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的花店

我們一起去尋找美!

微信ID: appledehuadian
正文

質疑之後莫忘探究

(2017-06-29 08:31:37) 下一個

1796年,天文學家馬斯基林在發現助手對星體運行時間的測量與自己存在差異之後便給助手下了“不負責任”的定義。兩百多年後的現在,依舊有太多人,在對不符合自身價值判斷與固有認識水平的事物提出質疑與否定之後,妄下定論而未加以深入探究。

 

 

 

諸如此類的現象在生活中屢見不鮮,如家長往往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以“學習不認真”貫之,沒有考慮自己是否給予足夠的陪伴。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容易固守一套自己的價值判斷,麵對事物,質疑過後的探究越來越少。不是每條真理都如“人與人的反應時間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那樣幸運,它們中的大多數,正是因為人們對於質疑後探究的缺乏,而埋沒於人們基於固有認知範圍的唾棄之下。因而,我們的世界不缺少質疑,而尤為需要否定過後細致深入的探究。

 

 

 

馬斯基林尊為天文學家卻也犯下世人通病:其實是人類共有的自大機製作祟,即人們往往在麵對差異時不由自主地偏向於自己這一邊。所以若要具備探究意識,首先要戒除這出於本能的所謂“自大”。在麵對差異性時,我們需要接受這差異的存在,萬萬不可將差異的出現與某一方的錯誤畫上等號。“差異的背後往往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作為具有探究精神的人所應具備的理論基礎,不能讓我們長期積累的價值判斷與知識體係衝昏了頭腦,魯莽地否定差異,盲目地做出偏向自己的判斷。

 

 

 

而人的神經係統,感覺器官存在個體差異,導致反應時間差異這一科學理論得以被發現,離不開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的關注與深入探究。可見細致並深入的研究之於真理的發現同樣必不可少。再一次回味愛迪生發明燈泡的過程,鎢絲的引用不正是經過了千百次的探究與實驗嗎?倘若愛迪生屈服於人們對電燈的質疑與否定,倘若他沒有如此深入的探究,人們又怎能在夜晚獲得光明?由此可見,質疑過後莫忘探究,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的意識更為重要。

 

 

 

當然不為價值取向與固有知識所役不代表完全摒棄知識,而是在麵對差異時將其暫時放下,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差異,在探究的過程中,再在以往知識積累的幫助下發現真理。

 

真理的發現,離不開質疑後的探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