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隱史

朱樓舊夢隱敘家亡血史, 兒女悲情婉書明亡華殤。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筆法,賈事真史揭開驚天隱秘!
個人資料
xibeifengla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改變國家命運的明末黨爭“五”大案之移宮案

(2017-06-21 07:01:18) 下一個

 

 

黨爭第四案----移宮案


“移宮案”其實發生在“紅丸案”前,泰昌帝一死,東林黨馬上就開始琢磨該如何拉攏新皇帝了。通過挑起國本之爭,東林黨成功地破壞了萬曆同朱常洛的父子感情,將自己塑造成維護封建禮法的正義之士,收獲了朱常洛對他們的感激涕零,登基後的泰昌帝對東林黨是有求必應,可是令東林黨難過的是泰昌帝是個短命皇帝,僅僅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離開他們了,這不,“老葉媽”葉向高這個東林黨的黨魁剛剛接到聖旨還未來得及啟程赴京呢!一定得想個辦法鞏固住勝利果實,得盡快同朱由校建立起深厚感情才好。


別看萬曆對庶長子朱常洛不怎麽樣,但他對皇長孫朱由校可是非常的重視愛護:“(萬曆三十三年)神宗顯皇帝以元孫(朱由校)生,遣使頒詔天下,書諭宗藩,恩賚文武百官軍民人等,事從優厚,悉赦諸臣之礦稅詿誤、被逮久係詔獄者,一時海內歡聲雷動。其明年丙午二月尊上 慈聖皇太後徽號,進封王恭妃為皇貴妃。 (其母)王選侍為才人。至四十八年七月,神宗皇帝遺詔言:皇長孫宜及時冊立進學。”萬曆以“元孫誕生”昭告天下並行大赦,這樣做其實就是變相的宣布朱由校未來可望繼承大統,而且立馬晉封祖母王恭妃為皇貴妃,臨終時更是直接冊立其為太子,可見萬曆對皇長孫的重視。“神宗初,以熹宗早失母,命西李母之。”萬曆四十七年十月,在天啟的生母王才人死後,萬曆又親自指定由朱常洛的寵妾西李照顧朱由校,可謂是嗬護周到。可以想到朱常洛必會對這個鞏固了自己太子地位的長子由衷喜愛,後來泰昌帝臨死前寧可空置皇後的位子,也不願滿足最寵愛的西李的封後要求,估計也是怕朱由校受委屈。


朱常洛即位後,朱由校和養母西李隨之移居乾清宮。泰昌帝駕崩後,西李因為朱由校十五歲年少,仍舊留居乾清宮照顧小皇帝,東林黨要控製新皇帝小天啟,就要先搞定天啟的這個合法監護人才行,可問題是這個西李和鄭貴妃關係不錯,當初西李就是走鄭貴妃的門路才獲得了萬曆皇帝指定她撫養天啟和崇禎的特權:“及才人娘娘崩,東李老娘娘位列在前,時西李老娘娘擅專宮之寵,固要光廟奏請神廟,又密懇皇貴妃鄭老娘娘奏請神廟,將先帝(天啟)托西李老娘娘看管,又今上(崇禎)亦屬看管。”而東林黨因為國本之爭而與鄭貴妃勢同水火,本著一個信條: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東林黨明確了目標---趕走李選侍!


“(泰昌帝)命封(西李)選侍為皇貴妃。選侍趣熹宗出曰:“欲封後。”帝不應。禮部侍郎孫如遊奏曰:“今兩太後及元妃、才人諡號俱未上,俟四大禮舉行後未晚。”“光宗即位,妃與鄭貴妃同住乾清宮(鄭貴妃住乾清宮是因要為剛死不久的萬曆守靈)。時上諭封郭元妃為皇後,王才人為貴妃。又諭封李選侍為皇貴妃。及上不豫,召大臣入乾清宮,上禦暖閣,憑幾諭曰:“李選侍夙保震器,撫育國本,宜速封。如是者再,署禮部事。”侍郎孫如遊對曰:“今孝端、孝靖兩太後及元妃、才人大典未竣,俟四大禮舉後,行未晚也。”既而上崩,選侍遂踞乾清宮。因挾製皇長子,邀封皇後。”朱常洛曾下詔封西李為皇貴妃,可西李卻要封後,朱常洛不答應,結果這麽一僵持,西李不但沒能成為皇後,就連進封貴妃的機會也錯過了,依舊隻是低微的小小選侍,這讓東林黨驅逐西李有了底氣。


泰昌帝剛閉眼,東林黨就上演了“移宮”的大戲。《明史。方從哲傳》:“時(西李)選侍居乾清官,群臣入臨,諸閹閉宮門不許入,劉一燝、楊漣力拄之,得哭臨如禮,擁皇長子出居慈慶宮,從哲委蛇而已。楊漣、左光鬥念選侍嚐邀封後,非可令居乾清,於是議移宮,爭數日不決。從哲欲徐之,請選侍移峻鑾宮。至登極前一日,(劉)一燝、(韓)爌邀從哲立宮門請,選侍移噦(huì)鸞宮。”楊漣等與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聯手行動,將小皇帝天啟騙出搶走,四天後的九月初五逼迫李選侍抱著幼小的皇八妹搬離乾清宮,住進專門給無名份的宮禦養老的噦鸞宮。顧命大臣首輔方從哲是浙黨領袖,並不同意東林黨的做法,可是麵對東林黨人多勢眾的洶洶來勢,軟弱的他隻能“委蛇而已”,“欲徐之”,想拖延時間,但毫無用處。最終東林黨假借維護正統大義之名,成功地奪得了政治操控權。因移宮事件過於苛激,外界紛紛斥責東林黨違背孝悌之道,欺人太甚,批評天啟帝虐待養母,禦史賈繼春上奏指責東林黨“違逆先帝,逼逐庶母,皇八妹入井堪憐,李選侍雉經誰訴?其慘黯光景,通國之人長歎隕泣。”遭群起責難。


九月二十五,“己亥”,被東林黨的欺騙操控的天啟降諭:“朕昔幼衝,皇考選侍李氏,恃寵屢行,氣毆聖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終天之恨。朕雖幼,未嚐忘也。皇考病篤,大臣進內問安,選侍威挾朕躬,使朕傳封皇後。複用手推朕,向大臣?顏口傳。至今念及,尚合羞赧。朕因避李氏暫居慈慶宮。又令李進忠、劉遜等傳言,每日章奏文書,先呈選侍,方付朕覽,仍欲垂簾聽政。且欲處分禦史所言選侍,他日必有武氏之禍者。”“九月一日,皇考賓天,大臣入宮哭臨畢,因請朝見。選侍阻朕暖閣,司禮監官固請,乃得出。既許複悔,又使李進忠等再三趣回。及朕至乾清丹陛,進忠等猶牽朕衣不釋。甫至前宮門,又數遣人令朕還,毋禦文華殿也。此諸臣所目睹。察選侍行事,明欲要挾朕躬,垂簾聽政。朕蒙皇考令選侍撫視,飲膳衣服皆皇祖、皇考賜也。選侍侮慢淩虐,朕晝夜涕泣。皇考自知其誤,時加勸慰。若避宮不早,則爪牙成列,朕且不知若何矣。選侍因毆崩聖母,自忖有罪,每使宮人竊伺,不令朕與聖母舊侍言,有輒捕去。朕之苦衷,外廷豈能盡悉。乃諸臣不念聖母,惟黨選侍,妄生謗議,輕重失倫,理法焉在!朕今停選侍封號,以慰聖母在天之靈;厚養選侍及皇八妹,以敬遵皇考之意。爾諸臣可以仰體朕心矣。”賈繼春後被削職。


天啟諭令中所說的李選侍“欲垂簾聽政、他日必有武氏之禍”完全是東林黨的荒謬指控,明朝文官集團空前強大,就是皇帝的親娘太後們都沒有武則天所擁有的特殊機遇和政治資源搞垂簾聽政,何況是身份低微而且不過隻是個養母的李選侍?


李選侍雖已“移宮”,但鬥爭並未結束。十月初七,李選侍的侍從被捕入獄“庚戌○東廠緝獲欽犯李進忠”。十月二十四,噦鸞宮更是突然離奇失火,經奮力搶救,李選侍母女才幸免於難。“○丁卯。噦鸞宮災。上諭內閣,:皇五弟(朱由檢)並諸公主見居勖勤宮與噦鸞宮相隔甚遠。其噦鸞宮雖毀,選侍李氏暨皇八妹俱無恙,特諭卿等知之。”


在天啟五年的霍維華向天啟上奏的揭露三案真相的奏疏裏,講述了移宮案中令人震驚的一些細節,因為鮮為人知,故而特別一提。楊漣與左光鬥見到大太監王安辱罵李選侍,立馬引為同黨,與之親昵商談謀劃,此後就有了所謂李選侍的武後垂簾、淩虐宮嬪、其父盜寶之說。移宮之日,李選侍的首飾妝奩被搶劫一空,便是頭上的簪珥也被奪去,身邊的十幾名侍從都被毆打得遍體淩傷,李選侍光著腳抱著年幼的女兒,跌跌撞撞地被趕出乾清宮,一路吞聲飲泣,情形萬分淒慘。而王安與楊漣等人為殺人滅口,更是捏造盜寶的罪名,將魏忠賢、劉朝等侍從連帶李選侍的父親下獄論斬,幸虧當時的刑部尚書黃堯纘據法力爭才將這些人保全了下來。



通過製造“國本之爭”大獲利益的東林黨再次靠製造移宮案和紅丸案爭端,將自己樹立為護君愛國的忠臣形象,以擁立之功謀取新國君的感激和倚重,從而打擊政敵。葉向高、鄒元標、楊璉、趙南星等人都先後被起用,而浙、昆、宣等黨則受到打擊排擠。東林黨終於第一次全麵把持了朝政,掀啟了“眾正盈朝”的全新時代。但是這種建立在欺騙上的感情完全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隨著天啟的政治成熟很快就破裂了。就如同1547年的奪門之變中的明英宗與石亨、曹吉祥的關係一樣。


一年以後,偽造王才人遺言的天啟的啟蒙老師劉良相被天啟處死。《酌中誌》:“先帝(天啟)髫齔時,宮中私自答應誦書習字,劉良相也。孝和皇後即才人王娘娘臨崩時,托寫遺言雲:與西李娘娘有仇者,良相執筆也。天啟元年,逆賢矯旨發良相於鳳陽而殺之,今有誰肯代良相鳴冤枉耶?”


天啟母親王才人死於萬曆四十七年十月,那時天啟已是十四歲的少年,不是三四歲不解事的幼童,如果王才人是被西李淩虐毆打致死,與母親王才人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少年天啟不可能不知道。而且萬曆皇帝和朱常洛都極看重朱由校,他一出生就被視為未來的接班人,母以子貴,萬曆皇帝親賜天啟母親王選侍“才人”封號,在當時太子宮中,她的地位僅次於太子妃郭氏。郭氏病死後,王才人成為太子宮中地位最尊貴的女人。還是選侍身份的西李哪敢太歲頭上動土?又哪裏有實力能動得了王才人?最可笑的是劉良相聲稱王才人臨死前委托他寫的遺言,這劉良相每天給天啟頌書教字,一句話的事至於這麽麻煩麽?可見這所謂被西李迫害而死的遺言是後來劉良相為了移宮案按照東林黨的要求偽造出來的,為虎作倀的劉良相被殺一點也不冤枉,劉若愚寫“逆賢矯旨”是為了討好崇禎和東林黨給自己免罪減刑,其實發配打死劉良相的隻會是天啟,沒有天啟的首肯,魏忠賢怎敢殺死王才人倚重的天啟的啟蒙老師?


天啟四年六月,羽翼漸豐的天啟又詔封李選侍為康妃。“辛亥,封光廟選侍傅氏為懿妃,李氏為康妃。禮臣林堯俞奏謂:皇大妹婚期已近,皇八妹婚期尚遠,選侍李氏似不宜封。況當皇上登極之初移宮之際,議論紛紜,封號一節宜俟皇八妹選婚之日另議。上不聽,命一並舉。”次年盡毀天下書院,天啟六年更開館撰修《三朝要典》為三大案翻案,東林黨費盡心機所營造的“眾正盈朝”的局麵頃刻間翻覆不存。

 

 



 

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

首度破解,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紅樓隱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