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剛到美帝時校園賣粽的有趣往事又在腦海中浮現。
話說帶著女兒及四隻大箱子(可以說是全部家當)終於安頓下來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學生身份轉成了陪讀身份, 一是沒錢(因為與大學專業不一樣,沒獎學金資助),二是因為先生準備要轉學去讀 博。
從濕潤多雨的江南來到幹燥少雨的沙漠性氣候的地區,加上出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高強度、高壓力的奔波,疲憊的身體表現了初到美國水土不服的不適,每天頭腦昏昏沉沉,整個一個夢遊的狀態,乏力,嗓子幹得要冒煙,這樣的狀況約持續了一個月,終於回到了正常狀態。
那時先生擔任學校中國留學生學生會主席,當時留學生不是太多,過年時還可從從領館領來$200活動經費慶祝新年,先生啥都幹,給大家放過電影,有時有女生自行車壞了,一個電話,先生還去幫忙修理自行車。
女兒小時聰明伶俐,人見人愛,到哪兒,都能很快成為被關注的重點,所以在包括從台灣來、新加坡等地來的華人留學生圈子裏我就自然被稱為某太太或某某媽。
女兒來美後便去了幼兒園。抱怨一下,美帝的幼兒園隻管三個多小時,我每天除了照顧女兒外,就是換著花樣整吃的,很想去打工,可是孩子誰照顧呢?先生打工的單位價值較高。
那時,美國的食材便宜,油比瓶裝水貴不了多少,一段時間內煎、炸、煮、蒸......不亦樂乎。經常有學生朋友來蹭飯吃,心想何不弄點吃的到校園去賣?
與先生一說,先生全力支持。結果去學校去問,不光要申請許可,還要介紹文化,要賣有文化內涵的食物,而且一星期隻能一次。
咱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太多食物有文化底蘊了,可是賣啥呢,餃子冷了不好吃,湯團也不行,思來想去,唯有粽子最合適。
粽子,源於二千多年前百姓為記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江,為保護屈原的身體不被魚龍蝦蟹吃了,拿出飯團丟進江裏,後來便發展成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的端午節來記念屈原。粽子是中國曆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要論文化,沒什麽食物比得上粽子了。
說天就幹,求當時有車的老鄉學生開車到當時唯一的亞州小超市買來了不便宜的粽葉、糯米, 還有肉類等原料,還專門去買了煮粽子的大鍋子,先生負責資料,把有關端年節的資料濃縮成一頁的英文傳單。
做好準備工作,到那天,早早起來又包又煮,午飯前用自行車馱著去校園擺攤開賣了,一個上海來的留學生S幫忙推銷、介紹、發傳單及收錢,啞巴英語的我負責分發粽子、盆子,叉子,$1.5刀一個。賣完點錢,附給S三小時15刀,每小時5刀,而我平均每小時賺約3.26刀,還挺開心,當時最低工資好像是是4.25刀。
後來除了賣有文化的粽子外,還捎帶賣沒什麽文化的炒飯。到點就趕回去接女兒,沒賣完的炒飯就分給公寓的學生鄰居們,所以每次回公寓,還沒到門口,身後就跟了一群餓狼般的學生們,虎視眈眈地嚷嚷要分一杯羹,很有意思。
忘了擺了多少次攤,一天晚上接到一位不認識來自新加坡的學生E電話,介紹我接替她的三明治店中午工,騎車不消10分鍾就到,每天三小時,每小時5刀,不影響接送女兒。E是聽人說的,問她是誰,她也說不上來,想必是某個吃了咱家食物的學生給她的電話號碼。
太好了, 每天都有錢賺了, 所以,第二天便去台灣人開的三明治店打工了。
這是當初的廣告,成份裏忘寫肉了
這是當初買的鍋,現在煮粽子還在用
相關 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