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那不是原諒,是算了(ZT)

(2019-03-30 14:27:45) 下一個

作者 | 書單君

來源 | 書單

ID BookSelection

 

01

《都挺好》原著的結局是啥樣?

 

 

《都挺好》劇情臨近結尾,又作又慫的蘇大強老年癡呆了,明玉辭掉了高薪的工作,和男友一起專門照顧生病的父親。

 

快劇終時她說了一句:有家的感覺真好。

 

一切的是非恩怨,就這樣被一筆勾銷?

 

一個那麽自私,從來不愛家庭和兒女的人,因老年癡呆失憶就可以博得同情和原諒嗎?

 

一個被原生家庭傷得那麽狠的女性,最後會成為沒有心機、全程受害、以德報怨的好人嗎?

 

這樣的“大團圓”,來得太輕易也太不接地氣了。

 

相比之下,小說的結尾就顯得真實很多——

 

明玉並沒有回歸家庭,而是一個人在職場孤軍奮戰了十幾年,在原生家庭這個泥潭裏摸打滾爬,靠著自己強大的內心,最後才找回了平靜。

 

 

麵對家庭和親人的傷害,她選擇不原諒,但是她放過了自己。

 

她也沒有辭職陪著父親,而是帶著父親去另一個別墅過年,然後自己去旅行了。

 

更重要的是,原著作者阿耐沒有讓明玉變成一個“好人”。

 

二哥明成從小就欺負明玉,強迫明玉給他洗衣服,明玉在學習時故意在旁邊大聲玩遊戲,兩人關係一直不好。

 

成年後,明成有一次打了明玉,在電視劇裏,他被關在看守所三天,出來依然工作,跟沒事人一樣。

 

可在小說裏,他經曆的卻是殘酷黑暗的“監獄風雲”,幕後的策劃者,正是明玉。

 

她先是花了點錢將明成送到特定的看守所,和八九個人一起關在十平米的屋子裏,受盡吃屎等各種難以言說的屈辱,還被強行拍下照片。

 

等明成出獄,明玉拿出這些不堪入目的照片,笑著跟他說:“這下我可以去媽墳前燒給她看了,讓她老人家地下有知。”

 

 

這樣的蘇明玉,更黑暗,但更真實,被蘇明成欺負了十幾年,她就拚命報複,先是精神上摧毀,然後從生活上瓦解他的意誌。

 

簡直一個活生生的“毒水母”。

 

可是,想想她童年所遭遇的一切,想想家人對待她的態度,這些行為也就毫不牽強了。

 

 

02

電視劇是童話,小說才是真實生活

 

 

電視劇結尾時,有網友表達了這樣的看法:看哭了,特別是患有老年癡呆的蘇大強,連女兒是誰都不記得,卻心心念念攢錢給女兒買書,真的很感人。

 

其實,這些網友可能忘了,生活遠比電視劇殘酷,過錯不會那麽那麽容易洗白,傷痛也沒那麽容易被治愈。

 

一切皆可原諒。

 

這句話說來輕巧,卻重過千斤。

 

小說結尾處,蘇明玉感歎:

 

“親情是撿不回來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該怎麽樣就怎麽樣,別把自己搭進去就好。”

 

她依然沒有原諒,被原生家庭忽略和傷害的童年記憶,依然刻在她內心深處。隻不過,這也並沒有妨礙她掙脫泥潭,努力走出來。

 

小說的力量在於,它還原了生活的殘酷真相。

 

現實生活中的“蘇明玉們”,也許更清楚,有問題的原生家庭給一個人成長造成的創傷,是多麽刻骨銘心。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就堪稱是現實版的“蘇明玉”,而她至今無法選擇原諒。

 

在童年成長中,母親對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

 

要是知道你那麽一文不值,我當初就該打掉你。

 

16歲那年她初戀,父親跑到學校,用手抓住她的頭發往牆上撞,頭破血流後還罵她是不要臉的賤貨,怎麽還有臉活著。

 

她爸常說她不如弟弟,因為她不是個男孩子,不能給他續香火。

 

她媽更是把她當成累贅:

 

因為生了你,我受了很多氣,還好後來生了個兒子,才能在婆家直起腰板說話。

 

父母對她拳砸腳踢,用尺子打,用皮鞭抽,都是家常便飯。

 

這些行為,她弟弟都看在眼裏,還有樣學樣,偷了家裏的錢,便栽贓給她,和父母一起動手打。

 

至今,她一看到尺子就心慌流汗,一回想起過去就渾身發抖。

 

她告訴我,在《都挺好》劇裏看到明玉被暴打時,仿佛看到了自己,眼淚止不住往下流。

 

長久以來,她努力讓自己取得經濟獨立、事業成功,以便擺脫原生家庭,讓過去那些事情可以隨著時間衝刷而走。

 

可她從未選擇原諒他們,曾經選擇過報複和施壓,但那樣也無法緩解心中的痛苦。

 

對於她而言,每看到家人一次,就覺得是在揭開自己以往的傷疤,心就多痛一次。

 

 

 

 

在某期《奇葩說》裏,馬東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終究會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

蔡康永回他:那不是原諒,是算了。

 

有人問,為什麽一定要用蘇明玉與蘇家的關係作為大結局?

 

如果她真的是獨立女性,就該跳出這些條條框框,過著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個問題,我在小說中也找到了答案,那是對蘇明玉的一段心理描寫:

她真恨,為什麽要生在蘇家,為什麽要生為女人,而她為什麽永遠擺脫不了蘇家。

 

這時,她非常理解哪吒,她也恨不得剔骨剔肉把這身血肉還給父母,才從此與蘇家一刀兩斷。

 

但是,這不是神話,是生活。

於蘇明玉和我的那位朋友而言,有些傷痛和過往是一輩子都無法忽視和擺脫的。

 

蘇明玉最後選擇走出黑暗,可是我的朋友卻沒有那麽幸運,像很多被原生家庭深深傷害過的人一樣,他們至今備受煎熬。

 

人生不是電視劇,所到之處都能圓滿結尾,那些人也許更像小說中的某些人一樣,帶著傷痛和煎熬一路艱難前行。

 

對於她們而言,不能原諒的不僅僅是原生家庭,更是自己。

 

電視劇裏的遺憾,可以靠編劇去修補,可是現實生活,卻無法靠一支筆輕易塗抹改寫。

 

 

03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在治愈童年

 

 

很多在原生家庭受過傷害的讀者給我留言,每個都很紮心。

 

比如,有位讀者小時候受到母親的抱怨和控製,深陷痛苦和缺愛的狀態,甚至患了身心疾病——

 

再比如,還有位讀者,被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拋棄,從未體會過親情和家人的溫暖——

常有人說,血緣親情,從沒什麽道理可言。

 

聽起來似乎是這樣,直到有身邊的人告訴我,她像極了劇中的蘇明玉,被親人和父母傷害,被親哥哥敲詐,辱罵。哥哥占盡了父母的便宜,卻在母親病倒時甩手不管。

 

曾經她以為如冰山般的隔閡會一輩子難以原諒,可是到了最後,她還是要照顧那個她恨的母親,陪著她去看病。

 

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注定要帶著傷疤前行,而不會像劇中那樣,等來happy ending。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那些不被認可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在反抗。

 

因為小時候不被愛,於是她們不停地尋找愛,一輩子都在跟自己較勁。

 

 

小說中的蘇明玉是幸運的,她半生在泥潭裏掙紮,深刻體會到:她得自己活得好,對自己好,找對自己好的人,而且一起對下一代好。

 

最後,她可以坦蕩地說出:

 

那些受到的傷害,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

 

作者阿耐讓她來人間一趟,並不是為了讓她在原生家庭這個泥潭中鬥爭,而是為了讓她抬起頭來看未來。

 

生在泥潭裏是她的不幸,但放下,是她的選擇。

 

可現實中,不是誰都有這般結局。

 

電視劇結束了,蘇明玉的故事也結束了,但是“蘇明玉們”的故事還在繼續,生活也還在繼續。

 

所以我說,超越原生家庭,是成長的宿命。所謂宿命,就是躲無可躲,逃無可逃,怨天尤人沒有用,隻有麵對和接受,帶著傷疤往前走。

 

阿德勒曾說:幸福就是尋找真正的自己,從精神上真正獨立。

 

雖然,這可能要付出長期的努力,但結果一定值得。

 

最後,真心希望每個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害的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好歸宿,將生活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由來自《南方周末》、博雅天下等媒體的資深媒體人共同打造,幫你篩選好書、過濾爛書,打開知識邊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