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的花店

我們一起去尋找美!

微信ID: appledehuadian
正文

泰山遊記

(2017-02-15 06:46:12) 下一個

第一次爬五嶽之首泰山,是在一個早春的工作日裏,過了春節長假高峰,加上不是泰山最好的旅遊季節,所以遊客不多,泰山還原了他原有的安靜,漫山光禿禿地樹枝還未有一絲綠意,灰蒙蒙的一片,遠遠望去倒有一番別樣的蒼勁。

 

相約去的同伴一心想著要像曆代皇帝登山祈福,我們決定徒步登爬。於是選擇了網絡上推薦的最佳路線:從紅門入口,途徑東禦道,中天門、南天門,登頂玉皇頂。對於泰山的諸多美名和傳說,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小時候學過的課文,馮驥才寫的《挑山工》。不知是不是因為淡季,路上除了一些小情侶和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並沒有看到一個挑山工,我想不會是現代交通已經替代這份辛苦的勞力活了吧。

 

隻見幾位經常爬山鍛煉的當地老人,用的是挑山工式的折尺登山法,就是之字形路線向上,走起來輕鬆迅速,於是我也學著走,果然效果很好,膝蓋明顯沒有直線向上攀爬的時候吃力......

 

我們是大約中午12點左右開始爬山,當天的太陽很好,山底下風也不大,不一會我們就將身上的厚外套脫下窩在背囊裏,輕裝上陣,雖然開始的時候還有點氣喘籲籲,但是過了壹天閣,我們就漸入佳境,一定的活動量使全身放鬆開來,呼吸也順暢多了,這個時候按照挑山工的爬山法走,還挺得心應手的。

 

 

越是往上爬,台階的密度加大,坡度變陡,加上體力的消耗,走起之字形路線就有點心裏發慌,怕會踩空,隻好擦著邊一步一步往上蹭。老遠看到在密密麻麻階梯盡頭,位於山頂上的南天門,那個紅紅的一座城樓式建築,但就速度怎麽都跟不上了,感覺那像是個海市蜃樓,遙不可及。

 

 

這個時候,太陽已經西斜,山風開始變得猛烈,裹挾著背陰山坳裏積雪的陰寒,吹在出了汗的背上感覺到颼颼寒意,上山和下山的人都疲憊不堪,沒有一個會想著停下來加衣,隻是專注於想著各種方法給自己解乏:下山的有的選擇連續蹦,有的選擇倒著走,側著走,一步一停的,五花八門,上山的也沒有了之前的談笑,默默地低著頭像是在數台階,停下來休息的頻率也增加了很多,幾乎爬個十來級就要歇一歇。

 

 

忽然有一個單薄瘦佻的中年人從我的身邊走過,用扁擔挑著五箱脈動飲料,傳說中的挑山工終於出現了,他沒有像課本裏說的那樣爬山,隻是一步步順著登,另外一隻手倒是有節奏地擺著,保持著平衡,時不時地換著肩膀。我忍不住看了看每箱的容量:600毫升*15瓶一箱,估計是實在太重,否則他怎麽不挑六箱而是五箱呢。本來已經累得不行的同伴肅然起敬,加快了步伐跟了上去,這時我聽到每一個下山的人都在計算著挑夫所背的重量,個個讚歎,也有的人想跟他搭訕,但他也已經是累得一點表情都沒有,似乎回一句話都會要了他的命似的,隻是自顧地往前走。幾乎所有的人都沉默下來,被這個精神鼓勵著,繼續走自己的山路。

 

 

走著走著,我一抬頭看不到那個一直壓在我心上的擔子,也看不到那個緩緩移步的瘦弱背影,隻見路邊的小攤旁,他已經穿上了外套,剛才那五個箱子已經整齊地堆在攤主的櫃台裏,他們正在用白紙記著帳,出於好奇我們借著買幾個雞蛋,也駐足在小攤邊想攀談幾句,誰知剛把雞蛋裝好,挑山工已經不見了蹤影,問攤主,他說趕著回家吃飯呢,我們說他這樣能收多少錢呢?一塊七一斤,這一趟有百十來斤吧,是從索道站挑上來的,我想當年沒有索道的時候也一定是分工合作的吧?像我們這樣徒步走走,全程都要將近五個小時,負重那是不可完成的事情......

 

太陽西斜,我們終於走到了終點,我回頭望去,剛好還有一個孤單的背影正在下山,剛剛交完活的另一個挑山工,手裏拎著那個細細的扁擔,仿佛是他的兄弟,模糊在山色裏。

 

關於泰山更多的風光和傳說,請看附件中地理博覽製作的視頻。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