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五十三回寧國府祭祖看賈府的真相:
“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朱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次日,由賈母有誥封者,皆按品級著朝服,先坐八人大轎,帶領著眾人進宮朝賀,行禮領宴畢回來,便到寧國府暖閣下轎。諸子弟有未隨入朝者,皆在寧府門前排班伺候,然後引入宗祠。且說寶琴是初次,一麵細細留神打諒這宗祠,原來寧府西邊另一個院子,“黑油柵欄內五間大門”,上懸一塊匾,寫著是“賈氏宗祠”四個字,旁書“衍聖公孔繼宗書”。兩旁有一副長聯,寫道是:
亦衍聖公所書。進入院中,白石甬路,兩邊皆是蒼鬆翠柏。月台上設著青銅古銅鼎彝等器。抱廈前上麵懸一九龍金匾,寫道是:“星輝輔弼”。乃先皇禦筆。兩邊一副對聯,寫道是:
亦是禦筆。五間正殿前懸一鬧龍填青匾,寫道是:“慎終追遠”。旁邊一副對聯,寫道是:
首先看寧國府的九道門,明清的官員家的大門是不允許超過五道的。霍國玲女士發現寧國府的九道門正好對應著紫禁城外朝中軸線上的九座主要建築:
大門 —— 正陽門(俗稱前門)
儀門 —— 大明門(順治元年改名為“大清門”,後大清門在修建天安門廣場時被拆除,即現在的毛主席紀念堂所在地))
大廳 —— 承天門(即天安門)
暖閣 —— 端門
內廳 —— 午門
內三門 —— 皇極門(即太和門)及其兩側的昭德門、貞度門
內儀門 —— 皇極殿(即太和殿,俗稱金鑾殿)
內塞門 —— 中極殿(即中和殿)
正堂 —— 建極殿(即保和殿)
午門是紫禁城外朝的內外分界線,所以作者自內廳以內,都加上了“內”字暗示是自午門以內;皇極殿是用來舉行盛大儀典的,所以朱慈炤為它起名“內儀門”;大明門是大內第一正門,隻有舉行重大儀典時才使用,因此被作者命名為“儀門”。隻有在舉行重大儀典時,這些建築物的大門才會一路大開,寧國府除夕祭祀時一路九門大開,正是影射此處。
國公宗祠隻能有三間正堂,但賈府的是“五間正殿”,這無不是暗指賈府的帝王規製。賈府宗祠內有“黑油柵欄內五間大門”,正是影射紫禁城中的太廟戟門(是一座五間單簷廡殿頂建築)!“院中白石甬路,兩邊皆是蒼鬆翠柏”,也正是紫禁城太廟中的白石鋪地,遍布古柏。書中又寫進宗祠前要在暖閣下轎,是暗指進入太廟前必須要在午門外的端門前下轎。賈府就是北京紫禁城!
再看長聯 “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嚐之盛。【庚辰眉批:此聯宜掉轉。】” 脂批說要調轉看,其實就是說長聯的意思是說賈家是“功名貫天”讓百姓“肝腦塗地”願意萬死效忠的紫禁城帝王家!
(有人提出【庚辰眉批:此聯宜掉轉。】乃是指此對聯違背了上下聯仄起平收的規矩。 但問題在於“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嚐之盛”是特殊的分段式的“長聯”。 對於分段式長對聯,“仄起平收”主要是對前半部分的主題詞有要求,也就是“肝腦塗地,功名貫天”要符合仄起平落;而對後半部分的附加句則不嚴格要求。比如:蘇東坡對黃庭堅聯:“(黃庭堅) 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蘇東坡) 朔雪飛空,農夫齊唱《普天樂》。”又比如江西樟樹鋪惠列侯聶友廟聯:“聶生三耳,聽天聽地聽陰陽;丁著一鉤,懸國懸民懸社稷。”都是這種情況。所以,寧國府的這副長聯要注意的是對聯的上下聯的內容順序要調轉,而非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