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作為中國近代的商阜口岸,自清代以來一直是外國商貿人士聚集的地方,為了隔離洋人和防止他們廣州本地人的來往,當年清政府特意把廣州郊外的十三行劃給洋人行作為經濟特區。直到二次鴉片戰爭後期清府再次戰敗求和,激憤仇外的廣州市民一把火燒了三天三夜把十三行徹底焚毀。到1861年,清政府在英法政府的要求下,將珠江邊上一沙洲半島通過填埋和挖掘溝渠而建成了一座人工島,從此建成了英法和外國僑民在廣州的租界地帶,沙麵島和島外有兩座小橋,英法殖民軍士兵把守的橋就把沙麵與廣州隔絕,變成了和平期英法列強的治外法權的領地,而戰亂期卻是安詳寧靜的世外桃源。其鼎盛時期,幾乎所有廣州的洋行,領館和外國銀行都聚集在這隻有0。3平方公裏的小島上。
一九二五年為了抗議北伐中英軍的暴行,十萬廣州市民在沙麵對麵舉行了大規模的反帝遊行示威,行近沙麵對岸的沙基時遭嚴陣以待的英法葡士兵以機槍掃射,珠江遊弋的英法炮艦更以炮彈助威,市民死傷逾兩百多,其中二十幾位死亡的是黃埔軍校學生。英法當局的借口是軍校學生是帶槍械遊行。其後國民政府交涉要求英法政府道歉賠償收回租界,自然被蠻橫拒絕。
可憐民國期國家瘠弱無能,被如此羞辱也得打掉了牙齒往肚裏吞。收回租界主權從來就是以強權實力來說話的。就如當年毛澤東所雲,戰場上得不到的,在談判桌上自然也得不到。當年印度收回葡國領地GOA的策略就是大軍壓境,打你沒商量,逼著葡萄牙當局拱手稱臣。當然葡國和大英帝國的實力自然不在同一等級上。
而諷刺的是沙麵這神聖的領地主權最後卻是由靠另一位侵略者來收回的。抗戰期日軍占領廣州後,英法僑民被日方驅逐後沙麵租界在才回到了中國人的管轄範圍。
曆經百年滄桑,物是人非,廣州城麵貌早已天翻地覆,所幸沙麵區作為曆史文化保護區還基本上把完整的原貌保留了下來。歐陸風格的沙麵成為市民遊客休閑,瀏覽懷舊,年青人婚紗攝影的勝地。當年的辛酸和血腥的曆史早被世人淡化,想找當年那民國政府紀念沙基慘案的那座可憐的小紀念碑卻百尋不遇,就隻能附上一張網上搜來的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