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我這上本科起個大早,讀研究生趕個晚集的人終於要畢業了。我的導師保羅很大方地發話,你這些東西做得還是不錯的,寫個論文吧,願意發期刊或者會議都隨你。我腦子裏激靈一下,馬上問:什麽會議都行嗎?甚至回中國也可以嗎?保羅毫不在意地說,任何地方。
我得了將令就唰唰唰地寫了個草稿,保羅拿過來嚓嚓嚓地把語法措辭糾正了一遍,石油公司的合作人麥克又啪啪啪地加了一堆他們的專業術語,連題目都挺咬文嚼字的。我再一看,好家夥,盡管我的名字被放在第一位,可我都不認得這是我寫的那一篇了。
論文在手後,我就在互聯網上開始搜索,發現召開跟我們相關的會議的地方還真不少,不僅有美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等等西方國家,還有北京和東京這樣的亞洲城市,到底去哪裏呢?我先生大龍不假思索地說,要我就去英國,看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是個什麽樣子,其他國家都沒這麽厲害過。這倒暗合了我的一個心思:有那麽一首詩,是關於英國的一條小河,喜歡過詩歌的人大概會聽說過,最好是親眼去看一看――我雖然是學工科出身,骨子裏卻有小時侯大量讀文藝作品的餘毒,不僅思維天馬行空,小資起來也經常令他人感到匪夷所思。
保羅一聽說我要去英國,立馬來了精神兒――他是劍橋畢業的,太太是同一個學院的同學,每年暑假都帶著孩子跟太太一同回英國省親,即時滔滔不絕地給我灌輸了一係列去英國旅行的竅門,該什麽時候訂票,住在什麽地方,什麽交通工具最方便,哪個博物館最大,一聽他提博物館,我立即很有骨氣地說,打住!大英博物館我是堅決不會去的,聽說那裏大搖大擺展覽的淨是英國人搶我們的東西,沒見過這麽厚顏無恥的。然後說,我最關心的不過是那一條小河。保羅馬上如數家珍地說,嗬,是有那麽一條河,還有一些橋,到了那兒,you can’t miss it(你不會錯過的)。
這麽著,我坐上了去英國的飛機。因為缺乏旅行經驗,在飛機上還鬧了個笑話。本來是傍晚起飛,機票上寫著到達的時間是第二天早晨。結果我興奮得不行,又看小說又看電視,一看表都半夜12點多了,才想起來睡一覺,剛迷瞪了沒十分鍾,就聽飛機上的大喇叭響了,一個渾厚的男中音操著濃厚的英國腔說道:
Good morning, everyone! Welcome to London! It is local time 5:30. We will serve breakfast shortly. (各位早安!歡迎來倫敦!現在是當地時間早上五點半。過一會兒我們將給您送早餐。)
怎麽著,敢情這就到了?仔細一想,可不是嘛,英國就與我隔海相望,哪裏用的了飛一個晚上?我撥開舷窗上的護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緋紅的晨曦,英國的晨曦。
倫敦黑絲絨機場是不折不扣的人山人海,再多一個人就盛不下了。入關的隊排得像是無數的曲別針焊接到了一起,繞了一圈又一圈,讓我這沒睡成覺的人腦袋直發暈。好像都地老天荒了,我才擠到了一位印度裔的女官員跟前,她的英國腔也很純正:
What bring you to the UK? (什麽風把你吹到聯合王國來了?)
I am going to attend a conference. (我來趕集哪。)――我回答說。
順利過關後,我趕到開會地點。看當地風景,跟剛認識的一位女友一同去吃著名的”Fish and chips”(炸魚和土豆片),聽大會報告,小會報告,自己報告,給新熟人的報告捧場,跟其他人聊天,聚餐,開會大多是這一套,毋庸贅述。我心裏一直惦記著那條河,會議結束的第二天,我搭火車到King’s cross,然後轉車奔向那座著名的大學城。
那是夏末初秋的天氣,天上飄著絲絲縷縷的小雨,一位穿著連衣裙的長發姑娘正用小提琴拉著一首悠揚的曲子,有一種說不出的浪漫景象――盡管十幾年過去了,可這一幅圖畫依然鮮明地在我的記憶裏。
一路走過富麗堂皇的King’s College(國王學院),我就看到了那條小河,那被寫到家喻戶曉的一首詩裏的小河:
… …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Cam River, 是穿行在劍橋大學校園中的一條小河,在詩中被稱為康河,現在叫劍河。
那時我站在康河邊,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裏除了不知所措,就是深深的失望:沒有柔波,也根本看不到軟泥上長著什麽東西,因為全被河麵的一層綠色的浮沫給蓋住了!倒是有幾隻鴨子在綠沫間遊來遊去的,可是在這裏邊“做一條水草”?我腦子裏即時蹦出來一句戲詞:我們不願意啊,我的大老爺啊!我千裏迢迢慕名而來,結果一拳打了個空。徐詩人借物詠的誌,誌不知道怎麽樣,物卻已經非了。
剩下來的時間,我不知道做什麽好,就在校園裏瞎溜達。翻出我以前寫的筆記,上邊是這麽形容的,“劍橋給我的印象是非常安靜的。灰藍色的天空因為下雨有點陰鬱,大片綠茵茵的草坪,零零落落坐在長椅上竊竊私語的學生,尖頂的學院的建築,我找不出比‘象牙塔’更合適的字眼來形容她”。
我一向主張到一個地方,要走到那裏的大街小巷看一看當地的人,去個小餐館吃一頓有特色的當地飯。但是我被康河破壞了心情,居然破罐子破摔花八個英鎊坐了一回我平時最看不起的遊覽車,在劍橋走馬觀花。還記得那位胖胖的中年導遊拿著喇叭對我們喊:劍橋的學生都很聰明,不聰明是不會被收進來的啊;劍橋和哈佛都是好學校啊,每年從劍橋轉到哈佛與哈佛轉到劍橋的學生數目一樣多啊... ...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其實不盡然。前幾年,我曾迷上了朗誦,有一天想起了這首詩,想把它讀出來,發現我的“見”與詩歌的一部分是相悖的,成了阻擋我進入這首詩的情緒的障礙,我隻好從網上找了一張漂亮照片來幫忙:
附上我幾年前的詩朗誦《再別康橋》。有一首歌的歌詞裏曾說,隻有今天才可以嘲笑昨天的自己,我現在聽了自己以前的這個朗誦,也感到毛病挺多,希望大家海涵。請按播放鍵聽我讀的這首詩:
http://www.bbsland.org/upload_music/7313024.mp3
I am going to attend a conference. (我來趕集哪。)
這個翻譯有點兒意思,我喜歡。
謝謝你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