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History of Time-Stephen Hawking
6-Black Holes
根據量子理論, 光具有雙重性,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如果光是一個沒有重量的波,那麽光速會以一個無限大的速度傳播,實驗證明光速是恒定有限的,說明光又是粒子受重力作用。很早以前科學家從理論上分析光在星球萬有引力作用下,在傳播一定距離後會被拉回星球,如果這種推理正確,那麽這個星球將不可見,從而提出黑洞理論。
要理解黑洞,首先我們得理解星球的生命過程。宇宙中含有大量氫的氣體受空間重力的作用聚縮成一個星球,在收縮過程中,氣體的原子與原子間的碰撞和速度相應上升,導致熱量升高到一定點後,釋放出像氫彈爆炸一樣的熱量,形成發光的恒星。氣體間的熱量升高相應地導致氣壓增強擴張,最終與萬有引力達至平衡。這種平衡狀態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間。譬如我們太陽的內部能量估計可以維持50億年,50億年後,太陽會開始冷卻收縮。
印度科學家Chandrasekhar 認為,根據量子力學中的電子/粒子的排他原理而造成的氣體擴張有一個限度,也就是說,一個冷卻收縮的星球它的重量密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後,它的萬有引力將大於它的氣體擴張力,他計算出這個重量是太陽的1.5倍,被稱為Chandrasekhar Limit (有限度)。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星球的重量小於Chandrasekhar Limit, 它最終會停止收縮而達到一個平衡點,形成一個穩定的小恒星。我們現在發現有許多這樣的小恒星。
那麽,那些重量大於Chandrasekhar Limit的星球在它的燃料燃燒完後會產生什麽樣的結果?那時,根據Robert Oppenheimer 在1939提出的假設,認為用我們現有的望遠鏡將觀察不到它的結果。現代科學家認為,當星球收縮時,它的質量密度增加導致星球表麵的重力場升高,這個升高的重力場在Space-Time中將改變光的軌跡,使光稍微內彎偏向星球的表麵,這樣光不容易遠離星球,觀察者會發現它的光更暗也更紅。最終當星球收縮到一定程度時,升高的萬有引力迫使光更多的內彎而不再可能逃離星球。同樣的,因為沒有一樣東西比光的傳播速度更快,所以沒有一樣東西可以逃離這個星球,作為觀察者我們將看不到這個星球,這個星球因之被稱為黑洞。
這個黑洞會繼續收縮,直到成為一個在space-time呈弧形的密度無限大的singularity。在這種狀態,所有的科學理論都不再適用,就像我們把Big Bang看成時間的起點,我們把它看成時間的終點。
所有的物體,如果越過黑洞的臨界線,都會被吸向黑洞而不可能逃脫。黑洞自轉時,它就像地球一樣中間會鼓起來,轉速越快,鼓起越多,當轉速為0的時候,黑洞就是一個靜止完美的球體。
黑洞原理是少數幾個先由數學模型推理出來,而後被科學家觀察證實的原理。雖然黑洞不可見,但是黑洞會對周圍的星球施加萬有引力。1963年,宇航學家Maarten Schmidt在分析某個星球光譜右移的現象時認為,某個銀河係的大片區域都是黑洞。一般來說,兩個星球互相吸引而圍繞對方旋轉,但有時,隻有一個恒星可以被觀察到圍繞不可見物體旋轉,並伴有強力的來自這個不可見發源地的X-ray,譬如現在我們發現的Cygnus X-1, 這個Cygnus X-1的質量是太陽的6倍,不可能是中子星,那麽最好的解釋就是黑洞。
從長遠的曆史來看,我們的宇宙會有很多的黑洞。很多星球在它的核燃料燃燒完後就會收縮冷卻,黑洞的數量也許大大超過我們看到的恒星的數量。譬如我們銀河係的緩慢旋轉現象,單用可見恒星的質量總和不足以帶動整個銀河係,這時用黑洞理論就能完美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