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幺六六

用心靈詮釋心靈
博文皆為
原創

個人資料
正文

家有“十七八”嗎?

(2020-07-24 01:27:55) 下一個

前天,有一位媽媽和我聊起念高一的女兒最近常聽同學聊起如何找一個理想的對象以及父母在這方麵的期待,她想知道如何和女兒聊這個話題,才能正確引導她。

高一的學生都十七八歲了,他們不僅可以探討戀愛的問題,而且有的學生已經把理想照進現實了。所以,父母有必要和他們好好聊聊這一話題。我告訴這位母親,您可以先聽聽女兒和同學的看法(如果孩子願意告訴的話),然後順勢談談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引導女兒閱讀大量的情感類文學經典,也可以觀看相關影視。比如《簡愛》、《傲慢與偏見》、《苔絲》、《安娜.卡列寧娜》、《複活》、《山楂樹之戀》……這些不朽的愛情故事把愛的價值、愛的真諦、愛的磨難、愛的挫折、愛的曲解和懺悔……演繹得淋漓盡致,它們會讓您和孩子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父母可以和孩子們在茶餘飯後討論讀後感和觀後感。還可以給孩子聊聊自己的或者別人的初戀故事,成功的失敗的,正反兩麵的都可以聊給孩子聽聽。聊這樣的話題,不必太正式太嚴肅,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不經意地提起,比如散步的時候、享受美食的時候。在聊的過程中要注意聆聽孩子的心聲,如果親子雙方某些觀點發生了歧義,不必馬上反駁,也不必強求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興許孩子的觀點是正確的,如果那樣,做父母的可以放下成見接納他們的觀念,當然,孩子們社會經驗不足,心理不夠成熟,也有走入誤區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不必驚慌失措,不必暴跳如雷也不必過度焦慮。要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隻要我們懂得自助和求助,總會等到水到渠成的機會。

倘若發現家中的“十七八”處於熱戀之中,大可不必用兵臨城下的心態去看待和處理這一問題。說到這裏我自然想起了那本叫《十七歲》的小說。

美國小說家劇作家,布斯·塔金頓(Booth Tarkington,1869年7月29日-1946年5月19日)。他與威廉·福克納約翰·厄普代克是僅有的三位兩次贏得普立茲小說獎的小說家。(來源維基百科)布恩·塔金頓的《男孩彭羅德的煩惱》、《十七歲》等作品用細膩幽默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青少年歡喜悲憂的心理成長路程,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小說的主人公威廉是一位十七歲的高中生,他的人生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轉型時期——剛剛由少年變為青年,又將很快變為成人。書中對此做了精辟的概括:“因為十七八歲的年齡,青春期發育可能已經完成,但不是由於經驗的成熟。這些年齡有自己的悲劇。一個人一生中的這個時期不能容忍自己在外表方麵有任何不完美:地位、財富、家庭、以及在公共場合的風度是否優雅和擁有尊嚴。然而,那青年經常被他內心依然不時要冒出來的那個孩子所出賣,而不識趣的人們也總當他還是一個孩子。”

十七八歲屬於青春期的高光時段。從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看,這一階段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發生劇烈變化的“心理狂飆期”,同時,又是人生中最富有活力的時期。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朦朧與清醒中有了心儀的異性朋友,渴望走近對方,同時又礙於自尊在父母麵前矢口否認被他們無意窺視到的心跡。

由於這一階段,自尊和自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七八歲的青年希望得到周圍的人尤其是異性朋友的認可。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特別注重自己和家人在人前得體的儀表,不喜歡父母邋邋遢遢、囉囉嗦嗦地出現在自己的同學尤其是異性同學麵前;他們希望自己的家庭擁有優越的經濟條件,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地與同學攀比由此生出自豪或自卑來;他們非常注重自己在團隊的地位和表現,把籃球隊,足球隊、棒球隊、舞蹈隊等作為向異性朋友展示實力的重要平台;他們自以為憑個人的能耐可以處理好學習、活動、交往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矛盾,然而,當遇到棘手問題走投無路的時候,又不得不求助於師長;麵對他們偶爾表現出的不知所措,有的父母誤認為他們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那些一聽說孩子在談戀愛就談虎色變的父母就是庇護意識超強的家長。他們隻看見了孩子心理不夠成熟的一麵,將目光永遠停滯在孩子的少年時期,並以保護孩子為借口,用堵塞的方式治理江河,其結果猶如大壩決堤,使得孩子的情感更加泛濫。所以,如何看待和引導高中生的戀愛觀,唯一可取的方式是疏導。

 十七歲的威廉在夏日的某個下午和一位漂亮女孩擦肩而過,這讓他認定愛情從天而降,他開始為她寫詩歌;悄悄地穿上父親的晚禮服,把自己打扮得很紳士去拜見她;甚至收藏她所碰過的花花草草,他經常沉浸在玫瑰色的幻想中;當她丟下他去和別的男孩玩耍的時候,他會痛苦萬分,甚至把那些男孩當中的某一位當成假想敵;聽說女孩要來家拜訪了,他激動得手忙腳亂,不知道穿什麽才好,他躲在房間不停地選擇和更換外衣,總覺得哪一件都不如意,結果耽誤了會見的機會;當多嘴多舌的小妹妹曝光威廉的小秘密的時候,他恨得牙齒癢癢的;女孩就要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照著鏡子想象著到車站送她的場景,不禁喃喃自語。“朝鏡子望去時,他的眼神中流露出片刻的驚喜,仿佛在悲傷的藝術中,他發現自己的天分比想象的高,但他的悲傷並不因此而不真摯。”這正是十七歲的愛做白日夢,又自命不凡的青春期心理特征。

 父母要善於抓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去理解和開解他們,讓他們在溫馨的氛圍裏潛移默化地懂得什麽是真正的愛情?愛情與友情有什麽區別?戀愛的特征、條件和目的是什麽?如何從當下所陷單相思的情感囹圄解脫出來中逐漸趨於平和?

 威廉的母親就是這樣一位懂得順勢疏導的家長。她明明知道兒子處於陶醉於自以為是的初戀中,但偏偏就是不去戳穿他,而是旁敲側擊地提醒他,當威廉的父親不理解兒子一係列的行為並為此十分惱怒的時候,妻子提醒他這個過來人冷靜回憶一下自己初戀時的情景,用同理心去換位思考,去包容兒子,以善解十七八的態度陪伴兒子走過人生的這一特殊時期。

《十七歲》的作者抓住了主人公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特征與個性衝突,演繹出一個個詼諧的令人啞然失笑的故事。書中反映的是二十世紀初美國中西部小城的生活場景,與現代社會相比,那時生活節奏緩慢,社會關係相對簡單,也沒有網絡這種讓當代青少年癡迷的信息源和聯絡方式。不過,雖然時代不同,但本書描寫的青春期心理特征和十七歲的主人公惟妙惟肖的心理活動,仍然具有這一年齡階段的人類的共性,今天讀來同樣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像威廉一般大的高中生隨著心理發展與成熟 ,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具有自身特點的個性心理, 並初步完成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建構。如果在這個心理發展的關鍵期不注重心理素質的完善,則會對一個人的終身產生不利的影響。人際交往能力,特別是如何與異性交往作為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麵 ,對青春期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社會化意義。因而作為父母要著眼於幫助你的十七八樹立其青年特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培養其審美情趣與藝術涵養;幫助他們塑造健美的體型和得體的外表;幫助他們掌握與異性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他們學習生育與避孕的知識與方法。這些都是在為他們的戀愛和婚姻做必要的準備。

當代的孩子大都早熟,他們在初中的時候就開始涉足成人的領域了。有個別中學生(包括初中生)在偷食禁果之後導致女生早孕墮胎。因此未雨綢繆很重要。建議朋友們讀讀《愛情的教育》(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著),在這本書裏作者以書信的方式嚴肅而親切地告訴十四歲的女兒什麽叫愛情。親愛的朋友,如果有必要,您不妨也可以用這樣的形式和孩子交流這個話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舒嘯' 的評論 : 舒兄言之有理。高中時期談戀愛的人,成功率較高。順其自然未嚐不可。如果他們願意想父母傾訴當然是好事情。那麽就涉及到一個家長如何懂得孩子,是否需要自己充電的問題。畢竟書本是過來人總結的經驗。雖然父母也是過來人,但是到底個人有局限。
另外,初中生談戀愛,雖然也有,但一般都比較盲動,所以會發生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比如小女生人流,對其身心傷害很大。我覺得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關注和引導是必要的。不過,要講究藝術。總之,按照孩子的身心規律去辦,也就是舒先生說的順其自然。歡迎多發“謬論”
舒嘯 回複 悄悄話 發點謬論:我覺得小孩子們(初、高中生)談戀愛是好事,是自然者就任其自然。現在孩子們信息通暢,各類書籍影視不乏這方麵內容。家長試圖去“教育”、“引導”反倒會讓孩子疏遠,不願向家長吐露心事。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步一景' 的評論 : 多一些興趣愛好(包括養小動物)可以消耗青春期的過剩精力。不過與女生交往也是小帥哥的必修課。
一步一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幺六六' 的評論 :

因為我家有隻天仙女狗狗,
學校裏任何女孩都不及ta可愛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xi' 的評論 : 西西所言極是。是的,家長簡單粗暴必定出問題。我有一個姐夫曾經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兒子的戀愛問題,使得非常聰明活躍的兒子一度自閉抑鬱,和父親形同路人。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很高興聽到菲兒好評。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步一景' 的評論 : 嗬嗬,你家的花季男孩很有想法哦,青出於藍勝於藍。
我好像和你家小子有同感,年輕的時候讀《羅密歐與朱麗葉》很難進入角色,總是覺得差點什麽。興許被你家小子說中了。
xiaxi 回複 悄悄話 六六的分析透徹有理。對於高中生的戀愛觀,疏導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雙方也需要統一認識。一些父親簡單粗暴的幹涉,容易加重孩子們的反抗心理。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步一景' 的評論 : 哈哈哈:)

老幺又一篇非常有見地的好文!
一步一景 回複 悄悄話 我家有個16歲男孩,學校英語課正在讀"羅密歐和朱麗葉",本來以為他會被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打動,他卻一個字stupid全概括了,悲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