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新疆好地方(續)
— 06年後的風情畫和它們的故事
(搭新疆畫報社攝影記者的車,前往巴音布魯克草原途中留影)
上次介紹的那些新疆風情畫,確實很受畫廊和顧客的青睞,幾乎畫一張賣一張。
好處是:職業畫家的生活有了保障(我還要供兩個兒子上學呢),我可以一心畫畫,不用去考慮別的;
遺憾是:一旦畫展出賣掉後,便成了買主的私人藏品(不少畫連買主是誰都不知道)。你就再也見不到它們了。賣得越多,自己剩下的畫越少。
這造成兩個缺陷,一是無法有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對著原作,經常審視和客觀地評價自己已完成的作品(畫畫人都知道,剛畫完的感覺和過些年再來看的感覺,有時很不相同),以便從中承繼優長,揚棄弊端,從而做到比較清醒地認識自己過往的足跡和繼續前進的方向;
二是當有機會舉辦或參與非商業性的高水平學術展時,你將拿不出像樣的東西來參展。
比如2005年,國內研究生同學發起組織在中國美術館舉辦1978屆全體央美研究生“一個不拉”的“春華秋實”匯報展,就給了我一個措手不及,雖然我湊夠了給我留下的牆麵,卻很遺憾沒能真正展現我在國外16年內取得的藝術進展和提高。
第二年—2006年,有兩件事,加速促使我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
先是收到聯邦政府發來有關申請老年證和老年金的通知信,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已被歸入“老年人群”了。
二是兩位同在蒙城的多年畫友,一位長我幾歲、一個小我10來歲,在三個月內相繼因癌症去世,事前並無太多症候,就這麽好好的說走就走了。想想實在可怕。而與我,老覺得自己“還年青”,許多藝術上的設想和抱負還沒來得及起步呢。
由此看來,此生剩下能畫畫的時間是有限的,該做的事要抓緊做,不能再等,是到了“隻爭朝夕”的時候了。
趁大兒子回來舉辦婚禮全家團聚之際,我向兩個孩子講了我的6年計劃:從現在起,決定從畫廊和出版社兩個戰場“全麵撤軍”,不再賣畫,不再接出版任務,盡可能拒絕任何社交,回到畫室,關起門來,全力以赴,創作和積累一批真正能代表我最高水平的畫,以便在70歲到來之際,辦一個大型歸國匯報展,出一本畫冊,對自己半個世紀從藝的努力,對關心我的老師朋友、父老鄉親有個交代。我希望孩子們支持我實現這一願望。
如同大家知道的,這一願望在2012年實現了,展覽一共展出了114件油畫作品,3/4是06年後的新作,其中包括了10幅新疆風情和人物畫。
* * *
下麵是這10幅畫和有關的某些簡單“故事”
釘馬掌 2006 92cmx122cm
(局部)
這幅畫的畫法和以前的畫法有點改變,是在打有淺暖黃底色的畫布上,嚐試以少量調色油稀釋過的半透明色,一遍遍皴擦覆蓋的辦法來畫的,色層很薄,結果陽光和空間感感覺很好。
汲水 2006 92cmx122cm
這張畫的情景和《釘馬掌》一樣,都是在喀什內城維族居民區看到的,這要感謝當地文化館的畫友,沒有他們帶著我穿街走巷,隻是在清真寺、車站、巴紮、賓館附近轉悠,是看不到這些維族人日常生活的場景的。在畫中我盡可能忠實於體現“原汁原味”的當地人的生活(要保持原汁原味,是研究生學兄、評論家劉曦林對我的忠告)
這裏給大家看兩張照片,記錄了新疆畫報記者在塔什庫爾幹的拍攝現場(當時彩卷已用完,隻能拍黑白的了):他們是專門請來了當地的文工團員,穿上演出服、在草地小河邊邊歌邊舞,以便能在畫報上刊登。
照片上可以明顯看出化了樁的演員和和圍觀的群眾的區別。
我理解劉兄對我說的“原汁原味”,是指不要去畫這種“化過妝”的生活。
紅辣子餐館 2007 92cmx92cm
一天中午,長途車在庫車縣城停下吃飯,我們進到餐館裏,便看到了這位很有“顏值”穿件奪目紅襯衫的老板娘(那時一般人的服裝,尤其是漢人,還比較單一陳舊)在前前後後的張羅,當我偷偷掏出相機想拍照時,被她發現了(帶變焦鏡的老相機體積太大),拍下的就是畫中那個表情。
陪我同行的小萬馬上主動上前向她解釋:這是北京美院來的老師,是帶著任務來的……其實啥事沒有,老板娘是個性格很開朗豪爽的人,她帶我來到廚房前,讓我拍了她和餐館掌勺的丈夫笑著的合影。
(老板娘和她丈夫的合影,笑得多開朗)
畫的背景是“移花接木”構成的,我把餐館移到了公路邊(這在新疆很普遍)避開了鬧哄哄雜亂的城市街道;後景兩個漢族的食客、路邊的白樺樹、卡車輪子等細節都是從別的照片上取來的;我特意在白樺樹上掛了兩掛“紅辣子”。
(樹上掛著紅辣子,是在新疆到處都能看到的景色)
紅辣子不僅在色彩上和老板娘的紅襯衣有了呼應,也隱喻她火辣辣幹練的性格作風,為《紅辣子餐館》的畫名去了點睛的作用。
* * *
下麵三幅畫,畫的是塔什庫爾幹的塔吉克族(靳尚誼老師畫的“塔吉克新娘”便是這裏的素材)
塔什庫爾幹縣城很小,座落在雪山下的大河灘裏。泊油公路穿城而過,形成一條街,車站、招待所、商店、醫療站、小學等都在這條街上。城外是山間的幹河灘,遠山頂上可以看到積雪。
(照片:縣城外的河灘景色)
下三幅畫中的情景都是在遠離縣城的河灘裏見到的。
那天,我沿著這條通往巴基斯坦的國家公路向南走去(上文《五彩路》畫的就是這條公路的路基)見遠處山腳下有座平頂的土坯房,走過去一看,有人在門前宰羊。
(照片:宰羊)
以前我沒見過宰羊,便前去和他們打了個招呼,在一旁觀看,順便拍兩張照片,他們見我有相機,便向我提出,能否給他們全家拍個合影,不一會兒,從這看上去不大的屋裏走出來一共18個人,WOW,好一個大家庭!
(18個人的全家福)
我給他們拍了一張難得的“全家福”,記下通信地址,後來給他們寄了去。
2006年,我用電腦,將當初這張3x5的照片放大在屏幕上來仔細觀看時,發現其中一些人物非常樸實生動,過去在小照片上沒注意的,我越看越激動,便畫了這一幅大尺寸的《同一屋簷下》,集中刻畫了其中的幾個婦女和兒童,也是盡可能遵循“原汁原味”地表現生活本身顯現出的那種自然美(包括那斑駁的土牆、光腳的小女孩和屋頂一個勺水的小罐)。
同一屋簷下 2006 152cmx102cm
雪山下的黃頭巾 2008 122cmx122cm
大河灘 2008 61cmx122cm
我還畫了張小品和三幅“人物屏”。
“人物屏”的瘦長構圖是受中國傳統人物繡像及任伯年人物畫的啟示,截取體現性格特征的某一特殊環境和特定動作來刻畫某種類型的人物,既不是一般概念的肖像畫,也不同於上述的風情畫。我總共畫了18幅這樣的人物屏,其中三幅是新疆人物。
兩隻西瓜一隻羊(人物小品) 2007 92cmx46cm
人物屏三幅:上班族 、切瓜、放學路上
2009 – 2010 每幅 122cmx41cm
每當畫這些畫時,我都會想起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
新疆確實是個很獨特的吸引人的好地方,我不知還會不會有機會第三次踏上“絲綢之路”。
汲水那張,我也超級喜歡,特別是透過斑駁掉渣的牆壁,感覺得出來陽光灑下的溫度和牆角水桶周圍的濕度。
雖然我是一點不懂美術的理工女,但是看了這組新疆的油畫,還是很莫名的感動,謝謝山翁伯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