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昨天看了莫言在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有兩句話印象很深。其一:祝願同學們將來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也要防止食物中毒;其二:祝願同學們將來成為一個自己認為沒啥了不起,但別人認為確實了不起的人。
這兩句話都詮釋了一個真理,那就是真正的值得驕傲的品質深藏於謙虛謹慎之中。
第一句話告訴大家,我們需要敢於冒險、勇於探索和創新從而贏得發展,但是不能做出無謂的犧牲,不能為了短期目標和眼前的利益去“食毒”,發展雖然是硬道理,但穩中求進,防微杜漸,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將發展進行到底,急功近利終是沒有好結果的;第二句話告訴我們,當你取得顯著的成績,被人推至眾星捧月的高處的時候,你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你身上發出的令人豔羨的光輝來自於太陽。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目前可知的有兩萬億個星係,每個星係有一億顆星星,所以,如果要問宇宙到底有多少星星,科學家的回答是比地球上的沙粒還要多。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唯一的耀眼奪目的星星,那就太幼稚可笑了。所以,真正了不起的人,懂得自己的渺小所在,懂得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及其知識是個人當前無法企及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學到的知識,但圓圈之外是那麽多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越長,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麵就越大。由此可見,我感到不懂的事物還多得很。”(愛因斯坦《獲獎致辭》)
由此可見,愛因斯坦等科學家、馬雲、比爾蓋茨等企業家、莫言等文學家的非常了不起都是建立在他們認為自己沒啥了不起的前提下的。
前不久我看了中央電視台記錄頻道出品的《文學的故鄉》。該片聚焦當代文學,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和茅盾文學獎得主賈平凹等六位作家各自講述文學背後的故事。莫言談到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的老父親(一位樸實無華的農民)托他的哥哥捎給他這樣一個忠告:你要記住,當你沒有拿獎的時候,你和別人是平起平坐的,當你拿了獎之後,你比別人矮了半個頭。這位老父親用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你要明白自己沒啥了不起。可見莫言是在長輩謙虛謹慎的言傳身教下,經過幾十年來的沉澱才塑造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可貴品質。這位幾十年身陷泥土、“混跡”於小人物之中,曾經在43天之內完成43萬字書稿的厚積薄發的作家,終於為泱泱大國贏得了諾貝爾獎的一席之地。然而,當人們都讚歎他多麽了不起的時候,他卻清醒地看到了自己沒啥了不起。
早在2001年莫言為德國《明鏡周刊》撰文提到:“我相信,中國有不少像我這樣的作家,我們彎著腰,像辛勤的農夫一樣在文學的田地裏耕耘著,我們在積極地勞動著的同時,又虔誠地祈望上帝賜給我們好運氣,因此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偉大的作品必將誕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一年後實至名歸,上帝把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賜予了莫言,而他卻在欣喜之餘冷靜地說,這並不說明我就是最優秀的作家。在中國有不少優秀的作家。
《聖經》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如此,莫言之類的人物是受之無愧的有福之人。 反之,狂妄無知、目空一切的結局無疑是可悲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