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勝惡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 ——選自宋·蘇軾《留侯論》
正文

AP中文教科書

(2016-07-13 15:36:03) 下一個

什麽是AP®中文?

AP®中文是一門大學先修外語課程(The Advanced Placement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urse),就是學生在高中階段選修的大學課程,水平相當於學完大學4個學期(約250小時)中文課的程度。2006年秋天在美國中學正式開 課,2007年5月首次舉行AP中文考試。雖然AP中文考試是為AP中文課程設定的,但即使沒有選修AP中文課程,也能參加AP中文考試。AP 中文考試的評分為5分製,5分等於是優良,相當於大學中文課程的A。4分是良好,相當於A−,B+或者B。3分算及格。雖然大部分學校都接受AP中文考試 成績,但對學分有不同的認定標準,一般說來,如果能達3分以上,就可直接獲得大學的學分,或免修大學的外語必修課。

我們編著了一本有針對性、有趣味、有條理的AP中文教材,該書有以下特點。

第一,簡體、繁體單獨刊行,縮短了篇幅(共226頁),避免了重複的信息,便於閱讀。

第二,華裔高中生參與了選材、錄音、繪圖、出題、編著。

第三,每個單元有45-47道題,兩套完整的模擬試題共各有74道題,全書共有610道題。第一批學生試用後,輕鬆通過了AP中文考試(成績是最高分,5分)。

前言

著名物理學家Isidor Isaac Rabi在他的《Scientist and Citizen》裏說:“我們那一代人出國,多數到德國,不是學習具體的科目,而是學習它的品味、風格、本質和傳統。我們知道歌詞,但必須領悟音樂。”

基於此,學中文的人,不僅學漢字,還要學詞源、修辭、文學和文化,以及學習欣賞它的魅力。而不是直截了當從試題出發,采取題海戰術,將文字、語言和文化的學習,變成了單調、無趣的應試。

本書根據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分衣、食、住、行、娛樂、教育等10個單元,有的放矢地全麵介紹華夏文化,係統地教授語言。《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的核心內容是以C 字母打頭的5個單詞,分別是溝通(communication)、關聯(connections)、文化(cultures)、比較 (comparisons)、社區(communities),其中的溝通有雙向溝通(interpersonal mode)、理解詮釋(interpretive mode)和陳述表達(presentational mode) 3個模式。

雙向溝通即是在理解話語或文字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答複,比如對話、寫回信,這是雙向的信息交流;理解詮釋要求聽懂語言或者看懂文本,然後回答問題,這是單向的信息接受;陳述表達就是用語言或文字來傳遞信息,解釋概念,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單向的信息輸出。

以上雙向的信息交流、單向的信息接受和輸出就是人類生活的三種基本交流模式。在這樣的交流模式中,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得以呈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聽、說、讀、寫是實現交流的技能,並非交流本身,因為有效、正確的交流還要考慮背景、場合、對象和方式等。這就如同音符不等於音樂一樣,因為後者不能缺少 旋律、節奏等因素。

本書的每一課都圍繞這3個溝通模式,不是單單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而是注重於聽、讀有用處、有趣味的題材,寫有意義、有思想的短文,說有內涵、有智慧的言語。

 

介紹和樣本在這裏:

AP中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