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假小說之形的真史書, 作者所寫“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脂批鄭重提示“作者用史筆也。宜作史筆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筆,撰成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 “字字看來皆是血”“實寫幼時往事,可傷”,“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紅樓夢》布局宏大,構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讀表麵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後的真曆史。由於書中人物事件之間皆有關聯,請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原來芳官是朱慈炤的政治敵人!可是新的問題就出現了:從書中的描寫來看,寶玉對芳官並非像對寶釵、襲人那樣有戒心有抵觸,相反是真心喜歡。即使晴雯說:“都是芳官不省事,不知狂的什麽也不是。”襲人道:“小的也太可惡些。”麝月說:“芳官也該打幾下。” ,但寶玉仍然始終如一地疼愛、包容和同情淘氣的芳官。為何朱慈炤會這樣寫呢?
這就要談談順治的性格作為和個人經曆了。
順治“好漢語,慕華製”,這一定程度上歸功於順治的“帝師”----曾陪侍崇禎多年的太監曹化淳的引導。鑒於當時的滿漢民族矛盾激烈,順治審時度勢,一麵鎮壓反抗,一麵收買、安撫漢人。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係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並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強思想統治,他號召全國臣民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順治九年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神化關羽的忠義。表彰“殉君死難”的明朝大臣;並為“身殉社稷”的崇禎立碑,讚揚他“勵精圖治”,追諡為“莊烈湣皇帝”;更對“從君殉節”的太監王承恩讚揚備至,稱道他“目擊艱危,從容就義”,“即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焉?”特為立碑致祭賜諡為“忠”,以“使盡忠者以為勸,不忠者以為戒”。這一係列舉動對緩和民族矛盾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順治為穩定滿清統治,著手構築滿漢和諧開始倚重漢官,他不顧以孝莊為首的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祖宗舊例,於十年(即1653)正月諭內三院:“嗣後凡奏進本章”,要“滿漢侍郎、卿以上參酌公同來奏”,改變了“各衙門奏事,但有滿臣未見漢臣”的現象。十六年十月,他諭吏部:“向來各衙門印務,俱係滿官掌管,以後各部尚書、侍郎及院寺堂官受事在先者,即著掌印,不必分別滿漢。爾部即傳諭各衙門一體遵行。”這一破天荒的決定,大大的提高了漢官的權力地位。他還要求:“凡會議政事,原應滿漢公同商榷,斟酌事理,歸於至當”,“不拘滿漢皆可具稿”,不許“滿漢兩議”的現象再出現。
順治對漢人地主的上層人物也是極力籠絡。他將皇太極第十四女下嫁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重用為清軍入關和招撫江南立了大功卻被閑置的洪承疇。順治在政治上推行寬鬆的招撫政策以緩和矛盾,對各地的抗清勢力和抗清活動他堅持剿撫並施的方針,並突出招撫一手。他又頒敕江南等處,公開聲明改變多爾袞在世時凡因抗拒後來降者多被誅戮的作法,而“大開生路,許其自新”。十五年八月下令:“即事急來降者亦皆當收養。縱有逃亡聽其自去,始足彰我恩育之仁。”這種政策的實施在對待鄭成功與孫可望的問題上表現得最為充分。
順治個性鮮明,好的一麵是在政治上積極進取、大膽邁進,壞的一麵則是浮躁易怒、任性放縱。和尚木陳忞說他“龍性難攖”,茚溪森說他“生平性躁”,都是一回事。但不管怎麽說順治還是頗具真誠之心的。
應該說,順治為鞏固滿清統治作出了貢獻,初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麵。但是順治的政治主張卻與母親孝莊的排斥漢人的立場發生衝突,母子之間的由文化隔膜而導致的政治衝突日漸劇烈。
孝莊想借婚姻控製順治,也直接導致了順治的婚姻悲劇。孝莊先後為兒子順治選了兩位蒙古皇後,都是自己的親戚博爾濟吉特氏。(還記得我前麵講過的“鮑二”家的多姑娘麽,就是“博爾”的諧音。)
第一位是孝莊的侄女,在冊為皇後的兩年後的順治十年八月,被順治降為靜妃改居側宮。順治諭禮部說,“今後乃睿王於朕於幼衝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自冊立之始即與朕誌意不協,宮閫參商已曆三載。事上禦下,淑善難期,不足仰宗廟之重。” 表明了他堅決廢後的理由與決心。
第二位是孝惠章皇後,侄女被廢後,孝莊又給順治強塞了個14歲的侄孫女,她依然不得順治喜歡,但由於孝莊的保護,才沒有被廢掉。
順治真愛的是滿人董鄂妃,即死後才被順治追封的孝獻皇後。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賜居承乾宮。僅僅一個月後,就被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由,晉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這樣的升遷速度史上罕見。不僅如此,順治還為董鄂妃舉行了極其隆重的冊妃典禮,並按照冊封皇後的大禮頒恩詔大赦天下,這可是絕無僅有的規格!要知道按常規,皇帝隻有在冊立皇後的大禮上,才會頒布詔書公告天下。可見順治對董鄂妃的恩愛逾常!
因為順治一心寵愛滿族血統的董鄂妃,引起身為蒙古人的孝莊太後對董鄂妃的嫉恨。
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十分欣喜,竟然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大有冊封太子之意!隨著新生兒的誕生,孝莊更加不滿,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變得更加殘酷。
當董鄂妃即將生產時,孝莊特意搬到北京永定門外20華裏的南苑,這是專供皇家冬天狩獵閱兵的地方。在董鄂妃生下皇四子不久,孝莊便以自己身體欠安為由,傳下口諭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她以盡孝道。董鄂妃隻得拖著產後虛弱的身體,前往南苑照顧孝莊,她的健康因此受到嚴重影響。緊接著的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她的孩子活了不到三個月就莫名其妙地突然夭亡了。這對董鄂妃是致命的打擊,從此她一病不起。
順治與母親孝莊間的矛盾日漸加劇!順治十六年閏三月到四月間裏,順治公開下旨懲處不奉詔按時來京的他的兩個親舅舅:親王吳克善和郡王滿珠習禮。絲毫不給親娘孝莊麵子。隨後又沉重打擊了孝莊的忠實追隨者——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圖海、內大臣費揚古、內大臣郭邁等兩黃旗重臣。這一切都昭示著順治與孝莊之間的政治鬥爭已漸趨白熱化,母子之間的皇權衝突已經變成了針鋒相對的水火不容!
董鄂妃在痛苦中掙紮了三年,終於在順治十七年八月病逝於承乾宮,年僅22歲。順治哀痛至極,親製行狀悼念。追諡董鄂妃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在禮臣們擬議諡號時,“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福臨為什麽以無“天”“聖”二字為歉呢?因為清代諡法,皇後諡號的最後四字為“×天×聖”,“天”代表先帝,“聖”代表嗣帝,表示該皇後與先帝和嗣帝的關係。如孝莊的諡號的最後四字為“翊天啟聖”,而董鄂妃諡號的最後四字為“溫惠端敬”四字,明顯比有“天”“聖”二字的皇後低了一等,所以順治感到內疚。順治又命令上至親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婦齊集哭臨,不哀者議處,孝莊“力解乃已”。順治還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後被勸阻。
董鄂妃的死讓順治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加之政治上的無助苦悶,絕望的順治決心出家,並於九、十月之交,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
孝莊大怒,責成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入京勸阻,玉林通琇禪師即命眾聚柴薪準備燒死茆溪森。恐懼的茆溪森因此勸順治“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其諫,許蓄發,罷出家之念。茆溪森因以免燒,當月便離京南還。
從開始的雄心勃勃到最後的力不從心,親政十年的順治疲憊不堪、無以為繼。他曾對弘覺道忞禪師說:“老和尚許朕三十歲來為祝壽,庶或可待。報恩和尚(玉林琇)來祝四十,朕決候他不得矣。”他已自覺難以“挨得長久”到四十歲,頂多勉強可以活到三十。在董鄂妃死後,失去了精神支柱的順治再也支持不下去了,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正月初七日子刻,24歲的順治崩於養心殿,這一天距離他心愛的董鄂妃逝世還不到四個月!
順治死後被發布遺詔,實為孝莊對順治的政治清算!所謂的“遺詔”共羅列順治的十四條罪過,主要是未能遵守祖製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滿臣無心任事,徹底地否定了順治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遺詔最後寫到“特別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為輔臣,皆勳舊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天忠盡,衝主,佐理政務,而告中外,威使聞知”,這份遺詔是孝莊的得勝檄文,是否定順治、否定漢文化、割裂滿漢關係而重新倒退回滿人做主的過去!
為何說遺詔是“被”發布?因為遺詔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後”;遺詔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後對此守口如瓶:“一不以語子弟,世遂莫得而傳。”“麵奉憑幾之言有事關國家大計,與諸大臣再三密議而後決者,公終身不以語人,雖子弟莫得而傳也。”因此,世人一致認為“遺詔本出太後(孝莊)授意,實為母責其子之言”。
順治的死是他與以孝莊太後為代表的滿清頑固勢力抗衡十年最終失敗的結果!
看到了什麽?
少年主政,曆十八年,勵精圖治,銳意進取,最後卻是感情不幸,政治失敗。順治與崇禎的經曆何其相像!
承乾宮,皇貴妃,皇四子,身體被惡意整垮,愛子暴斃,心灰意冷,盛年病亡,順治的真愛董鄂妃更是一絲不差地重複了田秀英的遭遇!
這如何能不讓朱慈炤對順治心生同情! 更不要提順治對崇禎的特殊感情了!
滿清官方記載《世祖實錄》記載在十四年二月順治下令為崇禎“立碑表章”,十六年三月,金之俊遵順治所禦授所撰的《崇禎皇帝碑》被豎立於墓道。碑文開篇引順治敕旨曰:“明崇禎帝尚為孜孜求治之主,隻以任用非人,卒致禍亂,身殉社稷。再則曰:若不急為闡揚,恐千載之下,竟與失德亡國者同類並觀。”正是契合崇禎自言的“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為崇禎正名!
《世祖實錄》還記載道:“上駐蹕昌平。是日,駕過明崇禎帝陵。淒然泣下,酹酒於陵前。複遣學士麻勒吉,奠明太監王承恩墓。”《山誌》也記載了順治哭祭思陵:“予嚐至昌平,守陵人為言章皇帝(順治)哭烈皇帝狀甚悉。” 《三垣筆記》記載更細:“(順治)又嚐登上(思)陵,失聲而泣,呼曰:‘大哥大哥,我與若皆有君無臣!’”
《北遊集》記載和尚木陳忞誇讚順治字寫得好,沒想到順治卻極力推崇崇禎書法:“上笑曰:“朕字何足尚?崇禎帝字乃佳耳。”命侍臣一並將來,約有八九十幅。上一一親展示。師時覺上容慘戚,默然不語。師觀畢,上乃涕洟曰:“如此明君,身嬰巨禍,使人不覺酸楚耳。”居然還一下子拿出了八九十幅崇禎墨跡展示給木陳看。“上曰……宮城之北有山,明稱煤山。朕今改之,所謂景山也。煤山即崇禎投繯之所。語畢潸然。”順治還說:“近修明史,朕敕群工不得妄議崇禎,又命閣臣金之俊撰文一通,豎於隧道,使天下後世知明代亡國,罪由臣工,而崇禎帝非失道之君也。”
木陳忞在《世祖章皇帝哀詞》第三首中寫道:“閑談思廟長揮涕”。順治作為滿清的君主,卻對前朝的崇禎感情如此之深,每每提及總是涕泗交流,引得木陳忞不解以至發問:“先帝(崇禎)何修得我皇為異世知己哉?”
順治與崇禎的相似經曆,順治對崇禎的知己情深,這一切怎能不讓朱慈炤心生同情?備受感動?
芳官為洗頭和幹娘吵嘴,不甘受辱和趙姨娘扭打,被王夫人罵立即回嘴笑辯:“並不敢調唆什麽。”大觀園裏可還有第二個這般無畏無懼的人物?
在朱慈炤的筆下,芳官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他的反抗精神!他重情重義,倔強勇敢;他敢於衝破封建束縛,他勇於維護自己的尊嚴!芳官的幹娘賺了他的錢還壓製他,這是影射孝莊對順治的政治壓迫,孝莊要的是聽話順從的“小鳩兒”----小九兒,而不是違拗自己的順治帝!芳官和幹娘吵嘴正是影射順治對孝莊壓迫的還擊!
第五十四回賈母點戲:“叫芳官唱一出《尋夢》”,還強調要清唱“隻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 為何要芳官清唱《尋夢》?
《尋夢》這一出講的是:杜麗娘遊園驚夢愛上書生柳夢梅以後,從此留戀夢境,難以釋懷。因此重到園中,按照景色,尋覓夢痕。她越是追憶,越是傷感,竟至抑鬱而卒。芳官唱《尋夢》正是影射順治對董鄂妃的愛戀情深,生死追隨!清唱《尋夢》正是因為芳官唱得情深意真、自然感人!這是朱慈炤對順治愛情不幸的同情,更是朱慈炤對順治愛得勇敢愛得真摯的由衷讚賞!
順治和崇禎經曆何其相似,但順治比崇禎更加愛憎分明、更加真誠勇敢。就如同紅樓夢中的芳官,恣意任性,卻是真性情不造作,惹人憐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