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幺六六

用心靈詮釋心靈
博文皆為
原創

個人資料
正文

魂銷布達佩斯(二) 豐盛的周末

(2017-12-20 16:30:35) 下一個

     在匈牙利,周末兩天除了個別生活超市、土耳其人和中國人的生意照常營業以外,街上的商店大都關門閉戶,就連郵局也會休息。對匈牙利人來說周末是用來休閑和做禮拜的,這是天經地義的。他們十分不解中國人和土耳其人為何因錢所累。

      每到周末我都會與親友一道外出遊玩,或參觀名勝和展覽,或到公園和小鎮閑逛,或品嚐美食,或者與朋友相互串門……

      又是一個七彩星期天。

      下午4點以後,布達佩斯就早早地投入了黃昏的懷抱。華燈初放,夜幕即將降臨。

     這是浪漫星期日的最後一浪。不過這一浪不似先前的金色、粉色、藍色之浪漫……它像一道突如其來的閃電,給予人猛烈的撞擊感。

     國會大廈附近。空濛的雨霧,黑色的紀念牆,黑色的彈孔,黑色的甬道……

     我的心髒不自覺地收縮了兩下。

 

        我們借著微弱的光亮,小心翼翼地從紀念牆之間的石階往下走,默默地進入了隧道,出入口處有一個工作人員站崗。隻有幾十米長的隧道,盡頭安放著1956年為脫離蘇共而獨立、為政治改革獻身的英烈的魂靈。脫帽敬禮,想起了納吉。他曾經是忠誠的布爾什維克,最後卻死於同盟的旗幟下。這個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匈牙利瀕臨絕境的時候,看到了公有製大鍋飯的左傾激進主義是農業歉收、燃料短缺的禍根,於是提出包產到戶,把土地還給富農等改革措施。然而,當一個國家的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病人膏肓的時候,要從極左走上正道,是何其艱難,納吉是蘇共和匈牙利左派的死對頭,也是當時飽受貧窮、無法預見改革曙光的部分老百姓的出氣包,因而他成為改革犧牲品的事實無法逆轉。

    轉身往回走,記錄1956的老百姓傷心啼哭的大幅寫真照,掛在隧道中央的柱子上。看樣子,這些母親和老人是在為失去的兒孫而落淚,這些淚水,一下子把參觀者拉回那一段不堪回首,又不得不回首的曆史。

   1956年10月23日晚上,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的一批學生在一個廣場集會,他們以紀念裴多菲為主題拉開了抗議的帷幕,他們推倒了斯大林雕像。這個小集會迅速吸引了眾多的人一起加入抗議,連匈牙利士兵也加入了進來,他們把帽徽蘇維埃星撕毀。受到鼓勵後,人群決定橫渡多瑙河朝議會大廈前進,人數至少十萬。盡管示威者的要求相對溫和,匈牙利保安警察(秘密警察)還是開了火,殺死了上百人。憤怒的人們推翻警車並且縱火,從工廠工人和軍人手中得到大量武器,繼而圍攻匈牙利保安警察總部。最初蘇聯相信可以與匈牙利的新政府合作,兩名領導人卡達爾·亞諾什和納吉·伊姆雷分別被任命為黨中央第一書記和部長會議主席。蘇軍撤出。

納吉上台後實行了一係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宣布匈牙利退出華沙條約組織,尋求一種中立地位,使匈牙利成為類似於奧地利和瑞士這樣的國家。這些是蘇聯不能容忍的。於是,蘇共使用軍力,再次幹涉匈牙利內政,力鼎卡達爾為首的左派。在血腥恐怖下,大約20萬匈牙利難民逃亡美國等西方國家,蘇聯隨後逮捕並以反革命的罪名處決了納吉等幾名主要領導人。

     曆史就像一個傻姑娘,你可以任意給她化妝,讓她變成惡魔或者美人,但你永遠無法改變她的真實容貌。

     33年過去,雲消霧散。

    1989年1月底,匈牙利政府莊嚴宣布1956年事件不是反革命事件,而是一場人民起義;納吉是在當時特殊的環境下,為拯救國家而鬥爭的勇士;匈牙利政府為他舉行了遲到的國葬。東歐劇變後,匈牙利宣布把每年10月23日定為國慶節之一。

    在隧道的出入口附近的柱子上,有一幅目光慘淡的和平鴿的頭像,它的右眼角掛著一滴又大又亮的淚珠,我們默默地凝視著那滴包涵著匈牙利人的回憶與希望的晶瑩的水珠,,用心地凝聽匈牙利人民紮根已久的心聲。許久許久,都沒有挪動腳步。

     按規定這裏不能拍照,所以我們無法將這些珍貴的畫麵帶走。

      緩緩地往上走,肅穆沉鬱。與其說在這裏遭遇了黑夜的閃電,還不如說目擊了一場血色浪漫。

    再回到地麵,依然一片璀璨的金黃……

    據說這棟輝煌的堅不可摧的百年建築是歐洲最大的國會大廈。

 

     匈牙利國會大廈與倫敦的同名建築有些相似,華麗的哥特式風格倒映在多瑙河中,形成一道無與倫比的美麗風景。整幢建築除了用了40萬塊磚和100萬塊珍貴石材以外,還奢侈的用了重達40公斤的黃金為建築材料,而96米的高度對馬紮爾人意義重大。因為馬紮爾人王國在西元896年建國,而且又在建國1000年(1896年)這樣的日子為新的國會大廈開工,那麽樓高”96“米也就具備了神秘而深刻的含義。

   古往今來多少王侯將相為占領這棟建築的製高點,叱吒風雲,決一死戰;得勝者在此指點江山,縱橫捭闔,揮斥方遒……

     瞧瞧這不可一世的百年建築,還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擋馬紮爾人的後裔,在每一個時期去爭取獨立和自由呢?

    我們在遇見血色浪漫之前,已經領略過了國會大廈以及科蘇特廣場的金色浪漫,而在金色浪漫之前,我們還有過一次溫馨的粉色浪漫。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中午的粉色浪漫去。

    “我們”——一行五人——我和兒子,還有兒子的青格勒大哥及其夫人女兒。今天他們執意要請我們品嚐匈牙利最好吃的甜點。

      青格勒是一位豪爽的能歌善舞的蒙古漢子,17歲從內蒙南下闖蕩,從深圳“世界之窗”開業起,他就在那裏做演員,一做就是20多年。在一次聚會上,邂逅了英語教師、匈牙利姑娘馬格德,兩人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很難想象,這對語言不通的情人,怎麽可以一拍即合,達成默契。或許,愛本就是不需要語言的,它是心靈的呼喚,眉目傳情。他們在深圳閃婚,在福田區仁愛醫院生下了寶貝女兒耶魯卡。兩年前,為了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離開中國來到馬格德的故鄉匈牙利。如今,活潑可愛的寶寶已滿四歲了。

     餐廳在科蘇特廣場和聖史蒂芬大教堂之間,也就是教堂的正對麵右拐的一條小街上。那條街有不少餐館。

  

      青格勒說,這家餐廳很不錯,每逢假節日馬格德總會在這裏招待老母親及其家人。聽罷,真的有說不出的暖心。

     一進餐廳,就看見正對麵做甜點的師傅正隔著玻璃忙碌。馬格德說,這裏的甜點是一流的,師傅的技術自然也是一流的啦。我忍不住上前觀看,師傅朝我點點頭和善地微笑。 我便得寸進尺征求道,可不可以拍照。他欣然應允。

   師傅做甜點的程序是這樣的,首先,他把發酵好的麵團切成一團一團的;然後擀成一個厚厚的大餅,再拿起一個邊扯邊轉,弄成一張薄得透明的麵皮(這道工序是關鍵環節,含金量就在這裏);之後在幾張麵皮上麵分別敷上餡兒,把它們重疊起來,用大刀切成條狀,又把每一條卷起來,就成形了;最後,送入烤箱烘焙而成。點心的甜餡兒有幾種,又玫瑰味兒、葡萄味兒、還有一些獨特的匈牙利味兒。

 

   

      技術太高明了

好像變魔術,紡了一塊細薄的麵紗出來

 

 

西方人一般都是先吃正餐,再吃甜點。馬格德根據我們每一個人的口味和需求,點了一大盤裝在一起的美食,裏麵有雞鴨肉、豬肉、牛肉、土豆什麽的;匈牙利的菜比較中國的菜偏淡一些,不過,這個餐廳的材質新鮮,所以吃起來是原汁原味,好像與粵菜有點接近。大家一邊吃一邊聊,不亦樂乎,正餐已經讓我們大飽口福了,可是青格勒他們說,到這裏品嚐甜點是必須的,於是,那盤熱乎乎、香噴噴、鬆軟可口、入口即化的甜點成了最後一道“開心菜”。

這個粉色的浪漫,讓冬日的溫度提升了好多度,走出餐廳的時候渾身散發出愜意的氣息來。而在這之前我們體驗了經典浪漫和藍色浪漫,並為此步行了一個上午,多少有些疲憊困乏,而這頓豐富可口的午餐,讓那些勞頓跑得無影無蹤。

所謂經典浪漫,就是參觀布達佩斯的地標之一:聖史蒂芬大教堂。

聖史蒂芬大教堂 (或稱伊斯特凡大教堂) 位於佩斯區的共和國大道伊莉莎白廣場上,是布達佩斯內最高大的教堂,從1851年開始建造,前後經歷三位建築師,終於1905年竣工。

這個著名景點,雲集了各種膚色的遊客,亞洲遊客大約占三分之一。教堂外麵的廣場,熙熙攘攘的人群興致勃勃地在各種不同的角度和這棟神聖的建築合影,教堂的恢弘,其內外裝飾、壁畫、雕塑都是舉世聞名的。讓客人們美不勝收,頂禮膜拜。

  巴洛克風格

100多年前建築,天哪,當時沒有現代化的設施、工具,人們是怎麽把一層層、一塊塊石頭壘上去的?

 (這是我在教堂的一個玻璃櫥窗裏拍到的當年建築的老照片。原來如此……)

      我佇立在教堂門口高山仰止,內心發出感歎,My God!為什麽這麽多的人,願意為此奉獻?為什麽匈牙利的第一任國王伊什特萬一世可以讓長時期好戰的缺乏信仰、或信仰混亂的馬紮爾民族,最終接受德國的規勸轉而信仰基督?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聖史蒂芬的經典浪漫,很快覆蓋了當時心裏起伏著的藍色浪漫。

      何為藍色浪漫?它是今天一日遊的第一浪。

      今兒清早,我們和青格勒一家在美斯特路口碰麵,擁抱寒暄後,我們把禮物“蒙奇奇”送給耶魯卡,她頓時驚喜得合不攏嘴。因為她做夢都想要一個蒙奇奇,這下可稱心如願了。瞧她抱著蒙奇奇,蹦蹦跳跳、眉飛色舞的樣子,哈哈哈……萌萌噠!

   在車上馬格德用老外特有的中國腔告訴我們,我們一會兒去的李斯特音樂學院和那一帶地方很漂亮、很浪漫,我很喜歡那個地方……

    不到40分鍾,李斯特音樂學院就佇立於眼前。

    李斯特音樂學院又稱布達佩斯皇家音樂學院,它是在1875年11月14日由李斯特.費倫茨建立並命名。

    匈牙利的大學是完全開放式的,沒有圍牆,就像街邊的一棟棟公寓,和外界完全沒有任何界限。

     李斯特音樂學院的主樓共有四層,看起來從外表看,應該屬於巴洛克式建築,古樸典雅凝重,雕塑性凸顯。

    

我們跟著馬格德進入大廳,眼睛陡然一亮,整個大廳金碧輝煌,地麵光潔如鏡。

 (前廳的正麵牆)

很遺憾,向工作人員一打聽,才知這裏上午不對外開放。。

我們來到主樓外圍轉悠。這裏酷似一個居民小區,兩側是樓房、中間是花園,呈長條形。當街門麵是一些小餐廳、小酒吧……花園樹木繁多,若是在春夏,必定鳥語花香。花園裏有好幾座塑像,他們是音樂家和詩人,為首的是李斯特。瞧瞧李斯特冥思苦想、自我陶醉模樣,估計正在構思《匈牙利狂想曲》。嗬嗬……

這位歐洲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國王見了他也要脫帽,自他以後,歐洲的音樂家倍受尊重和愛戴。他一生創作了700多首音樂作品,並創造了交響詩這一音樂形式。他的主要音樂作品有吉普賽風格的《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帕格尼尼練習》,《瓦格納改編作品:湯豪舍》等。 米高梅出品獲奧斯卡獎的“湯姆貓彈鋼琴”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作為全集的背景音樂,顯示了這個曲子彈奏的複雜技巧。

         (青年李斯特,此圖片來自網絡/鳴謝)

   李斯特專注音樂專注鋼琴一輩子,年過半百以後,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免費培訓了無數學生,但是,早年的李斯特,個人生活放蕩不羈,他所愛的女人,或者愛他的女人,沒有一個能夠拉住這匹脫韁的野馬。難道隻有音樂和鋼琴才是他真正的愛人嗎?

   也許,李斯特後來意識到早先生活態度的不妥,所以才委身於至高無上的基督,用善行來彌補人生的缺憾。

  漫步於花園,隻聽馬格德喃喃道,這裏很浪漫,我很喜歡這裏。要是在夏天,坐在這裏喝啤酒、聊天,特別舒服……。

    遙想當年李斯特君和他的學生、同事、朋友或情人,常在此狂飲啤酒,談笑風生,消費光陰 。空氣傳來他們哈哈大笑的聲音,還有聽不懂的德語、匈牙利語……繼而耳邊響起波瀾壯闊的《匈牙利狂想曲》。既像從李斯特那裏傳來,又像是從學院的窗戶傳來、也好似從空中傳來。多瑙河打破了往日的平靜,奔騰著、呼喊著、咆哮著……

    雖然我們沒能進學院去,留下了蔚藍的遺憾,但這給了我極大的想象空間和下次再來造訪的激情。

 

       現在,我們告別了血色浪漫,心滿意足,滿載而歸地走在多瑙河邊回家的路上。

       哦,美麗而浪漫的多瑙河,你原本不止是藍色的。

   

     一會兒,我們就回到出發的原點。我們每一個人已然不是早晨的那個人了。包括4歲的耶魯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