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閑話

古稀老翁防癡呆,學習碼字非有才,有話則長無話短,藝術本是開心菜。無病呻吟莫恥笑,偶有得罪莫見怪,君子自有常來客,清茶淡酒敞胸懷
正文

《內蒙牛仔日記》和我的蒙族風情畫

(2016-12-10 11:15:28) 下一個

《內蒙牛仔日記》和我的蒙族風情畫

96年,老母親去世,回國奔喪。

兄弟姐妹相聚之際,談話中,聽到弟弟談起他內蒙插隊時,在一次暴風雪中差點喪名的往事。這是在母親生前,為不讓多病體弱的母親傷心,因而從來沒有提起過的事,讓所有人大為震驚。

我弟弟是“老三屆”,1966年,他19歲,北京101高中畢業,正好趕上文革開始,上清華的夢破碎了。接著去了內蒙錫盟東烏旗插隊,住進了牧民家。

這一插,就是九年,曆盡艱苦。好不容易辦回北京,一個年近30的當年的高才生,現在既無戶口、又無職業,擠在父母的一個小單元房裏,一切還要從零開始

我忽然感到,這正好可以作為我給Tundra Books編繪下一本新書的內容,我要將他作為“內蒙牛仔”插隊的故事,講給北美的年青人聽,讓他們知道另一個世界同齡人的真實故事。

我讓他將一些有趣的故事寫下來,這便是新書的原始素材。

為了編繪好這本新書,他幫我聯係到當年插隊時的好夥伴-現東烏旗黨委宣傳部長革命(文革時的用名),我便親自去了一趟東烏旗,切身體驗了一下那裏的生活,為此書收集了一些必要的視覺形象素材。

我把素材按一年的時間的日記形式串了起來。還是老辦法:我用中文寫作,兒子幫我譯成英文,這便是《草原牛仔日記》的由來。

此書1997年由加拿大Tundra Books出版,獲紅鬆獎銀樺獎提名,德國墨尼黑國際青少年圖書館將其選入2002年版的《加拿大的少兒讀物》一書。

請大家先看書中的部分插圖:

 

Pea-size raindrops turned into walnut-sized hail. Gray reared wildly. I took off saddle and covered ma head with it.

 

The wolf used his own tail to sweep the sheep ahead of him.

 

The winter migration is longest of all the seasonal moves for the nomadic herder

 

Just ahead , over the crest stood a gray wolf with startled eyes.

 

Wolves. I waved my long stick and charged into the stampeding herd.

 

I heard a distant shriek; a sound so piercing , so strange, that it  sent shiver through me

*   *   *

弟弟為我安排去東烏旗的時間,是哪裏舉辦那達慕大會的前後。因為不像新疆或西藏的那些少數民族,蒙族人平時的穿著打扮已和漢人幾乎沒什麽區別了(在旗裏,我還見到當地牧民雇來漢人替他們騎著自行車放牛的情景)。隻有在那達慕大會期間,才能看出他們的民族特色來。所以我拍的照片也大部分是那達慕的節日氣氛和節日服裝。

書出版後,這些照片便都存入電腦,成了我創作蒙族風情畫的主要參考資料。

 

下麵按創作年代先後,向大家介紹部分作品:

 

1)《節日少女》 2002  48”X48”

那達慕是蒙族人最重要的節日,這屬於“化了妝”的生活,注意力便自然轉到了他們多彩的節日服裝上了。

 

2)《全家福》 2002  36”X48”

 

一個有趣的細節:兩隻新熱水瓶外殼上印的是國外的現代房間和家具

 

3)《雨後》 2003  48”X60”

 

(局部)

那達慕大會後,正好旗裏有輛卡車要去外蒙邊境,我跟他們一起去看了看“國門”。歸途中,遇到了陣雨,看到了雨後天晴變幻莫測的美麗雲彩和彩虹,也看到了正在放羊的牧民,這牧民才有點“原汁原味”,這便是“雨後”一畫的來源。

 

(照片)

 

4)《節日之晨》 2005  36”X36”

 

5)《紅腰帶》 2005  24”X48”

 

6)《雙胞胎》 2005  30”X60”

 

7)《三個摔跤手》 2005  30”X24”

4-7這幾幅畫都是從那達慕拍到的人物照片中“脫胎”出來的,尤其5-6兩幅,想象的成分比較大

 

8)《草原父子》 2008  36”X36”

 

此畫中我自己比較喜歡這個兒子的背影局部,

 

9)《學騎馬》 2008  40”X40”

 

牧民的形象(局部),顯然比哪位化了妝的年青女大學生畫起來有味道

 

(照片)城裏的蒙族大學生,給了牧民一罐飲料,穿上簡單的蒙袍,騎上她的馬,拍照留影。

 

10)《草原老解放》 2009  48”X16”

這也是《人物屏》中的一幅。這位香煙不離手的老太太的年齡,應該可以和身後老解放牌卡車的年齡相近了,興許她還真是個“解放幹部”呢,所以我想到了這一題目。

 

11)《現場直播》 2009-10  36”X72”

電視台的記者采訪賽馬的優勝者,這場景倒也是今日真實的“原汁原味”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happybob 回複 悄悄話 向藝術家致敬!畫得逼真傳神生動.
伯樂山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pton' 的評論 : 謝謝你的樂觀態度,說得有道理,藝術應當著力於表現這些美麗的“平凡人
lepto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的分享,很感動。 不過我不同意這個世界是越來越醜陋。 也許在媒體的報道裏這個世界愈發沉迷於表象的豔麗,但真正的生活中,相反,我覺得很多平凡人是越交往越能看到他們的美麗。
伯樂山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走馬讀人' 的評論 : 走馬君看得很深。我們這代人所經曆過的“醜陋”忒多了,而且這世界越來越“醜陋”(連藝術本身在內),渺小的個人對此無能為力,年歲越大越無力承受,所以采取視而不見式的“逃避”方式,把自己關進“象牙之塔”,把“藝術自留地”當作一個精神理想的“避風港”,以自慰心靈,實屬無奈。
走馬讀人 回複 悄悄話 美的世界對比醜陋society,伯樂較少卷進後者,遂其所願; while I was victimized quite a lot.
coach1960 回複 悄悄話 感動,感動!我在巴盟做過15個月的牧民知青,感同身受。謝謝你用繪畫的形式表現的草原風情,真實生動!
走馬讀人 回複 悄悄話 Super art from deep Lov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