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看電影了。限足在家的我,為了衝淡新冠肺炎病毒帶來的焦慮和打發漫長而短暫的時光,這幾天在網上不停搜羅喜歡看的電影、電視劇。今晚看了美國版的“忠犬八公”電影,看到最後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其實,我對八公並不陌生,這個真實動人的故事多年前就含淚讀過。
1924年的一天,東京大學的教授上野秀三把一隻流浪小狗——秋田犬八公——帶到東京附近小鎮上的家中,並不顧妻子的反感,執意收養了它。教授對它就像對親生的孩子一樣,陪著它一起玩耍,細心照料它的一切,漸漸長大的它也非常熱愛自己的主人,每天都到家附近的澀穀火車站送迎上下班的主人。這種甜蜜的幸福生活持續了一年。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也沒有料到。有一天教授在學校中風猝死,從此再也沒有返回小鎮,而八公卻依然在每天下午五點鍾去火車站的老地方等候主人,就這樣,日曬雨淋,風吹雨打,哪怕是風霜雨雪都從未間斷過。望穿秋水,癡心不改的八公,在火車站整整守候了九個年頭,從一個生龍活虎、四蹄生風的英俊少年,變成了一個滿目滄桑,灰頭土臉的老伯伯,直至1935年3月抱恨離世。
人們常把“滴水之恩,當報之以湧泉”當成座右銘掛在嘴邊,可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如八公一樣將這句話踐行得如此徹底?他可是一年養育之恩沒齒難忘,窮盡生命也不甘心啊。
2019年11月我去日本旅遊,專門和家人一道去澀穀火車站與八公合影。我們是26號晚上8點多鍾到達澀穀的,一出站就看到了帶著榮譽綬帶的八公塑像。迫切地想和它合影的世界各地遊客很多,每一位遊客懷著對八公深深的敬意安靜地排隊等待。輪到照相的時候,客人們很自覺地快速拍上一兩張,馬上讓位給後麵的人。兩分鍾的時間,我深深地凝望著可敬可愛的八公,心說,八公,好樣的!有的人抵不上你的一個腳趾頭。
我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歎,是因為身邊那些令人不齒的人和事。
有一家人,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長得高大英俊,隻可惜繡花枕頭一個,除了會拈花惹草,沒有幹什麽正經事。父母重男輕女,特別嬌慣兒子,背著三個女兒把房產轉移到兒子名下,多年來一直用大把的人民幣補貼兒子,其孫子從出世直到上高中,都是老兩口照料。老父親病故之後,老母親被兒子趕到大女兒家居住。沒過多久,兒子和媳婦骨碌骨碌地轉了轉眼珠,大叫,不行呀,失算了。為什麽呢,因為老媽的養老金銀行卡他們無法掌握了,於是,兒子跑到大女兒家大鬧一場,叫老母親跟他回去,還威脅說,你走不走?你不走的話,以後我再也不會管你了。他把老母親搶走之後,並沒有接回家,而是將她安頓一間極其簡陋的廉租房,讓她和另外兩個看上去像吸毒犯的人住在一起。兒子媳婦緊捏著她的銀行卡,卻不願意為她出一份力。老人家自己做飯自己料理一切。有一個夏天,兒子一家人外出避暑去了,老母親在出租房中暑倒下,女兒們聞訊趕來把她送到醫院搶救。待恢複之後,她們偵查到一家很好的醫療養老院,就把她送了進去,她們心想,這下母親的寶貝兒子不得不交出銀行卡來為她買單了。於是,通知他去養老院繳納費用。誰知道人渣在微信裏消失了,姐妹們費盡周折才把他找到,當他氣呼呼地來到養老院繳費的時候,嘴裏還嘟嚷著說:“什麽?還要我每一個月跑一趟呀?”為此,他不得不交出了老媽的工資卡。女兒們一看,卡上的錢已經清零,氣得她們差點吐血。老人家到養老院住了好幾年,過年過節女兒們把她接回家住,兒子和媳婦從此人間蒸發,一次都不曾去看望她。兩年前,年近90歲的老人家漸漸癡呆了,有一段時間她在女兒家小住,半夜裏說夢話的時候,喊著兒子的名字罵道:某某,我死了也不會饒過你!
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是這戶人家的小女兒親口告訴我的。她口口聲聲斥罵她的哥哥是畜生。這樣的男人的確讓人不寒而栗。
無獨有偶,我另一位朋友家中的情況和上述家庭的情況基本一致,也是三女一兒,也是父母從小到大嬌慣兒子,也是背著女兒們把房產什麽的全給了兒子,也是這個兒子極其不地道。這個兒子突破道德底線到了什麽田地呢?話說他擁有別墅與兩套居室(其中一套是父母贈與的),可就是不允許父母去居住。還有一個細節聽起來更加令人發指。當年近九十歲的父母住進養老院以後,醫院按規定請家屬簽名並提交身份證複印件,他死活不願意照辦。說白了,就是怕承擔責任。為此還和從外地回去的妹妹大吵一架(當時隻有他們兩兄妹在場),他橫蠻不講理地指責妹妹,說她和醫院串通好了整蠱他。他的妹妹被他罵得全身發抖,心髒疼痛,但不敢讓二位老人知情,隻好忍氣吞聲。最後,醫護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三番五次地向那位“大男人”解釋為什麽需要他簽字,說你的工作單位離這裏最近,車程不到半小時,我們要聯係你是最方便不過的了,你妹妹在外地,就是她願意簽字,醫院也不會同意雲雲。最後他在憤慨之中很無奈地簽了字。令醫護人員啼笑皆非的是,這位紳士般模樣的男士,之前走進辦公室的時候,很嘚瑟地自我介紹:我是某某大學學院的院長,某某專業的教授。
這一類的例子太多了,不說了,說多了,令八公見笑。那些看上去儀表堂堂的男子漢,那些偉大的須眉們,實為自私卑鄙的可憐蟲,他們完全不能與八公同日而語,可以說是白披了一張人皮。
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就是子女要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三字經裏有: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貧苦人家的孩子黃香,在寒冷的冬夜用小小的血肉之軀為父親溫暖席墊的動人故事。誠然,我們不提倡封建社會的孝道,那些君臣父子的封建等級製和家長製及其繁文末節是萬不可效仿的,然而,我們需要懂得感恩,需要盡兒女的職責,這是做人的最起碼的善舉。這就是忠犬八公為什麽在近一百年以來還為人們念念不忘的理由。
在我的記憶中,也存有美好的令人動容的故事。
C 先生移居美國20多年了,多年來他一直履行著與老母親的一個約定(他的父親早年去世了)那就是每年春天回家小住三個星期。這21天完完全全屬於他的老母親,他謝絕了所有的聚會和宴請。他為老人家修繕房屋,老人家想吃什麽他就盡其所能為她烹飪。什麽餃子,餛飩呀……各種菜品燉湯……在每次回去之前的一個月,他就開始琢磨著21天的家務安排,譬如,牆壁該粉刷了,下水道該維修了,有一道門檻該拆掉了,以便老人坐輪椅出入方便等等。雖然平時有兄弟姐妹照顧老人,他還是放心不下,於是在老母親的房間裝上一個監控,即便在美國也可以用手機遙控“監管”老人。他說,不監管不行,她坐在輪椅上,稍微疏忽大意就出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他曾很嚴厲地訓導老母親:您必須聽話!
C先生說,一旦自己的兄弟姐妹沒有能力照顧老媽了,自己當義不容辭地回國去履行責任,並為老人家送終。這是必須的。
這就是責任感,這就是八公精神。
有朋友曾跟C先生開玩笑說,一年365天,你和老母親待在一起的時間才21天,你覺得這就算盡到責任了嗎?21天太可憐了吧。對此C很是不以為然,他說,有些在國內的人,一年到頭很少回家照顧父母,有的甚至連個照麵也不打,即便是過大年回去一趟,也不過是吃了一兩頓團年飯就走人,其實這些人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不一定有我這麽多,況且,我給自己規定的是這21天是絕對屬於老媽的。同時,我在美國也每天關注著老媽呀,此外,老媽的生活費用我也樂意全部承擔。
說得也是。想想前麵提到的那類不良之子,他們既不願意出錢也不願意出力,隻知道一味地搜刮父母的血汗,他們雖然人在父母身邊卻好似空氣一般。
誠然,絕大多數父母並沒有想要得到孩子的回報和感恩。
我相信,C的老母親在每一年的寒冬臘月,滿懷溫暖與喜悅翹首渴盼的並不是豐厚的美元,而是那一枝充滿生機的報春花。母與子的春天之約定,是千千萬萬父母的美好願望所在。我相信,上野秀三在養育八公的時候,他並沒有希望或者根本沒有料到它會為他忠實地守候一生。
胡適先生在《我的兒子》一文裏說道:“我們做父母的不曾得到他的同意,就糊裏糊塗地給了他一條生命。我們即無意,如何能居功?我們對他隻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而對社會來說,我們糊裏糊塗地替社會上添了一個人,這個人將來一生的苦樂禍福,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上的功罪,我們應該負一部分的責任。”
對此我非常認同。是的,做父母的絕對不能因為生育和撫養了子女就居功驕傲,居高臨下;也不可把孩子當作一片自留地,把自己當作坐享其成的地主或放高利貸的債主,反而父母應該徹底解放孩子。讓孩子過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
盡管如此,當我們在扮演子女角色的時候,麵對父母的艱辛付出與善解人意的謙卑,當像八公那樣懂得守望與感恩。事實上,做子女的往往是在具備了報答父母的條件的時候,卻發現他們早已垂垂老矣或者駕鶴西去,故而留下了一代欠一代的千古遺恨。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忠犬八公付出了一生的代價。而我,麵對八公捫心自問,隻能低下羞愧的頭顱。
電影《忠犬八公》,從暖心開始,到淒美結束。我無法遏製的淚點與漫天的雪花交融在一起,飄灑在八公的身上,頭上和臉上……
(圖片大多來自網絡/鳴謝)
2020年4月15日
愛,不是溺愛!養育孩子需要有科學元素在這個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