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有讚賞早慧的孩子的傳統,誰家孩子一歲認字,二歲做加減,三歲寫詩,四歲就開畫展等等,常常為人所津津樂道,不少家長們也爭先恐後地催著孩子學本事,一旦孩子在某件事情上領了先,哪怕是牙出得比別的孩子早,就很沾沾自喜。
我16歲上大學,也曾讓林媽驕傲過。其實我上小學並不早,6歲半,但是由於當時城鎮與農村的學校學製短,從小學到中學一共就9年半,所以我考進大學的時候隻有16歲。當時班裏有城市來的孩子比我們大一歲或者兩歲,還有複習生們要大二至三歲,除了兩個15歲的,我們就算是最小的了,心裏還挺洋洋得意的。可是,到如今我畢業30年了,回想起來,我早上這兩年學,有好處嗎?竟然想不出來;有壞處嗎?好像有好幾條,如下:
壞處一:本來按計劃18歲的學生上的課,非讓16歲的人來學,腦子還沒發育好呢――這發育的事情差一天都不行,有的孩子頭一天還不會拿筆呢,第二天就畫了一大堆圓圈兒,結果我就學得比較糊塗,尤其是一門稱為“電磁場”的課,成為當年的噩夢,而且直到今天,我一看見“電磁”這倆字都撒腿就跑,怕那個麥克斯韋方程組再來糾纏,盡管現在再來看,也許就不那麽難了。
壞處二:從小學到中學,我的同學都是同齡人,我一直被選為班幹部,從班長到文藝委員什麽都幹過,可等到了大學,盡管我“多才多藝”的,還被同學給戴了一頂“才女”的虛帽子,可班上的事輪不上我管,因為我看上去很不成熟――班委會和團支部都讓長得老成的人給占滿了(隻有二個跟我同歲的,可人家都長了1米8的大個子,咱也沒法比),我因此喪失了四年管理才能的鍛煉機會。
壞處三:畢業後,我在單位裏也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我們那一年分去了4個大學生,以後好幾年都沒進過人,這幾個人裏數我最沒社會經驗,誰都拿我不當回事,好項目輪不上我,出頭露麵的事都讓別人占了,還被人暗算了好幾回。直到後來我結了婚,組織了家庭,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才算翻了身。
壞處四:出國後,沒有咱中國的檔案那一說了,因為隱私的考慮,出生年月不寫在簡曆上,麵談也閉口不提你多大年紀了,可是畢業年限是寫在上邊的,人家由這個推算你的年齡。30多歲的時候還不怕這麽推算,等到了40多就麻煩了,你這裏正年富力強呢,人家已經把你劃歸年近或者年過半百一類了。唯有拿退休金的時候會把你的真實年齡提出來卡你,可你的67歲已經相當於人家的69了,簡直兩頭吃虧。
你可能說這隻是我的個案沒有說服力,可我們班還有倆年齡小的也走了不少彎路。
例一,是我以前提過的在航天係統當研究所所長的小M,也是16歲入大學。別看他現在躊躇滿誌地說,前幾年他當總工的時候如何如何,當年上大學的時候他特別貪玩,尤其是參加了校排球隊,在操場上的時間絕對比在教室裏的時間長,成績也就so so,畢業後被分到一個小城市的農機廠,很不得誌。據他說,等到了30歲,他才突然渴望好好讀書了,努了把勁兒考上了北航的研究生――幸虧咱中國隻看考研成績,要是追究起本科的GPA來,小M就歇菜了。
在北航,小M刻苦讀書,成績優良,大概跟老師們關係也搞得不錯,畢業後一路奮發努力,算是成了材。提前上那兩年學,沒給他帶來什麽好處。
例二, 小Y比我們更小,入學時隻有15歲。他比班裏任何一個人都愛玩,那時候沒什麽電子遊戲之類的東西,貪玩的男生一般都在大操場上混。你什麽時候看,小Y都在那裏練投籃,課不去上,作業更不做,考試不及格。這樣的人怎麽考上的大學?據說是他哥哥管著他,什麽時間幹什麽都安排好了,直到高考。等上了大學,他哥哥鞭長莫及,他這裏也就隨心所欲了。後來小Y留了級,依然故我,傳說他以前考試及格的課,再考還不及格了,後來終於被學校勸退,跟同學們失去了聯係。
上個月我們班在母校聚會,不知道從哪裏把他挖出來了。大家都關心他離校後這些年是怎麽過的,他說後來他考了個電大,進一家工廠當了技術員,過得還行。他提前三年上了大學,算是個失敗的例子。
在北美提前上學會怎麽樣呢?學校一般不允許提前上,除非你考試能過關,多數家長幹脆不讓孩子去考,理由是即使是孩子功課能跟上,心理不成熟,跟其他孩子呆在一起沒有歸屬感,孩子容易感到孤獨,這些都對成長不利。我有一個間接的熟人不信這個邪,費勁扒拉地讓孩子考過了試,提前一年讓孩子上了小學。結果,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經常站起來到處走,放學回家經常帶著老師寫給家長的便條:今天曼麗上英語課站在窗戶邊發呆了/曼麗上數學課坐在地上玩玩具了… …。曼麗的媽媽現在很後悔讓孩子提前上學――此為例三。
有一位加拿大的記者兼作家名為Malcolm Gladwell,他在2008年寫了一本暢銷書叫”Outliers”,意為出類拔萃的人,書中提到了加拿大的冰球運動員。冰球算是加拿大的國球,很多男孩從剛學會走路就開始打冰球。Malcolm Gladwell統計了那些進入著名球隊的運動員,居然大多為一至三月出生,而十一,十二月出生的則很少,皆因為冰球運動員的年齡組從一月一日劃分。不要說一年,幾個月的時間都有這麽大的優勢。
CBS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叫” The Big Bang Theory” (國內翻譯成“生活大爆炸”),講的是幾個加州理工的科學家的事。主角之一謝爾頓(Sheldon)是個理論物理學家,智商187,11歲上大學,14歲得到第一個PhD。他跟鄰居一位想當演員的女孩聊天提到他15歲時去過德國,女孩問是否在那裏study abroad(在海外學習),謝爾頓回答:No. Visiting professor. (不。訪問教授。) 可這樣的一位物理人才,日常生活卻笨拙不堪,充滿笑料:
因此,我想跟當今的媽媽們建議:不要輕易讓你的孩子早上學。
長得高有時侯挺占便宜的,顯得成熟,而且跟人交往的時候平添一股底氣!
說到彈鋼琴,其實真正有音樂天份的人很少,大多數人就是彈彈玩玩,搞得音樂會啊什麽的那麽緊張,孩子太累了,也背離了學音樂的目標。
你是個聰明媽媽,孩子就要有玩耍的時間。
早上學弊大於利, 切身體會。俺沒讓孩子跳級, 18歲後再上吧!
早戀來不及,晚戀問題不大。外子比我大5歲,在學校裏找不著他。正好錯過。我們不同學校,我是藥師,外子學金融的。我雖不早戀卻是早婚。
我女兒也是上學偏早,她沒有同齡老美孩子的成熟,但她個子高,10歲155CM,沒有人知道她小。中學裏的老美男孩不會對一個沒發育的小姑娘起啥意的。我已教育她要在大學裏找丈夫。
作為女孩子呢,那麽小,沒太多人追求,不過還是高中早戀了。上大學得時候比較自卑,太小,也不會打扮自己,不過也稀裏糊塗得談戀愛,可是後果就是自己不會處理感情。自己受傷。
我兒子是年底生的,正好不用擔心太早了。
上學也早,大學畢業都不知想幹什麽。社會上混了兩年才明白過來,現在上醫學院,
還特投入。
她媽還讓她學兩種樂器,還發給她好多朋友她女兒彈小提琴的短片。我女兒彈鋼琴(隨便玩玩而已),我從來不發給朋友任何東西。自己的孩子自己看著怎麽都好,別人眼裏未必。除非你是音樂天才,否則別人是欣賞不了的。因為她女兒我女兒都彈鋼琴,我女兒的鋼琴老師不教了,我問她女兒在跟誰學,她說了一個地方,然後說,我女兒經常有音樂會,會請你們的。現在孩子concert都是父母捧場,我向她打聽音樂老師,她似乎不感興趣,卻請我們去她女兒的concert,我家也有鋼琴小孩啊,她上看不見的。
我女兒8歲時,沒多少作業,整天跳繩,玩拍手遊戲,很多的生日party。現在她的心思更多在學習上,學校沒有多少玩的(為此我很痛心),朋友也固定些(小時候交朋友快),生日也僅局限於朋友間。這個8歲小姑娘錯過多少快樂童年啊!
我女兒問我為什麽不早教她東西讓她 be an intellectual,我說,我不想讓你錯過成長的快樂(比如我上麵提到的),我像讓你跟同齡人成長。比如,你小小年紀上了大學,別人要談戀愛了,你可能看著惡心。她似和理解了。
體育是個競爭慘烈的東西,哪怕是幾個月的差別都有可能出現極大的優勢。
真正大的發明創造,不一定是神童搞出來的,其他人按部就班地上學,也照樣能出成績,不非得讓孩子趕早。
1。俺沒來得及早戀便已畢業。
2。年齡不是問題,個子夠高就能冒充成年人(那時好得意呢)。
3。女孩智力發育早,俺搶在智商衰退前上的大學。
4。碰上啥難糾纏的事裝個傻扮個天真即可蒙混過關。
國外的孩子比較注重動手,小學學前班和初小一般玩的比重很大,理論學習要到高中和大學才很快加深。這是自然選拔的意思。中國人是刻意進行智力開發。但實際上人的腦子不會完全按所希望的那樣發展。
另外,有資料介紹,體育明星小時候都是隊裏歲數大點的。當然,這就不指望了。
至於那些人際關係的技巧,很多天才其實即使適齡了也未必很在行。雖說西方學術界勾心鬥角也很厲害,但是一般你水平高還是可以得到認可的,尤其是像理論物理,數學這些不需要很多經費儀器學生,隻要自己坐在辦公室潛心研究就可以做出成果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