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也許是對自己太失望 --- 讀《麥田守望者》

(2019-05-27 23:00:40) 下一個

一個不成熟者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者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麥田守望者》/塞林格

 

 

吃過飯,帶上手機出門,遲來的春天已經耽誤了很多室外鍛煉的時機,最近更加感到焦慮。

一天工作下來,雖然覺得很有些累了,還是打算再出門練上一大圈。一路上陪著我的是塞林格的《麥田守望者》。這本書實在太有名,被列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是許多中學和大學的必讀書目。“一個不成熟者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者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書中的這句話是許多人的座右銘。我曾經幾次翻開過,但是都因為通篇的抱怨和謾罵般的敘述風格給擱下了,一直不懂這樣的文字為何打動了無數人的心。

聽書選到這本其實是很無意的,讀書的是個嗓音甜美的女主播,配的音樂也好聽,所以也就懶得換了,抱著試一試的心情也無妨。想象一下一個16歲少年的滿嘴跑炮,各種抱怨牢騷,憤世嫉俗的尖刻刻薄,在一個萌妹子的細聲軟語下徐徐道來,這種反差不亞於讓林黛玉客串薛蟠。但漸漸的,我被故事的內容吸引,倒也不覺得聲音和內容上的反差是否刺耳了。

小說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看不慣一切的少年人,看不慣裝腔作勢,看不慣老師和校長的虛偽,看不慣自己不喜歡的學科,看不慣不講衛生的同學....但是一切的看不慣背後還是自己因為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迫退學的窘境。我快步走路,腳下生風,耳邊全是少年的罵罵咧咧--他是個細心又敏感的男孩子,總是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和偽裝,總是能穿透表象一針見血。他努力過,但是還是把事情搞砸了,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他用憤怒和譏諷去抗拒身邊的一切。

聽這孩子尖酸刻薄的牢騷話,還有無處不在的咒罵和髒字兒,對少年人那無處安身的煩悶和失望,甚至有些感同身受。別說是這個倒黴的被退學的16歲孩子,就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對於不喜歡卻又無法改變的人與事,也往往是焦灼暴躁怒不可遏,對現實的無力感,對自己的無能,對虛偽的鄙視和對平庸的厭惡都讓我們氣不打一處來。但如果認真想想,其實那種怎麽都不順心不滿意的欠打模樣,真正的根源是對自己無能的失望。

小說中,霍爾頓一方麵渴望逃離現在的生活,去遠方;另一方麵,他又想做個“麥田守望者”,將那些隨時可能墜入虛無的孩子們攔住。在小說結尾,霍爾頓看見妹妹天真喜悅的笑容,忽然心情變好了。塞林格是個高超的作家,他沒有用說教的語言去教育讀者,但是從行文中可以看到霍爾頓在為妹妹做事的時候,從中獲得了價值感。從始至終,妹妹在霍爾頓心目中是純真和真實的象征,而讓霍爾頓從絕望中走出來的,正是他發現自己可以為美好卻弱小的人們守望一片麥田,有了這種想法,霍爾頓心中的虛無和失落感就變得毫不重要了。

整個小說裏,最打動我的還有另一幕:霍爾頓經過兩天的遊蕩已經筋疲力竭,過馬路的時候,每走一步,都似乎在無限下沉,然後他想到了他死去的弟弟艾裏。他在心裏對艾裏說:親愛的艾裏,別讓我消失,別讓我消失,請別讓我消失。

文學研究者認為《麥田裏的守望者》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青春成長的小說,而是作者從戰場重返社會後的情感抒發。霍爾頓的出走與歸家也是作者本人心路曆程的記錄。戰爭創傷對霍爾頓的影響——他在參戰期間耳朵被爆炸聲震得幾乎失聰,鼻子被撞變形,塞林格在傳記《夢的守望者》中曾提到“無論你活多久,人肉燃燒的味道都無法從你的鼻孔裏消散”。

晚年的塞林格過起了隱居生活,拒絕任何媒體的打擾。他在住宅外的森林中建了一所隱居小屋,平時連家裏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蹤。塞林格從1965年開始,就不再出版任何小說。但是他的寫作一直在繼續。在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新罕布什爾的小鎮,他一直寫到2010年去世的時候。塞林格後期的作品體現了他對禪宗、吠檀多和各種基督教派的研究。

從少年退學的霍爾頓,經曆戰爭的摧殘,到老年遁世的塞林格,能看到他理想破滅卻不斷尋找答案的努力。塞林格在《為艾斯美而寫》中寫道:“生活是地獄”,“地獄就是失去愛的能力之折磨”。然而,他還是相信自己總有希望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