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龍應台著有一本親子散文《孩子你慢慢來》,此書收集了21篇文章,向讀者展示了作為一個母親內心深處的母愛,以及這種現代的母愛和傳統觀念之間激烈的內心衝突,這本書裏既有對生命實景的白描,又有對親子之間真愛的彩繪。開篇就是為此書命名的精彩隨筆——《孩子你慢慢來》,這篇文章我讀了許多遍,每次閱讀都會讓我浮想聯翩、百感交集。
《孩子你慢慢來》講述了作者親身經曆的一個生活場景以及由此而生發的感想。
在一個陽光淺照的日子,龍應台來到台灣新北市淡水街的一間小花鋪選購了二十多枝桃紅色的玫瑰,賣花的阿婆讓約莫五歲的孫兒把它們綁起來。“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於是,急躁的阿婆開始用粗話罵小人兒,並且還推了他一把,龍應台實在看不下去了,上前勸阻道:“阿婆,不要緊……讓他慢慢來。”是啊,他才幾歲呢,您老怎麽能用一雙飽經滄桑長滿老繭的手去和一雙粉嫩的小手相比?豈不知粗暴的嗬斥會帶來什麽樣惡果嗎?小男孩會嚇得心驚肉跳,他的小手會抖得更加厲害,最終放棄……即是說,他會在最初的習得中失去做人的信心。
為了給小男孩足夠的時間,並給他增添自信心,龍應台在勸阻阿婆之後,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等待著。
我們可以感受到故事裏的阿婆一心隻想做好生意、多做生意,所以讓小人兒也是來幫忙,而且她要求他的動作和成人一樣熟練,這種拔苗助長的結果必然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倘若阿婆能夠在平時多花時間訓練孫子,蹲下身來耐心指點綁花的要領,多做幾遍示範,手把手地教會小人兒,自然會帶來雖慢猶快,事半功倍的效應。
這個道理絕大多數人都明白,然而踐行起來卻難乎其難。
浮躁、心急,恨不得在秒間就飛到月亮上痛飲桂花酒,如今已經成為許多家長的常態。
什麽都是越快越好,連生孩子都等不及。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被剝奪了瓜熟蒂落的權利。那些在產前沒有任何不好征兆的產婦,為了減輕子宮收縮的痛苦和節省生產時間,首選剖腹產的方式。而且不少婦產科醫生與產婦達成高度一致,積極配合實施這種人為的快速助產方式。殊不知,剖腹產所帶來的後遺症是不可小覷的。采用這種方式生產的嬰兒沒有經過自然產道的擠壓,因此全身的觸覺發育不完善,三歲以後很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多動症狀(心理學告訴我們難產、早產、剖腹產的孩子,90%可能患多動症,盡管他們的智商在正常值範圍內),如不想辦法矯正,可能會延續多年。我們經常聽見有家長動不動就嗬斥孩子:你手癢啊?不是打這個就是打那個!你為什麽總是坐不住,好像屁股下麵長了釘子一樣?你為什麽笨手笨腳,總是打爛東西?……凡此種種,很大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觸覺沒有發育好或感覺統合失調,它需要通過一些手段和方法來改善(比如感覺統合訓練、精細動作訓練等)而完善過程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心理學家認為對多動症孩子訓練的最佳年齡段在3—12歲。
所以,原來想節約生產時間和減輕自己痛苦的媽媽,至少要花上好幾年甚至十多年的時間裏來幫助孩子彌補缺陷。
還有一部分不願意等候的家長,擅自取消嬰兒爬行的階段。按照自然規律,嬰兒的爬行在8—9個月這個時期。爬行是孩子必須學習的技能,爬可以強化嬰兒俯臥抬頭的支撐力,鍛煉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和四肢活動的協調性、靈活性,有利於平衡感、空間感和視聽覺的發育,從而促進大腦的完善,此外,還可以在爬行中促進親子情緒的互動。可是有的家長拔苗助長,將半歲左右的嬰兒放到學步車裏強製其走路。我曾聽到一位年輕母親沾沾自喜地向眾人宣布,你們知道嗎,我的寶寶才7個月就可以走路了。我當即就告訴她這樣做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患——除了孩子無法鍛煉上述的那些能力以外,極有可能成為羅圈腿。
我最近畫了一幅畫,兩隻流浪貓趴在地上靜靜地等待好心人給它們貓糧。我為這幅畫題了一段話:等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耐心,更是一種境界。
是的,如果我們缺乏這種姿態、耐心和境界,我們就會失去好的機遇和結果。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再到求職,幾乎每一個階段都在高速列車或飛機上賽跑。那句家喻戶曉的口號——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聽起來很給力,但實際上是殘害花朵的陰招。大陸很多不願意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把目光鎖定於終點的金杯,而對當下孩子的身心健康關心甚少或者漠不關心;他們隻看重考試的分數,如果孩子考得不好就立刻打罵一頓,而不願意靜下心來和孩子一道分析失敗的原因與教訓,然後找到以利再戰的對策。當然這比打一頓孩子要費神得多。一些海外的華人家庭也沿襲了這種陋習。在我們身邊有一位七歲孩童,他父親強迫他學五種語言:漢語、英語、匈語、西班牙語、德語。那孩子就像一部失控的機器,每日每時不停轉動。小小年紀的他已經厭世。我斷定他父親的計劃很快破產,否則這孩子早晚出大事。多年前10歲小女孩曉寧,每周到我家跟我學寫作,她長得水靈靈的,氣質蠻好,聰明可愛,知禮識節,喜愛閱讀,在寫作上你隻須一點撥,她就可以上幾個台階。我很少碰見這種內外兼修的小姑娘。可是她的母親(中學教師)過分追求完美,追求高效率,逼著女兒穿上無法停下來的"紅菱鞋",恨不得把睡覺的時間都利用起來,恨不得一夜之間就打造出一個世界第一才女出來。因為這個緣故,夫妻倆長期意見不合,常常吵架。母親對無法達標的女兒橫豎看不順眼,動不動當眾責罵女兒,有好幾次在我家裏當著客人們把女兒罵得滿麵通紅。我明裏暗裏和這位母親交流多次,可謂苦口婆心,可人家本著虛心接受,堅決不改的態度,你柰何得了嗎?我暗暗擔憂,這孩子遲早要出事。盡管如此,我在離開大陸後還常發信息提醒這位母親放慢步伐,與孩子換位思考。後來聯係稀疏見淡。又過了幾年,有一次突然記起美麗可愛的曉寧,想想她大約該初中畢業了,於是遂與與她母親聯係,才知道她已經休學很長一段時間了。抑鬱症,拒絕上學,整日關在臥室不出門,甚至不吃飯??很無語,很遺憾,很難過。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曾經幫助過許多青少年及家長度過難關,然而,我卻未能搭救這個孩子。唏噓複唏噓。
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要孩子們安下心來學習,我們得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我的理解“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是把孩子推出起跑線去就了事。每一位優秀運動員無不是進行了漫長的勤學苦練而一舉奪魁的,起跑不是一陣哄跑。練兵千日,用兵一時,練就得定神,就得細嚼慢咽,就得有一個消化的過程。俗話說,慢工出細活。用哲理來理解——慢就是快。可是咋就慢不下來呢?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看見孩子係鞋帶的動作太慢,幹脆就把孩子的手推開,三下五除二替他係上……類似的代替很多,不勝枚舉。前不久一位年輕媽媽告訴我,她為了培養兒子(中學生)的能力讓他去廚房做一餐飯,奶奶看見後立即把孫子趕出了廚房,還說,等你做出來都牛年馬月了。
一切都為了一個快字。就像穿了一雙魔法鞋溜冰,無法停止下來。如今放慢也成為一種奢望。
從表麵上看,那些代替孩子做事的家長很勤快很辛苦,其實,本質上卻是在偷懶,因為他們不願意靜下心來花大力氣授孩子以漁。 代替孩子做事的家長和那些嫌孩子動作慢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的家長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急功近利所導致的浮躁偷懶行為。所以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克服自身的毛病,把心安頓好。
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這篇文章的結尾寫道:
“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裏這間淩亂的花鋪。
回教徒和猶太人在彼此屠殺,依索匹亞的老弱婦孺在一個個地餓死,紐約華爾街的證券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那一刻,作者把自己的心從紛繁複雜的世界裏抽了出來,在一方幹淨的藍天下,一個寧靜的心靈花園裏,用那敏感而溫存的充滿母愛的目光,去安撫和鼓勵小人兒完成人生的一節必修課。
如今新冠在全球肆虐不休;烽火連天越演越烈;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漲跌起伏;股市和基金張開魅力與陷阱的臂膀;樓市猛漲居高不下又跌入低穀,人們以豪宅豪車炫富,以升官升職為榮;拚爹拚媽拚孩子,拚品牌拚首飾……這些都成為朋友圈的曬資,攪得無數焦渴的靈魂躁動不安。而孩子們心知肚明,他們告訴我,爸爸媽媽即便是坐在身邊也心不在焉。
親愛的朋友,請斟上一杯清茶,坐在暖暖的陽光下、如水的月光裏,靜靜地觀察您的孩子的一切細微變化,輕輕地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仔細地傾聽他們的呼喚;用溫和有力的大手牽著膽怯試探的小手,慢慢地走過充滿荊棘又彌漫著芬芳的路徑。
記得有一句話說,別跑太急了,等一等靈魂:)
現在我們連“吃”都放慢了節奏:)
六六好文筆,分享了你的讀書感想,又提出讓人深思的問題。“ 等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耐心,更是一種境界”,讚六六!
太同意一凡了,同感慨!讚老幺讓人思考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