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酒、生日宴、成人禮、婚宴、葬禮......我們的生命長河由各種各樣的儀式聯結。不同的內心情感,交由這些儀式被直接而又富有人類特有禮節地被抒發、分享。
不可否認,我們需要儀式、需要“儀式感”。在人類文明還蹣跚於刀耕火種的年代時,我們便以盛大的儀式乞求風調雨順。華貴的青銅禮器,象征日月天地的祭壇,無不傳達著人們對於儀式的敬畏。
千百年過去,儀式被細微化,不再如此莊嚴盛大,但蘊含於其中的敬畏之心尚存。成人禮意味著我們需承擔成年人的責任,婚禮背後是一份愛的重任,節日慶典在歡慶的同時提醒著我們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值得珍惜。每一次儀式都是我們對生命旅途的回顧,是對前路的展望,我們萬萬不可丟失源自千百年來人們對儀式的敬重,換言之,我們不可失了“儀式感”。
那些過分追求排場的宴會,鋪張浪費的慶典,撲麵而來的不是儀式感,而是濃濃的愚昧的炫耀,炫耀著對儀式真正內涵的缺失。
儀式雖不可失,我們生命中許許多多東西又不應止於儀式。那些標榜“一年一度”,“繼承傳統”的民俗文化節,雖有對傳統的敬重,但其將本應傳承於生活細微之處的傳統民俗,限於一年一次的儀式之中,則顯得本末倒置。現代人似乎越來越習慣於將原來就應該流淌在我們血液之中的追求,本應是生活常態的東西化為一種儀式。
野性與蓬勃的生命力本應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而我們卻以前往可可西裏這樣“勾魂攝魄”的儀式去追尋它,心靈的淨化本該完成於日常對美的發掘以及對生命的感悟之中,我們卻用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行為,儀式化的站在布達拉宮之前來洗滌內心。
這些種種都不應止於儀式,儀式應作為喚醒我們對這些即將遺失的精神的尊重而存在,不能僅僅作為它們留給我們的全部。當有一天這些寶貴的文化、優秀的品質已在我們的生活中稀鬆平常,我們已不再新鮮於與它們相關的儀式時,儀式的使命才真正地完成了。
儀式的背後蘊藏著深深的信仰和傳承,如果隻停留在繁複的形式表象上,那麽將流於空虛和迷茫。在那些充滿生活眾多的儀式中,隻有在我們認識到它所帶來的內涵時,這份“儀式感”才真正有其鮮活的生命力。
傳承,需要儀式,而又不止於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