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的記憶,是從很小的時候看著爸爸喝茶開始的。
在那個年代喝茶,講究點的家裏會有個茶壺,也隻有來客人的時候偶爾泡上一壺,多數人家是用玻璃杯放上一點茶葉泡著接待客人。我家沒什麽客人,也隻有爸爸一個人喝茶,他的杯子就是“茶杯”,每天都喝,沾滿了茶垢。茶葉也隻有綠茶一種,偶然會有帶一點茉莉花的,不過茶基還是綠茶。他泡茶當然不是那種優雅講究的泡法,隻是將燒開的水倒入已經放好茶葉的杯子裏,不停地用暖水壺蓄水喝,他還特別喜歡喝那口最燙的,就是剛注好水時,忙不迭地端起杯子,就著熱氣稍稍吹開浮在麵上的幹茶葉,“吸溜”一聲咂上一口,仿佛搶在茶葉變老之前要品嚐一口它的青澀似的,十分滿足。然後再等著茶葉慢慢地沉下去,泡出很陳的顏色。
印象中喝茶的都是中老年男人,他們連泡茶的杯子都五花八門,見得最多的是那種裝過其它食物的玻璃瓶,醬菜瓶、蜜餞瓶,總之帶著個蓋子,方便攜帶茶水出門,記憶中爸爸用過最體麵的就是一個咖啡色裝過雀巢咖啡的瓶子,這個顏色太好地掩蓋了他的茶漬,不洗也看不出髒來。爸爸是抽煙的,口味比較重,他的茶葉總會放得很多,漲開來的葉子占了大半茶缸。曾經好奇地偷偷喝上過一口,那個苦澀讓我心裏充滿了疑惑:怎麽還會有人愛喝這麽難以下咽的東西。
工作後,偶然有機會出差到福建,看到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特別講究的茶台,一個小巧精致的茶壺,帶著一圈小小的杯子,無論什麽客人坐下來,泡茶的人就會在煮杯器裏夾出一隻杯子,意思是已經消毒過的,倒上一杯送上。那個杯容量小的抿到嘴裏都不到四分之一口,即使滾燙的茶水倒進杯中溫度也很快適合入口,茶香借著水溫在嘴裏化開,帶出那種苦中帶甘的滋味,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回甘”了吧,酷熱的天氣裏喝著燙燙的熱茶竟覺得是件特別解燥的美事。福建一帶稱之為“工夫茶”,顧名思義是有很繁複的茶具和泡茶工藝的。坐在那裏喝茶感受到的是那種忙忙碌碌生活中少有的閑情,雖然不會喝,但是欣賞著這些人擺弄茶道也覺得很有意思。
真正自己在家裏捯飭茶具泡茶喝,是在十年前,一個朋友開了茶莊,告訴了我們喝茶的諸多好處,還傳授了很多泡茶的門道。我呢,也因此學會了特別講究的方式,溫壺、熱杯、洗茶,像模像樣地跟朋友一起去感受第一泡和第三泡的口感,味道,仿佛我們喝的不是茶,而是在做一件什麽神聖的事情,甚至有一段時間大家會像男人相互遞煙抽一樣,交換著各自收集來的茶葉,交流著每種茶葉的口感。那時候,我們喝的是非常流行的普洱茶,生茶、熟茶。按著年份地區品玩出各種滋味,也因此認識了一些愛喝茶的朋友。
直到有一天,我受邀去參加一個朋友的茶會,去之前就聽人說得神乎其神,幾乎是要讓我看到“茶聖”或者“茶仙”的感覺。偌大的房間,一個很長很長的茶桌背後,中間坐個一個穿著白色麻料布衣的人,帶著一副眼鏡、臉上肉肉的,沒有什麽仙風道骨的樣子,還十分和藹,他安靜地準備著茶葉,茶壺,茶杯一一放好,隻聽見在他右側的水壺發出煮水的響聲,由弱漸強直至水開,他把開水壺取下靜置一小會兒,仿佛是等待裏麵的萬馬奔騰平息下來,抬手注水,洗了兩次茶,才給在座的幾位茶客上茶,光是看他這氣定神凝的泡茶氣勢就把我鎮住了。他輕輕地問:“怎麽樣?”喝的人連連表態: “口感很不錯、回甘也很好......” 他靜靜地聽著,隻問了一句“覺得身體暖和了嗎?”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正好覺得有一股暖流包裹全身,“茶是用來暖身體的,覺得暖就對了”。大約幾泡之後,隻見這位“大師”將壺裏的茶渣用竹夾夾出,投擲到一邊的燒水壺裏,小煮了一會兒,倒進一隻玻璃公道杯裏,顏色由之前的青黃色,變成了像紅酒一樣的顏色,口感也較之前更綿柔,我幾乎覺得我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品一口窖存了幾十年的好酒,綿長而溫暖。
以後的日子裏,常常獨自喝茶,喜歡凝神看著每一杯飄著雲霧般熱氣的茶,自己就像那茶水上的煙緩緩地化開,飄回到兒時爸爸不離手的茶杯裏,不知道那時喝茶的爸爸有沒有覺得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