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閑話

古稀老翁防癡呆,學習碼字非有才,有話則長無話短,藝術本是開心菜。無病呻吟莫恥笑,偶有得罪莫見怪,君子自有常來客,清茶淡酒敞胸懷
正文

你知道大雅寶胡同甲2號嗎?

(2017-01-21 07:41:52) 下一個

一座大雜院,一群老人家,你知道大雅寶胡同甲2號嗎?

 

“大雅寶人”沒有血緣關係,卻充滿親情,彼此間的稱呼是:黃媽媽、李媽媽、孫大娘……每逢中秋,全院子的人在中院擺下長桌,吃著各家帶來的拿手菜和從樹上摘下的棗、石榴、葡萄;春節則是舞著黃永玉叔叔的一隻漂亮至極的福建藍色獅子;平日裏,黃叔叔會組織我們打著用手絹做的旗子去遊園。

——李小可《文化家園》

 

說起來也許無法想象,一座院子,20多間房子,在這座普通的大雜院內,曾經住過這些在二十世紀美術圈產生影響的大家(按入住時間順序排列)

葉淺予、戴愛蓮、李苦禪、李可染、鄒佩珠、董希文、張林英、李瑞年、王朝聞、韋江凡、滑田友、蔡儀、範誌超、彥涵、祝大年、吳冠中、張仃、程尚仁、黃永玉、張梅溪、柳維和、袁邁、常濬、孫美蘭、丁井文、萬曼、宋懷桂、貝亞傑、王曼碩、陳沛、陳偉生、李得春、周令釗、陳若菊、侯一民、鄧澍……

 

 

這座大雜院便是:大雅寶胡同甲2號,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金寶街與二環路相交的地方。這裏曾是徐悲鴻重組的國立北平藝專的宿舍,新中國成立後,即為中央美術學院的家屬院。

“大雅寶胡同甲2號”是一個隻有在特殊曆史階段的中國才可能出現的罕見“盛況”,對20世紀中國美術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與影響。自上世紀40年代末起的數十年來,“大雅寶胡同甲2號”如同一所“文化家園”,聚集、見證了眾多二十世紀藝術大家的藝術人生。黃永玉先生曾特為此撰文,寫下了《大雅寶胡同甲2號安魂祭》,懷念這段珍貴的曆史記憶。

 

2016年春節期間,黃永玉向李小可展示1947年周令釗為自己畫的像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李小可,多年以來都希望能夠以“大雅寶胡同甲2號”這個院子為題做一個展覽,以表達對二十世紀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藝術家們的敬意。

 

● 大雅寶胡同甲2號——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傳奇

 展覽時間:2016526 - 530

 展覽地點: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

526日至530日,“大雅寶胡同甲2號——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傳奇”首展在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進行。

大雅寶的藝術家們有著不同的藝術道路和觀點,卻互相尊重、理解,不但創造了讓人稱奇的、中國童話式美好的“大雅寶胡同甲2號”,更一起創造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輝煌,為中國現代美術奠定了良基。而作為文化的繼承者與開拓者,其中的大部分人卻被漸漸遺忘,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1946年,徐悲鴻與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同仁合影,協會中大部分為國立北平藝專教師

 

 1950年,在大雅寶胡同甲2號慶祝白石老人90歲壽誕時合影,前排從左至右為:齊白石、李苦禪、李可染(抱女兒李珠)、鄒佩珠(李可染夫人),滑田友;後排從左二起至右依次為:解馭珍之母(王朝聞嶽母)、李慧文(李苦禪夫人)及女兒李琳、齊良遲(齊白石四子)、範誌超、廖靜文、徐悲鴻、齊良巳(齊白石五子)、王朝聞、滑田友之弟、李瑞年、葉淺予

展覽展出“大雅寶胡同甲2號”中主要藝術家的代表作品,特別是在此居住的藝術家們的生活,以及人物間交往、藝術共事及時代背景等相關故事和文獻資料,為我們揭開傳說中的“大雅寶胡同甲2號”,那所“文化家園”。

一張照片就是一段故事,“文化家園”裏的老一輩們有些已早已離我們而去,“小蘿卜頭”們也都長大,年過半百,然而,回憶起在大院裏的生活,仍曆曆在目,仿佛從未離開。

 

  20世紀50年代,張梅溪與大雅寶的孩子們(第一排:祝重喜,第二排右起:張梅溪懷抱董一沙、祝重壽、祝重光、黃黑蠻,第三排右一:趙春生,右二:趙福生;第四排左二:李珠)

黃永玉組織的最可心的活動是集體乘公共汽車到西郊動物園。那年月去一趟動物園簡直如同逛一趟月球一樣,機會非常難得。黃永玉命每人自備幹糧,外帶一軍用水壺的涼白開。我們一到動物園見到動物們,大夥兒都樂開了花。如同撒豆子一般跑開了,黃先生厲聲命令:“全體集合!排成一隊,向右看齊!不許亂跑!告訴你們,這裏有的鳥專啄小孩眼珠子當豆吃!有的獸隔籠子也能抓你手當豬蹄吃!從現在起,你們要跟著大雅寶兒童團的旗子走!”原來他帶了一個竹­­竿兒,上頭用個大手絹拴倆角兒,就算是團旗了。他特意把團旗授予我。這樣,他隻要管住我這個淘氣包,就可以管住“全團土匪”啦!不信,現有照片為證。事後我才知道,他授旗給我是別有用心的,因為他事先規定不到中午聚餐時間,誰也不許吃東西,但他發現我總是在偷偷吃東西,於是他才用這神聖的旗杆占住了我的雙手,不可能偷吃了。這是我長大以後,他才親自向我“泄密”的。

——李燕《“大師大院兒”散憶錄》

 

 20世紀50年代,黃永玉帶領大雅寶的孩子們外出郊遊時留影(左起:李小可、董沙雷、彥冰、董沙貝、張郎郎、程芙山、袁驄、袁驥、李燕、黃永玉、李琳)

母親平時雖然也是一大忙人,在人民出版社負責著一大攤子工作,並承擔著當年的一係列重頭書籍的設計,如史蒂夫·奈爾遜的《誌願軍》、由周恩來題字的宋慶齡文選《為新中國奮鬥》甚至還有由她組織邀請王朝聞先生塑造了毛主席的側麵浮雕像,並請滑田友先生拍照後用於《毛澤東選集》的裝幀設計。

——董一沙《父親在大雅寶的歲月》

 

1951年,董希文在大雅寶期間創作油畫《抗美援朝》

前幾年母親在時,還提起,住大雅寶時,李(可染)伯伯曾說過:“陳若菊,我的畫你喜歡哪張就拿哪張”,後來回到家和我父親說起,我父親不同意母親去要畫:“畫一張畫不容易,哪能隨便要,搞散了就不好了。”母親聽父親的,父親是她的老師,那時的母親隻有三十七八歲,想不到那些。但可以了解到大雅寶父輩們的融洽關係和他們的純粹、他們的不求功利。

——周容《回憶在大雅寶胡同甲2號的日子》

 

1963年,周令釗和夫人陳若菊在廣西漓江船上

那會兒,黃叔叔在中院兒多了一間工作室,就在鄒佩珠阿姨工作室的隔壁的一間東屋。黃叔叔在李可染伯伯家的窗戶下,搭起了一個葡萄架,還真的種上了一棵葡萄藤。據說,黃叔叔在吃完野貓以後,就把它們的遺骸在這裏就地埋葬了,據說,這樣葡萄就長得特好。

第一年中秋,這個葡萄架一夜之間掛滿了各種大粒的葡萄,有紫紅色的玫瑰香,也有碧綠的馬奶子。細心的人,會看到這些葡萄和藤子之間都有細細的紅線綁著。原來這又是黃叔叔的一個花招兒:這些葡萄都是他自己買的,為的是請全院子的小孩兒都來參加中院兒的中秋葡萄月餅晚會。

等吃飽喝足了,也跟著黃叔叔的手風琴唱完歌了,我們都漸漸乏了。有的孩子去睡了,其他孩子也都四散去玩了,這時候,才是大人們開始娛樂的時光。李可染伯伯不知什麽時候拿出了自己的京胡,葡萄架下悠揚地飛出了緊湊的過門,這時候估計中院兒也隻剩下不多的戲迷了。

—張郎郎《大雅寶舊事》

 

▲黃永玉與萬曼兩家人在葡萄藤下合影(後排左起:黃永玉、張梅溪、宋懷桂抱著女兒宋小紅、萬曼;前排左起:黃黑妮、黃黑蠻)

大雅寶的每位藝術家都熱愛生活、熱愛民族、熱愛國家、熱愛藝術和自己從事的工作,雖然性格不同,但他們都善良努力。我注意到,李苦禪、葉淺予、董希文、我父親、張仃、黃永玉等,他們雖然都是藝術大師,但從來不去談論自己的藝術成就或貢獻,而總是關注藝術整體的發展方向與水準,因為他們永遠前進在探索遠方的藝術之路上。

——李小可《文化家園》

 

 1953年春節,首都文藝界在北京飯店舉行新春聯歡會,葉淺予(居中者)扮齊白石

 

 1954年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的宣傳折頁,齊白石為展覽會題名

大雅寶宿舍的歡樂隨著年輕的黃永玉叔叔從香港搬來後,就顯得更多了。記得一年春節,母親聽見敲門聲,說有客人來了,打開門後,哇!隻見黃叔叔身穿土家族服裝,背了一個大筐,黑妮露出兩隻圓眼睛,拉著黑蠻的黃媽媽,梳著高高的馬尾巴,摩登漂亮。平時不太說笑的父母親和著他們的拜年聲笑成了一片。宿舍裏黃叔叔的出現帶來了很多新東西,在他那裏似乎一切都可能變得很有趣,他讓生活在東城根的人們見識了另一種方式和態度。

——董一沙《父親在大雅寶的歲月》

 

▲黃永玉在大雅寶工作室中刻木刻

 

▲黃永玉 《阿詩瑪》31×23cm 1955  版畫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雅寶甲2號院內充滿了溫馨與歡樂。那個時期,許多社會名人和藝術家經常到訪那裏,記得有齊白石、吳作人、蕭淑芳、吳祖光、新鳳霞、黃胄、黃苗子、鬱風、沈從文、華君武、趙丹、黃宗英??郭沫若和於立群夫婦還去過一次呢

郭沫若與大雅寶甲2號後門小雅寶66號隔壁65號的黃紹雄是故交,同樣與李可染也是故交,兩家近在咫尺,那次他看望了兩位故友。

郭沫若、於立群辭別李可染夫婦時,正巧是中午時分,院內各家忙於做午飯,滿院飄散著飯菜香氣。郭沫若高興地走到我家門前與父親和母親交談起來,臨別時風趣地說:“你們小灶真香!”

——常壽石、常樸石、常柱石《憶父親常濬》

 

1948年,齊白石與李可染夫婦及友人合影(前排左一為白石老人幺子鐵耕,左二為李小可)

大雅寶胡同甲2號的藝術家們在校是同事,回家是鄰居。孩子們每天在一起哄鬧,老人們在一塊兒嘮嗑,上班同行,在家談藝,幾十口人像是一大家子,從工作到生活都多了不少交集。也隻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李可染可以時常征詢董希文對自己作品的看法,黃永玉能夠和李可染一起拜訪齊白石,董希文能夠和王朝聞討論油畫民族化的問題,大院裏的人可以看李苦禪耍大刀,聽李可染拉二胡,聽黃永玉彈手風琴,聽常濬、鄒佩珠唱京戲……

——吳洪亮《重回曆史的現場—大雅寶胡同甲2號的藝術生態研究》

 

▲侯一民與鄧澍在大雅寶居室內

 

1956年李可染與張仃在大雅寶

這裏曾是藝術群星會聚之地,令20世紀美術史熠熠生輝的不少藝術傑作就誕生在這個大四合院之中。

這裏曾是美術領域的學術高地,幾代美術學子進出其間向老師請益,成為學院的第二課堂。

誰提及那時的大雅寶胡同甲2號,也就掀開了現代中國美術史的一角。

——李鬆《鐫刻在藝術史上的大雅寶胡同甲2號》

大雅寶胡同藝術家作品(從略)

 

 

--更多老照片--

 

20世紀50年代,李可染與鄒佩珠在大雅寶院內

 

20世紀50年代,李可染在大雅寶居室內(照片由孫美蘭提供)

 

1950年國慶前,張仃(右一)率領工人在天安門城樓懸掛國徽

 

19535月,董希文(左一)與丁井文(右二)等陪同毛澤東(左二)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中央美術學院教師作品。(照片由董一沙提供)

 

1957年萬曼與宋懷桂在大雅寶胡同居所留影

 

1972年,接受化療的董希文與家人在大雅寶院中合影

 

齊白石與黃永玉合影(攝影:李可染)

 齊白石與李可染合影(攝影:黃永玉)

 

文中涉及人物

李小可:李可染之子,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黃山書畫院院長、中國西藏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中國畫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副會長、黃賓虹藝術研究會會長

◎ 李燕:李苦禪之子,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教授

◎ 張郎郎:張仃之子,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研究員、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董一沙:董希文之女,早年任美術編輯,20世紀90年代常旅居法國做自由藝術家,近年主要從事董希文藝術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常壽石、常樸石、常柱石:常濬之子女

周容:周令釗、陳若菊之女,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獲造型碩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近年來陸續進行周令釗、陳若菊藝術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李鬆:原《美術》雜誌社社長、《中國美術》主編,著名美術評論家

吳洪亮: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齊白石紀念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建設部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委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此文原載美術報,作者:俞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伯樂山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華府采菊人' 的評論 : 1)大雅寶不是一個正經的四合院,東麵是別院的後牆。董先生家我去過他的書房和畫室,書房是西廂房,靠西牆是一溜書櫃,放滿畫冊,靠南牆是一個紅木大書桌,算下來,這屋進深最多也就3米左右,書櫥前是一對小沙發和茶幾,屋那邊好像還有個餐桌,長度就按6米算,書房大小也就是16-18平米,他的臥室沒進過,加在一起也就30來平米吧,廚房好像是在院中單有小間,最多兩三平米。但董先生主持工作室後,配給他一間帶天窗的畫室,在後院,大小好像在18-20平米。
2)此文是轉載的,我不是“藝二代”,隻是那時央美的學生,但和其中的李小可,李燕、郎郎、一沙都熟,李燕和我年齡相仿,其他都比我小。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不容易啊, 畫家大院及其後代們。
好奇問兩個事。
第一, 能不能說一說當時這些大畫家們的住房條件, 比如描述一下“XXX家的六口人住的三間是西廂房”等等, 讓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當年這些大畫家居住情況?
第二, 當官的二代稱之為官二代紅二代, 你們該是“藝二代”了吧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