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6)
2018 (89)
2019 (100)
2020 (194)
2021 (123)
《大衛·愛登堡自傳》:踏盡天涯,歸來仍是少年
靈兮-- 傳記類書評
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在《關於自然曆史電影如何激勵人們》中說道:“人們不願意去拯救他們一無所知的東西。”
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麽在坎坷艱難的2020年,愛登堡依舊毫無懈怠,10月4日,94 歲的大衛?愛登堡出鏡主持、製作的最新紀錄片《大衛?愛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登陸美國影院。這是愛登堡 “地球三部曲”(《藍色星球》《冰凍星球》《地球脈動》)係列紀錄片的升華之作。這部悲天憫人的片子記述了近一個世紀以來地球及地球生命所遭遇的浩劫。愛登堡擲地有聲地說:“這部紀錄片,是我對地球的證詞。”
如果你看過愛登堡的30多部係列自然紀錄片中的任何一集,你一定會對這位精力充沛,熱情好奇的大自然探險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近70年來,大衛·愛登堡通過BBC的電視節目娛樂、教育和驚豔了全世界數百萬的觀眾。哪怕鏡頭前的愛登堡早已白發蒼蒼,但他依舊像個滿懷好奇的男孩,在萊斯特郡的鄉下尋找化石,邀請遊客來參觀他的“博物館”。
《大衛·愛登堡自傳》首發於2002年,在經過修訂和更新的版本中,愛登堡重新敘述了《哺乳動物的生活》《灌木叢中的生活》和《冷血生活》這三個廣受好評的係列電影的製作過程,並討論了野生動物電影製片人今天麵臨的問題,在這個時代,“觀眾幾乎沒有機會從屏幕上推斷出什麽是事實,什麽是虛構”。為了拍攝《冷血生活》係列,愛登堡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和海鬣蜥一起度過了自己的80歲生日。
愛登堡在BBC的職業生涯開始於50年代初,雖然他申請的電台工作被拒,但他的簡曆引起了BBC電視分部脫口秀節目製作人的興趣,可惜又因為“牙齒太大”,第一次出鏡也並不成功。值得慶幸的是那是個影視行業方興未艾的好時代,BBC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意和熱情,而愛登堡體內的每一根血管裏都充滿了鮮活的創意和激揚的熱情。這位劍橋大學畢業的自然主義學家試圖通過搞笑來改善單調的談話類節目。後來,在科摩羅群島發現了一條腔棘魚給了他第一次作為製片人的機會,也正式開啟了他將野生動物介紹給公眾的事業。
可以將愛登堡在BBC的職業生涯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他在世界任何一個遙遠而危險的偏遠地區拍攝的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另一件事是他對BBC的發展功不可沒,他是BBC2的總監,在此期間,他將彩色電視引入英國,然後又是BBC的節目總監,竭力改變了當時BBC“僵硬和不夠輕鬆”的風格。然而,1973年他放棄了管理工作完全回到製片領域,他寫作拍片並成為世界領先的自然曆史節目製作人,他製作了一係列裏程碑式的BBC係列, 包括《地球上的生命》(1979),《活力星球》(1984),《生命之源》(1990),《植物私生活》(1995),《鳥類的生活》(1998),《藍色星球》(2001),《哺乳動物的生活》(2002),《地球脈動》(2006)和《冷血生命》(2008)。
愛登堡講故事的能力一流,他的故事從英屬幾內亞到讚比西河,從婆羅洲到馬達加斯加,從最黑暗的洞穴深處到最高樹木的樹冠。帶領著讀者回顧一生中曆經過的無數次驚奇和冒險:他講述自己如何在委內瑞拉站在老鼠出沒的洞穴裏,如何與摔跤的鱷魚對抗,如何在60多歲時從一棵熱帶雨林的樹上滑下來,醒來時一頭母獅埃爾莎坐在他胸前時......這位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受人喜愛的自然學家以他的博學、探索的好奇心和慷慨的智慧著稱。即便他對自己的標誌性地位視而不見,榮譽和頭銜始終如影隨形:愛登堡是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榮譽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85年獲封爵士。還是英國最受尊敬、最受信任和最受讚譽的自然曆史播音員和作家,倡導保護自然,站在地球物種滅絕問題的最前沿。
愛登堡從不輕易向歲月屈服,從他的第一次探險去塞拉利昂旅行尋找難以捉摸的禿頭岩鴉開始,他總能找個理由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愛登堡的生活並非沒有悲傷。在傳記的開頭,他回憶起傑克·萊斯特的英年早逝,他是愛登堡早期從倫敦動物園招募而來工作夥伴之一,愛登堡的解釋不摻雜過多感情。同樣的,他隻花了不到一頁的篇幅講述他妻子簡的突然去世。“那是我們結婚47周年紀念日的前夕,”他簡潔地寫道。在愛登堡的自傳裏看不到他傾訴悲傷,這也許與愛登堡在工作中向來保持堅韌的人生哲學有關。他更推崇一種“喜悅與崇敬”的態度,用幽默而達觀的性情感染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