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說過也看過人用很多奇奇怪怪的“偏方”,也許是那個時候醫療條件差,這些形形色色的偏方在民間盛行。
小孩稚嫩,大人不輕易用成藥,因此對付小孩子毛病的偏方特別多:雞胗的皮曬幹研磨煮水給孩子喝可以治尿床“病”,炒生米煮水喝可以治腹瀉,吃生南瓜子若幹可以驅蛔蟲,痰咳用白蘿卜中間挖個洞放冰糖沁水喝能解,小孩子白天玩瘋了晚上睡覺驚醒,就拍著床邊“叫魂”......
那時候每個老人總會有個銀飾品,小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的,老人家就會煮上一個雞蛋,去殼然後脫下手上的銀戒指用塊布一起包裹著在孩子的頭上來回的滾,直到雞蛋不熱了,打開來就看到原本銀晃晃的戒指變成了烏黑色,說是銀器吸了孩子的頭風變了色,也不知道是不是熱雞蛋把銀戒指燙黑的,還是真的吸了頭風,反正第二天孩子就活碰亂跳沒事啦。遇到比較嚴重的就煮兩個雞蛋包上銀手鐲“加大”威力。
小時候的衣服多是棉布做的,洗著洗著衣角和口袋角裏總喜歡存下一些棉絮渣,俗稱“荷包屎”,這可是珍貴的“藥材”,遇到哪個孩子摔傷或者劃破手指,大家就會貢獻出隨身攜帶的“荷包屎”敷在傷口上,據說可以止血,那時候誰都相信這個,沒人覺得有什麽不衛生會導致傷口發炎,沒事都不會清理掉這些棉絮渣,可珍貴啦。反正我是試過真能止住小傷口的血。
打嗝是最常見的“病”,偏方也有無數種,什麽喝一口水含在嘴裏數九下再咽下;把身體彎成90°角,伸著脖子喝水;一口氣喝九口水;還有更絕的就是拿一對筷子放在盛水的碗上,打個十字,然後每個空格喝一口,輪著喝直到不打為止。不知道你試過哪一種,我反正都不管用,還是頑強地噎著,往往是喝了一肚子水,跑了幾趟廁所,跑著跑著給止住的。
掉了的牙齒,如果沒有按照老人家的說法:“上牙丟下水道裏,下牙扔房頂上”那這個孩子的牙齒準保長得慢也長不整齊。我的下牙齒每次扔到屋頂上,又會被地球吸引力無情地滾下來掉到陰溝裏,總會讓我鬱悶很久,女孩子總是巴望盡快把牙長好,豁著很難看。
對付各種“瘡”的偏方也特別多,一般的有用黃豆在嘴裏嚼碎,一定是要嘴裏嚼不能搗碎,據說“唾沫”有消炎的作用,然後糊在瘡上很快就消炎結痂;臉上長癬片的,用桃花擦能好。
還有就是比較厲害的那些,“偏方”就被賦予了更濃鬱的“迷信”色彩。比如說現代人因為抵抗力下降而生的帶狀皰疹,民間叫“蛇盤瘡”,這種病談虎色變,據說是那條盤在身上的“蛇”如果頭尾相連就要送命的。農村裏總有那麽幾個會“巫術”的老人,黃昏上燈的時候,拿著一把菜刀,在病人身上壓,一邊還念念有詞:
漢高祖,斬白蛇
一刀斬兩段
電燈打以後
單砍蛇偏頭
對付一種叫“鬼生疙子”,就是一種渾身奇癢的癬,治病的人會用毛筆在人的身上寫字:
左青龍,右白虎
前朱雀,後玄武
真不知道是科學不發達,還是病總有個周期,給這麽一擺弄還真是好了的大有人在,加上大家的傳說,這樣的治療方法在民間盛行至今,還有輔助傳播的“反麵教材”,比如說某廠長不信邪,認為治好這個“疙子”是墨汁的作用,結果全身抹了也不管用,實在受不了了才來寫字,就好了之類的故事很多。
老話說“偏方能治大病,草藥氣死名醫”。偏方,是根據以往的經驗積累所產生的藥方,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我所列舉的這些其實都是民間偏方裏的小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真的有很多民間的偏方是非常寶貴,被中醫所珍藏延用,經濟實用,很受歡迎。
你用過什麽偏方嗎?一起來分享?
我小時候發現吃蘋果仔可以打蛔蟲,當然不能多吃,有毒性。
我來分享治療“打嗝”偏方。女兒K自小是青蛙類型,一不小心就開始咯咯咯,現在縱向比較少些,橫向也常。我發現兩個方法奏效的幾率較大,第一,猛然拍她嚇她(前提是讓她知道她要被嚇1,但不告訴嚇的具體時刻),基本頂用;第二,擁抱,甜美用心的抱,基本頂用,不過我覺得最頂用的是,要麽穿暖和一些,要麽就看打嗝的特點,找些樂子,大家或者自己笑著不知不覺就不咯咯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