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八》:“景恭王載圳,世宗第四子。嘉靖十八年冊立太子,同日封穆因宗裕王、載圳景王。其後太子薨,廷臣言裕王次當立。帝以前太子不永,遲之。晚信方士語,二王皆不得見。載圳既與裕王並出邸,居處衣服無別。載圳年少,左右懷窺覬,語漸聞,中外頗有異論。四十年之國德安。居四年薨。(嘉靖)帝謂大學士徐階曰:“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 王無子,歸葬西山,妃妾皆還居京邸,封除。

最終,嘉靖辛苦禱祝向天求來的的八個兒子中隻有朱載垕一人活了下來,並且育有子嗣,成功地為嘉靖接續了香火,《紅樓夢》中賈敬死後被“追賜五品”,實乃隱喻嘉靖死後其子孫繼承皇位五代,即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和崇禎五位皇帝。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倔強任性、不守禮製、精明勤勉、作風獨特的嘉靖皇帝賓天,享年60歲,在位時間在明代皇帝中僅次於其孫萬曆皇帝。裕王朱載垕繼位,年號隆慶。隆慶即位後立即糾正其父嘉靖的弊政,之前以言獲罪的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撫恤並錄用其後,方士全部付有司論罪,以前的道教儀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賦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賦,見《明史·穆宗本紀》:“先朝政令不便者,皆以遺詔改之。召用建言得罪諸臣,死者恤錄。方士悉付法司治罪。罷一切齋醮工作及例外采買。免明年天下田賦之半,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逋賦。釋戶部主事海瑞於獄。”

嘉靖皇帝寵信的道士邵元節和陶仲文兩人雖然受寵但從不驕縱, 最終得以壽終正寢。隆慶皇帝即位時,邵元節和陶仲文已死, 隆慶皇帝於是追削兩人秩諡。見《明史·卷307》:“(邵元節)無何死,(嘉靖)帝為出涕,贈少師,賜祭十壇,遣中官錦衣護喪還,有司營葬,用伯爵禮。禮官擬諡榮靖,不稱旨,再擬文康。(嘉靖)帝兼用之,曰文康榮靖。隆慶初,削元節稱諡。”  “仲文得寵二十年,位極人臣。然小心慎密,不敢恣肆。三十九年卒,年八十餘。(嘉靖)帝聞痛悼,葬祭視邵元節,特諡榮康惠肅。(陶仲文子)世恩後至太常卿,隆慶元年坐與王金偽製藥物,下獄論死。仲文秩諡亦追削。”

最終,困擾賈府三十多年的“二龍不相見”的魔咒隨著賈敬賓天而永遠終結。

 

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

首度破解,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紅樓隱史》。

 

 

終於收到書了,非常吃驚。當初編輯說字數太多,決定采用16開本大書規格並分上下冊出版時,毫無出版經驗的我還問真有這個必要嗎?出版社發來的書的照片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特別之處,直到父母收到書後發給我照片,看到了對比後,我才意識到編輯的決定是多麽得正確,近千頁的厚度,近2KG的份量,而且還是16開本,如果不是分為上下兩冊,這拿在手上翻看還真是很有難度。感謝發展出版社編輯們的專業和敬業,給我的讀者們帶去更好的閱讀體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