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5後波士頓女留學生患肺癌去世,一位病患網紅遭遇到的網絡暴力

(2020-12-17 08:56:05) 下一個

心理學書評--作者:靈兮

從《偏見的本質》看一位癌症患者網紅遭遇到的網絡暴力

卡夫卡鬆餅君終於停止了辯解,不用再尖叫著醒來,不用再哭喊著“你們為什麽要這麽對我”。在她人生的最後幾個月裏,她在網絡上被萬人罵、被P遺照。照顧她的媽媽也一直看著她的微博和那些評論的,上麵全都是質疑她裝病的咒罵。

鬆餅君原本是在波士頓大學讀研的普通留學生,年初她帶著一則名為《當我知道自己是肺癌晚期的時候,我在想什麽》的視頻走入了人們的視線。這個視頻為她收獲了將近十幾萬的粉絲,大家通過各種方式為她加油打氣。受到鼓舞的鬆餅君自此不斷更新發布朋友圈和微博。無論是CT結果,還是整個確診過程和治療用藥方案,她都開誠布公地和網友們分享了出來。她把自己的生活拍攝成vlog,記錄自己的治療經曆和恢複狀態。

但人們對她裝病的質疑一直存在,說肺癌晚期不可能這麽健康,天天健身曬照片。在她生命最後的日子裏,網絡暴力巨蟒一樣將她吞噬,彈幕中除了惡意的死亡詛咒,就是譏諷和謾罵,她的視頻被改成了黑白色,刷了滿屏的R.I.P.。

哈佛大學(Harvard)心理學家戈登·奧爾波特是美國人格心理學家,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他在《偏見的本質》中指出,偏見是一種態度。一個存有偏見的人,會給一個群體貼上沒有根據的標簽,然後把自己不喜歡的那些人歸入這個群體,並且不斷強化對這個群體的負麵評價。

癌症患者的身體應該是什麽樣子的?是虛弱憔悴還是疼痛難忍?她的情緒是怎樣的?是終日以淚洗麵還是默默悲傷選擇堅強?

關於癌症病患的看法來自周邊的經驗或是書本影視劇,因為我們常常“依據“最少努力”原則對事件進行歸類”,因為新刺激或新體驗總是要被納入舊範疇,我們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

在病情惡化之前,鬆餅君上傳的日常視頻,在微博上分享的健身照,有在操場上跑步的,也有在健身房鍛煉力量的。關於鬆餅君記錄這一切的初衷,正如她在B站頻道公告中所寫的那句話——“記錄生活點點隻是想用自己的經曆鼓勵大家,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希望我的視頻多多少少有幫到你呀,或者讓你看完會開心一點哦?。”她不希望自己留給人間的是一個淒涼的背影,顯然鬆餅君對於網絡形象和影響力有著過於樂觀的理解。

也許鬆餅君太渴望展示一個完美的自己,出門健個身,和朋友見麵吃飯,陪著專程來美國照顧自己的媽媽逛街,無論是心態還是狀態都很好。但恰恰是這樣的完美形象刺激到了很多人的神經。一個健康積極的普通人形象顯然與她鬆餅君袒露的癌症病人的身份不相符,人們對於她生病的真實性產生了疑問並不奇怪。

 

故事的拐點是在鬆餅君的一則健身照下麵的一條評論,對方說“鬆餅君可能有小肚腩哦”,這樣一句調侃意外地激起了鬆餅君的強烈反感,她做了一個視頻來罵對方,說最討厭這樣的男生,大票的粉絲出於保護欲曝光了這個用戶,最後他不得已隻能刪號。這件事情顯然導致了原本對鬆餅君心懷同情的網友的反感,當另外一名網友因為發出微詞被刪號後,更多的網絡惡意開始集結:有網友開始針對她的身材樣貌說話,有人質疑鬆餅君譏諷她的狀態是“醫學奇跡”,甚至連她請來做說明的醫生也一定是雇來的群演。攻擊方不願意相信一個垂死病人會有如此的精力和勇氣,更不可能麵對生命的消逝而依舊能享受著生活。如果鏡頭背後的青春活力是真實的,那麽生病一定是虛假的。此刻越來越多的網友套用了在電視劇中新聞中得到的關於網絡騙子的種種惡跡,進而對鬆餅君產生了排斥和貶低的情緒。

 

在《偏見的本質》中,奧爾波特討論的心理動力機製包括投射與尋找替罪羊。投射是指“一個人認為某一外群體具有某些特質,並因這些特質而憎惡該群體,事實上是該個體因為自己身上同樣的特質而深受困擾”。人們將一些不良特征投射到外群身上,仿佛這些特征與自己無關,同時對外群的偏見和歧視也因此而順理成章。

鬆餅君作為一個病人活得積極而精彩確實本無可厚非,但是她作為癌症病人的同時又帶著網紅的身份,她的言語態度都變成了公眾形象的一部分。哪怕鬆餅君從沒有要求募捐,更沒有試圖喚起大家的可憐,但她確實是因為癌症患者的身份獲得了大量的粉絲和關注。當粉絲之間發生矛盾,鬆餅君生硬的反擊態度直接導致了網絡惡意的反噬。即便鬆餅君後期通過各種方法都是為了自證病情的真實性,但鍵盤俠們在意的不是真相,而是發泄憤怒。他們毫無節製地攻擊鬆餅君就是那種用生病來博眼球的心機女,把她等同於利用粉絲謀求人氣的網絡騙子。

在奧爾波特看來,投射和尋找替罪羊都是一種非理性的自我防禦機製,是個體層麵的事情。但是20世紀50年代的理論發展表明,它們是集體過程而非個體過程。僅僅將它們看做是一種自我防禦機製,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麽某個人會責難他人,並對其發起攻擊。

奧爾波特認為,個體對其所持有的價值有積極的依戀和偏愛,人們之所以貶低和憎惡他人,是因為他人的價值對自身價值構成了威脅和挑戰。鬆餅君的積極人生對一些生活不如意,不順利的人構成了威脅,隻有通過詆毀和打壓她,才能讓內心平衡。網暴者合理化了自己的動機,把鬆餅君與網絡騙子掛鉤,進而得出結論:為了博眼球獲得禮物,虛榮心強的女孩子什麽都做的出來。在這種嫉妒和厭惡混雜的情緒作用下,我們看到鬆餅君從被同情到被質疑,進而到被黑化謾罵。當粉絲們為了維護鬆餅君進行過度辯解和爭吵的過程中,被激怒的網友通過攻擊鬆餅君來獲宣泄不滿和憤怒。而此刻就算鬆餅君向當事人道歉也已經於事無補,她成為了惡意攻擊的把心,成為網絡暴力的替罪羊。

反複的病情,以及無法控製的網絡暴力,最終成為了壓垮鬆餅君的稻草。在飽受網絡暴力和質疑謾罵後,12 月8日,鬆餅君在社交網絡上留下了最後的一句話——“很多事情都是沒輪到自己頭上,所以能在旁邊為虎作倀,叫嚷熏天。”原本一個很勵誌的女孩就這樣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不知那些曾經質疑她病情的人,又將作何感想?

網絡暴力屢禁不止其根源是因為人類的偏見永遠不會被徹底根除。當人們對於“事實依據與我們的預斷相悖,更傾向於抵觸並抗拒。 這種種常見的心理機製,可以讓人麵對與觀念相悖的事實依據,還依舊堅持之前的觀念。”在《偏見的本質》中將這種機製叫作“允許特例的出現”。比如鬆餅君死了,所以她確實說了真話,但這隻是一個特例,於是偏見持有者得以保留其對此類別之下其他事例的負麵態度。奧爾波特稱這種機製為“二次防禦”,即當現實與大腦中的分類不相符時,眼前的事實被當作例外得到承認,而分類本身則迅速被再次封閉起來,防止它被危險地暴露在外。奧爾波特研究都提醒我們人性如此,偏見不可避免,但我們依舊有可能去理解偏見和歧視產生的過程,並試圖去減少惡意和傷害。

《偏見的本質》於1954年首次出版,至今仍是研究歧視和偏見的標準著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戈登·奧爾波特對複雜的人類經驗有著深刻的見解,他通過大量的案例在偏見的根源和本質方麵做出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研究。

奧爾波特在書中全麵而深刻地審查了偏見存在的根源,其表達方式的多樣性,其對個人和社區的影響。他探討了各種各樣的偏見——種族的、宗教的、民族的、經濟的和性的——並提出了減少歧視的破壞性影響的建議。50年後的今天《偏見的本質》仍舊是偏見研究領域引用頻率最高的著作。“當我們中的許多人正要為自己的新發現而驚喜時,卻發現奧爾波特早已在那裏等我們了”。

 

ref:

https://space.bilibili.com/1774942/video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4354118/

故事FM:《肺癌女生的網絡成名記:從百萬人追捧到萬人罵 | 故事FM》

北美留學生:《24歲波士頓女留學生:“當我得知自己肺癌晚期的時候,我在想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星如雨8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ulip2003' 的評論 : 沒錯兒,本應如此。但她隻有25歲,忽然發現隻有5,6個月的時間了,肯定是不甘心的。她是把自己逼得太狠了一點。可憐她的父母,不知道該有多心疼。
tulip2003 回複 悄悄話 很早十多年前,就看過一個視頻,上海的一個美麗的女孩,也是和樓主說的一般青春年華的女孩,癌症患者,述說病人沒有病痛時,和正常人一樣,看不出來有病,但病痛發病時痛的生不如死,必須打嗎啡止痛。其實她有病,就應該遠離網絡,關閉博客,讓自己心如止水,靜養,不受外界的影響,也許還能多活些時日。群毆傷人,影響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調入陷阱,無法自拔,看她最後的留言,說 “為什麽那樣對她,” 其實她很在意別人的話,這也是她缺乏對自己的保護,虛擬的網絡,不必較真。
星如雨8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網絡上的消息傳來傳去,很容易失真,導致誤會和歧視。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女孩和網友發生爭執的片段被簡化了,所以看起來就好像是女孩莫名其妙地被攻擊了。直到我看見了最原始的故事源頭,才發現激化的惡意在正反兩邊的粉絲之間產生。爭到最後,女孩成了替罪羊。可歎。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好書,網絡的時代會帶來很多的問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