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閑話

古稀老翁防癡呆,學習碼字非有才,有話則長無話短,藝術本是開心菜。無病呻吟莫恥笑,偶有得罪莫見怪,君子自有常來客,清茶淡酒敞胸懷
正文

20世紀寫實主義繪畫視覺巡禮(連載)

(2017-04-01 14:16:36) 下一個

20世紀西方寫實主義繪畫視覺巡禮(連載)

按語:學畫的方法,其實不外乎多畫、多看。人說“眼高手低”,並非說不需要“眼高”,隻有眼高了,才有可能讓手跟上,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出畫的高低好壞,如何往前走?

董希文老師常愛說的“廣采博取”、“厚積薄發”的前提,也就是要多看,對古今中外的各種藝術,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能知道一些,讓你眼界開闊,這點十分重要,眼界開了,久而久之,你的眼力也就高了。

這就好比:我對茶並無研究,飲茶亦非專業,但我喜歡喝茶,朋友們也常送我各種茶,經年累月喝將下來,多多少少,總也能品出點門道來。

為了方便於那些由於各種原因無緣接觸和看到更多畫家作品資料的初學者,我特意編撰了這一《20世紀寫實主義繪畫視覺巡禮》,其中選了70位畫家,每人三幅作品,共210幅作品。

這等於是一個提綱索要,有興趣的網友們可進一步根據此名單中你喜歡的畫家名字,上網單個搜索,還會帶出更多與此相關聯的其他畫家來。你將會看到在遼闊畫海中,爭芳鬥豔、各逞千秋的壯闊景象。

《巡禮》將在本翁博客和書畫藝廊采取分期連載方式刊出,每周六介紹五位畫家。

 

緣起

        REALISM 中文譯成“寫實主義”或“現實主義”,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個文學藝術創作方法,20世紀前,尤其是19世紀下半葉,曾為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一大批燦爛輝煌的優秀作品。

   進入20世紀,印象派掀起打到“學院派”的那場藝術革命,越演越烈。藝術的曆史逐漸演變成一個不斷“反叛”、不斷“更新”的“前衛藝術”流派史。新流派一個接一個,讓人目不暇接。

   這場“革命”發展到了二戰後的冷戰時期,出於意識形態“文化戰略”的需要,美國中情局出手,將以波洛克為首的抽象表現主義等流派,作為美國現代新藝術的代表,推向世界,來對抗和製衡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由此也一度累及“具象藝術”和“寫實藝術”,把Realism當成了“庸俗”“廉價”“陳舊”乃至“專製”的代名詞,REALISM被邊緣化了。

   進入21世紀,麵對“當代藝術”似乎已“山窮水盡疑無路”的亂象,西方不少有識之士,對上世紀百年的“藝術革命”,開始進行重新思考和反省。反省的一條就是:我們在疾風暴雨般“革命”和“反傳統”的過程中,有沒有犯了“把嬰兒連同洗澡水一起潑掉”的愚蠢錯誤?

    比如,許多當代藝術雙年展或現代美術館,仍然不成條文有意識地將“寫實主義藝術”摒棄在外。

    世紀交替之2000年,英國最大的泰晤士·漢德森藝術圖書出版公司出版了《20世紀繪畫中的寫實主義》Realism in 20th Century Painting一書。試圖重新回顧和評價20世紀REALISM依然在不同方向上持續發展的這樣一個現實。

   出版者對此書做了如下介紹:

   “如果說20世紀的藝術史大部分傾向於盡量減少對同樣持續發展的寫實主義畫家繪畫的紹介的話,現在的這本著作,為從來沒有出版過的這一主題作了首次詳細的批評和研究,並指出了在哪一點上,寫實主義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的繪畫。

    Realism一詞的含義是多元的,特別是它顯示出了這個世紀藝術實踐的極端多樣性。布萊登·普蘭德維爾的研究使得讀者有可能在曆史、政治和藝術很是多變的語境中,去同樣鑒別出寫實主義固有的性質特征。

    他分析了使用這個詞的繪畫的主要類型 — 特別是社會現實主義和超級寫實主義 (Realism Social , Hyperrealism) — 所有這些類型都將固有特征保留在精神本質中。過於分明的分類,將會導致低估了寫實主義在20世紀繪畫中留下的更深層的烙印的危險。

    EakinsBellows Hopper VuillardBonnardBalthus Morandi,從SchieleLucien Freud 連帶David Hockney,作者展示了一幅20世紀繪畫光輝的全景圖,並指出了現代主義的影響,如同政治衝突和新媒介的產生一樣,全都可能改變和更新繪畫寫實主義的西方傳統。

    這本論著的作者Brendan Prendeville布萊登·普蘭德維爾,是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教授。他曾在著名的考爾萄德學院Courtauld Institute的聖·馬丁藝術和藝術史學校研究繪畫,已出版過多種有關當代藝術的著作,尤其對寫實主義的主題有濃厚的興趣。”

 

   此書由導言《寫實主義和它的涵義》及正文四個章節組成。

   四個章節分別是:  

   1)現代主義思潮中的寫實主義   從世紀之交到一次大戰

   2)兩次大戰之間: 寫實主義,現代化和政治

   3)從大戰到冷戰

   4)新的現實

   作者在“導言”一開始便著重指出:“在變化著的語境中使用的,與不同類型的作品相關聯的“REALISM”這一詞,實際上包含著多重涵義。它的涵義和它自身發展的曆史一樣複雜。所以與其著手於去弄清這一詞的明確涵義,不如去接受寫實主義的曆史及使用這一詞時所遇到的‘多變性’”

   我不清楚在中國,此書是否已經有人將其翻譯出版。

   當我抱著字典,一點一點地閱讀作者所梳理的行文脈絡時,忽然想到有件簡單的事是我在博客上可以做的:那就是按書中展示的全景圖,用簡明的“圖說”方式,對20世紀西方的寫實主義繪畫來一個“視覺巡禮”,這對畫畫的朋友和一般讀者可能更為直觀和容易,也可供有誌於寫實主義發展創新的各位藝術同行和網友們參考。

附圖:《20世紀繪畫中的寫實主義》法文版封麵

 

  

 

 

20世紀西方寫實主義繪畫視覺巡禮(一)

頭五位介紹的都是美國畫家。

1WINSLOW  HOMER    (美) 1836 – 1910  霍默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他另外一幅反映漁民生活的畫《值夜-平安無事》曾在80年代隨《波士頓美術館美國名畫展》到中國展出過。霍默的後半生是在緬因州的海邊度過的,他熱衷於刻畫在森林海洋大自然中人們的生活。

2THOMAS   EAKINS   托馬斯·依金(美) 1844 - 1916是美國寫實主義有影響的老一輩,曾在巴黎美術學院學習。他的這幅畫,使人聯想到倫勃朗早期成名作《杜普教授的解剖課》的寫實傳統。

3JOHN  SINGER  SARGENT   (美)1856 - 1925   薩金特,也出自巴黎美院,以畫時尚優雅的名人肖像著稱,長期生活在英國。這幅《毒氣戰》是他唯一的一幅反映一戰現實的畫,畫麵很大,現陳列在倫敦戰爭博物館

4GEORGE  BELLOWS   (美)  1882 - 1925喬治·貝洛斯被稱為“垃圾箱畫派”,是美國20世紀初“社會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專注於表現大都市中下層人民的生活現實。這幅《碼頭工人》去年為英國國家畫廊購入,用作長期陳列。

5ROCKWELL   KENT    (美) 1882 - 1971羅克威爾·肯特是個社會主義者,既畫油畫也搞版畫,同霍默一樣,生活在他所畫的那些和大自然搏鬥的人民中間。60年代,肯特把他的大部分作品贈給了當時的蘇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