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這樣一篇文章火爆了朋友圈,《房子不是最重要的,愛才是》,光是點讚就1.5萬+,閱讀量更是10萬+。記錄了作者本人,一對北京TOP2學府畢業的夫妻在京9年搬家六次的經曆。
圖片來自網絡,黃有維的水彩畫:你記憶裏的故鄉
文中那份“有愛飲水飽”愛情至上的住房論,有如一股清風,在當今每日飆高的房價下,黯然神傷的各路買房困難戶的怨氣中,為一套房委屈成了“遠小新”房奴的無奈中,這個關於房子截然不同的新畫風從點讚量來看絕對是受到了空前的歡迎。
是作者小萬工的這套理論新鮮嗎?絕對不是,不用聯想的太久遠,光是我們父母輩,他們很長一段時間擁有的就是這樣住房條件,當然在那個年代,“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樣,心安理得。可是在北上廣房價一路攀升下的小萬工,畢業於名校,工作在北京風頭浪尖的房地產行業,沒有撈到一點房子的好處,而能安住在 “有衣有食有相愛的人同住,就很知足”,即使婚房也在出租屋裏舉辦的他們,主人公強大的內心世界可見一斑。
每一次的搬家,作者全家都是歡歡喜喜的。當被大女兒問到為何住到爸爸隻有簡陋家具窄小的宿舍時,在媽媽的反問之下,女兒的回答是令人感動的:“房子不重要,還是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 這樣的價值觀傳遞在這個拜金主義盛行的當下更顯得彌足珍貴。
當經濟寬裕,能夠置換較大房屋的第七次搬家前,夫妻倆又做了一個大家覺得隻有“在北上廣混不下去人”的決定,離開帝都,回到家鄉武漢生活。以他們的資質和現有的條件,在北京繼續生活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經過評估,還是選擇了更有利於整個家庭生活的搬遷,也顯得怡然自得。作者還引用了很多名言,其中一段新約聖經中保羅說的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看到了這對夫妻最閃光的靈魂:“因著有立定的心誌,既然通過教育曉得真理,就得以自由,不追隨世俗的潮流,而是努力去服侍和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無論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或者是物質豐富的歲月都能生活的很好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是值得稱歎的,這不僅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行,需要有相當高的境界才能做到。能夠超越時代的價值觀不被普世的價值觀所左右,能夠超越烏合之眾的意識層麵,自如地應對各種事情,自由的穿行在天地之間,懷一顆孔子之心,染一身莊子之氣,收放自如,進退有度,高下皆宜,自強坦蕩如君子,自在逍遙如隱士,就是最好的人生。
人生若能活成這般,此生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