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讀完了《生死疲勞》
近幾年由於視力逐漸衰退,我的閱讀興趣和效率受到限製。每每拿到一本好書,除了欣喜以外,還增添了一些畏懼感。《生死疲勞》這本書是多年前買的,當時隻讀了約三分之一就擱在書櫃裏了。最近因為限足在家,於是,將它從頭到尾細讀了一遍。這一次是一鼓作氣地讀完的。
眾所周知,《生死疲勞》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代表作。莫言的書,我並不是每一本都買了,買這本書的原因是當時在電視裏看見一名外國記者參訪莫言時問道:據說你的作品很少涉及社會的陰暗麵,你是不是有意識地回避呢……莫言沉著地回答:請你讀讀我的《生死疲勞》。
《生死疲勞》以作者的故鄉高密東北鄉為主要場景,曆史跨度從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到改革開放後的90年代。主人公是一個在1951年的土改中冤死的地主分子西門鬧。他死後經過了六道輪回。先後變成了驢、牛、豬、狗、猴、大頭娃娃,作者借用它們觀若洞火的目光,觀照20世紀中後期的中國農村農民和土地關係的變遷,再現了半個多世紀“中國鄉村社會的龐雜喧嘩、充滿苦難的蛻變曆史。”小說將土地改革、大躍進(大練鋼鐵)、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開放初期發生在農村的曆史事件放進沸騰的鐵鍋裏,加入麻辣燙火鍋底料,翻來覆去煮了個淋漓盡致、透透徹徹。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林林種種的事件,在西門鬧的替身“大頭娃娃”的獨白裏,以及它和西門家長工後代藍解放的對話中拉開帷幕,好戲一場接著一場演繹開來,其中不乏鬧劇、喜劇和悲劇。
所謂的十惡不赦的地主西門鬧,在民國時期是一個在村民中口碑極好的人,他精於和勤於農活,做過很多助人為樂的善事,其中包括收養棄嬰藍臉(後來成為他的長工)。他最大的活把柄就是曾經娶了三房太太。在他被槍斃之後,除了大太太獨善其身以外,二三兩房姨太分別嫁給了他的長工。三姨太吳秋香是一盞不省油的燈也是一根牆頭草,她編造事實詆毀曆史,竭力撇清自己和地主之間的瓜葛,而這個女人當年做丫鬟的時候卻是想方設法用浪蕩的方式去勾引東家。
西門鬧的長工藍臉在故事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從土改中開始就堅持單幹,扮演了拒絕大鍋飯的釘子戶角色,並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然而,他勝利了。改革開放以後的包產到戶和聯產承包製度證明了這個老農民的先見之明,讓“他終於可以在太陽底下勞動了。”
西門鬧和二姨太所生的兒子金龍,是一條貨真價實的變色龍,從土改到文革正是西門金龍的蓬勃生長時期,為了躲過剝削階級的孝子賢孫的那頂黑帽子,他自小就學會溜須拍馬屁,文革期間以極左的麵目出現,後成為高密東北鄉的最高領導,改革開放以後與情婦——時任縣委書記龐抗美狼狽為奸,大發土地之財,迅速膨脹為新權貴。
西門金龍的前任洪泰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極左老鐵,在他的眼裏包產到戶、市場經濟、為黑五類平反之類的事情,全是資本主義複辟、階級敵人的反攻倒算。而他自己卻打著專政的旗號向地主西門鬧的原配夫人白氏示愛並猥褻之。作者把諸如此類不講人性又按捺不住人欲的扭曲變態的人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冤有頭債有主,正當洪泰嶽在侮辱白氏的時候,豬十六(西門鬧第三次轉世而來的優良豬)挺身而出,它的心說,我死了那麽多年,白氏完全可以和別的男人交歡了,但我不能容忍的是洪泰嶽一邊罵一邊和她……於是,憤怒之下,它一口咬掉了他的命根子。這是改革開放初期發生的事情,而在這之前,也就是時任國家領袖毛澤東去世的時候,豬十六乘著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實行“階級報複”,將血債累累、惡貫滿盈的許寶咬死在豬圈,然後畏罪潛逃,逃到一個野豬王國當了大王,“終於脫離了人類的統治。”
多年來那個叫許寶的男人,閹割了無數頭雄性動物。在他的屠刀下豬十六的豬舍鄰裏刁小三遭到殘忍的閹割之後而不予縫針,倒在了歪脖子杏樹下的血泊之中,染紅了樹下的土地,以至於後來這棵歪脖子杏樹結的果子浸透了血絲。改革開放以後,“杏樹的周圍,立起了一圈保護的木柵欄,柵欄上釘著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朱絲金杏’。看到這個牌子我(豬十六)就想起了刁小三的熱血澆灌這杏樹根的情景。沒有它的血,杏子裏就不會有血絲;沒有它的血,這棵樹上的杏子就不會成為果中珍品,每年都被縣政府高價收購。而且,我後來還知道,這棵樹上的杏子,使代替洪泰嶽擔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的金龍,與縣裏市裏的領導建立了親密關係,為他後來的發達富貴鋪平了道路。”看到這裏,一幅黑色幽默漫畫赫然出現在眼前:那些權欲爆棚的大小官員向上攀升的階梯,卻原來是用底層百姓的血肉築成的。“朱絲金杏”的比喻,是如此的精準而生動,讀到此,不得不拍案叫絕!
莫言寫作在這部小說的創意不僅僅在於通過一個死去的人輪回之後的動物之口來講述故事、不僅僅在於穿插了童話和近乎神話的情節,還在於他把“莫言這小子”很順溜地帶進了故事中。“莫言這小子“盡管在這部大戲裏扮演的是一個很不起眼的配角,但他的種種表演卻令人忍俊不禁。在土改之後的大躍進時期,為了配合大隊幹部動員單幹戶入社,小屁孩莫言憑借自己的文字功夫編了一首首順口溜和小夥伴一道爬上牆頭大樹對著單幹戶宣傳;文革時期為了爭得革命樣板戲的一個小小配角,青年莫言刻意討好造反派頭目等等,這些帶有作者反思意向的故事情節穿插其中,讓讀者的欽佩之心油然而生。此外,還有一些令人捧腹故事,譬如文革後期,“莫言那小子為了讀到當時致愛的報紙《參考消息》,自告奮勇申請到大隊辦公室熬更守夜值班,”還有一次,他趁眾人開大會之際,偷偷把身體伸進大木桶裏用舌頭舔剩下的糖水(當時用來招待領導們的上等食品)……這些描述,不但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幽默感,而且也讓讀者在開懷大笑的同時感覺到內心隱隱作痛。
這部小說,不僅通過高密東北鄉發生的故事對土地改革、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及其後遺症進行了清晰的梳理和深度反省,而且就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幹部的急功近利、貪汙腐敗而帶來的惡果拉響了警鍾。
讀著這本書,你會覺得作者莫言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農民,他熟諳農民的生活習性及一係列俗語(包括個別粗俗的),他熟諳土地、莊稼、氣候和各類牲畜的特征和習性;他對農村的各類人物——幹部和百姓、紅衛兵造反派和黑五類、富人和窮人等男女老少——的不同個性,以及在他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各種表現都了如指掌,拿莫言自己的話來說“雖然隻寫了43天,但我積累了43年……”由此看來,厚積薄發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是必須的。
該書的編輯介紹說:“莫言以噴湧般的氣勢創作了這部重構宏大敘事藝術的長篇巨著。”竊以為隻用噴湧來囊括顯然是不夠的。《生死疲勞》的字裏行間的確湧動著作者澎湃的創作激情,這體現在每一次重大事情或意外事件發生前後人物跌宕起伏的心理活動中,典型的集中於那些層層剝筍,強化推進的排比句上。然而,竊以為,在萬頃波濤之下,深藏著蠶絲般的細膩,好比大海的深處有著無數泰然處之的珊瑚水草和悠然而動的水生物。也就是說,動靜相宜的人生哲學在作者的創作中運用自如,譬如作者對人物在某一活動中的表情動作的著意刻畫和十分細膩的描述——屬於慢鏡頭——對凸顯人物的心理活動起到了無聲勝有聲的烘托作用。小說中人民公社合作化的釘子戶,堅持單幹的藍臉,是一個臨大難而不懼的波瀾不驚的人物。無論人們是用多麽難聽的話去刺激他,還是把他拉出去批鬥;無論是妻離子散還是被養子金龍燒死了他心愛的耕牛,他都會在抹掉血淚之後,一如既往的默默幹活兒,靠著內心的信念堅守自己的那一小塊地。我們可以讀到他心中的苦水有多深,心中的怒火有多旺。這個沉悶的炸藥包,到底需要多大的耐力才能忍受一撥接一撥的苦難?讀藍臉的故事,讓我聯想起80年代聞名於世的那幅叫《父親》的油畫(作者 羅中立),進一步懂得了老農民父親的膚色為何那麽黝黑,他的目光為何那樣憂傷而迷茫,他臉龐和額上的深深的皺紋為何像縱橫交錯的阡陌,端著碗的那隻靜脈曲張的受傷的手為何在風中顫抖,那張幹渴的嘴,為何欲說還休?
作者在小說中通過人物角色之口之心,或憂傷款款地道來,或富有節奏地詠誦,或用幽默演繹荒唐,或用悲壯傾訴苦難……時而用農民粗俗的表達來揭示肉體與心靈,性與政治的曖昧關係,時而用精妙的成語典故以及名著故事來歸納總結人世滄桑抒發情懷……總之,作者在創作中專注於琵琶弦上的每一個音符,讓錯雜跌宕的大珠小珠嘈嘈切切落入碩大而精致的玉盤,用下裏巴人的經和陽春白雪的緯,一針一線、一環扣一環繡出了一幅巨大無比的色彩斑斕的十字繡——20世紀中後期中國農村曆史變遷的宏大畫卷。
《生死疲勞》從字數來看,也堪稱巨作。莫言在“代新版後記”中說,全書有43萬字(稿紙字數),版麵字數49萬字。
讀完這本巨著收獲頗豐。無論是在曆史性思想性的方麵還是從文學藝術性的角度,對我來說都受益匪淺。
最後,心中僅存一個疑問。那就是《生死疲勞》第四部(狗精神)中敘述的九十年代初高密縣的縣級幹部和某些村幹部兼旅遊開發董事長如西門金龍已經肥得流油,富可敵國了。縣級幹部幾乎個個都擁有了皇冠、奧迪、桑塔啦、尼桑等品牌轎車,有的還住上了獨棟別墅,有的幹部的子女腳蹬上千元的耐克……他們的冰箱裏裝滿了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竊以為,類似的情況發生在90年代初內地北方農村,是否早了一些?是不是應該發生在90年代末或新千年初?此外,關於內地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是否在90那年代初還沒有開始?我帶著這個疑問向身邊的幾位朋友詢問討教——年長的朋友清楚這段曆史——他們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如果說90年代初沿海極少數富裕鎮區的少數人(企業家、領導幹部)已經達到如此富裕的程度是可信的,而北方農村則是不可能的。當否?如果不當,那我就借用莫言先生的一句話權做結束語:“隨筆隨筆,諸君一笑置之。”
老幺六六
2020年9月6日
我很慚愧,現在都很少靜下心來讀書了。
同時莫言也在與時俱進,在我看來,莫言與很多作家的不同在於他占領了兩個兩極。第一個兩極是中國的城市和農村(知識分子和農民),第二個兩極是西方文學和中國的尋根文學(譬如他學習和效仿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但並沒有脫離中國農村農民的苦難和追求)。換句話說,他把最洋的和最土的結合在一起信馬由韁的發揮,超乎現實,但不脫離現實。
《生死疲勞》是莫言在文學創作上的一個突破。如果墨墨有興趣可以讀讀。
評論家歸納了莫言作品的三大特點,一是敢於麵生死;二是視動物昱人類平等,三是顛覆了中國現代文學史(尤其是建國以來)。
文革無文學,無文化可言,文革以前三部小說奠定了中國文藝界思想界的基礎——《紅日》、《紅岩》、《紅旗譜》。
莫言的紅高粱加入了這些作品不曾有的元素……
關於獲獎作品,您可以上網再查證一下。youtube上有一個視頻——“書展,2013莫言為什麽獲諾貝爾獎”,主講嘉賓是許子東。雖然他的觀點也隻代表個人意見,但在獲獎作品這件事情上是沒有說錯的。那就是《生死疲勞》。當然作為諾獎來說,評委肯定會全麵考慮這個作家的綜合情況,比如文學性、思想性、民族代表性、還有他的大多數作品的質量。
近些年陰差陽錯地極少接觸現當代中文文學作品,欠債殊多。早兩年還總想著:等哪天就補上了。現在若再那麽講,恐怕底氣要不足了。
希望能有機緣讀這本書。
老幺,莫言獲獎作品是《蛙》。他的《豐乳肥臀》比《生死疲勞》有名。
莫言在國內成名作是1986年的中篇小說《紅高粱》,因為張藝謀拍成電影,薑文和鞏俐主演出名而出名。
建議你去讀高行健得諾獎作品《靈山》,是法語翻譯超高的譯文水平使這本夢囈胡說的書獲獎的。你若能讀下去並讀完你就理解為什麽莫言和高行健能獲獎。
你看一看張藝謀在法國戛納電影節上獲獎的都是什麽內容就知道,政治和文學藝術是不可能分割開來。
我的博客:
《高行健《靈山》你我他的三映像原文,及很長的一句話原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877/201501/10086.html
莫言獲獎不是因為文學水平,就像高行健獲獎一樣。
莫言獲獎作品“蛙”裏麵寫高密東北鄉計劃生育血腥地殺害了8000多個嬰兒,這是獲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