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在神麵前蒙恩,為神的子民代求(33:12-23)

(2022-11-09 14:58:29) 下一個

第80段講的是神應許與百姓同在,並將自己的榮耀顯給摩西看。如果隻看經文的後半段,我們會覺得摩西的要求真是膽大妄為,竟然敢向神提出這樣的要求;或是認為摩西很自私,想要以觀看神的榮耀來獲取他個人的“屬靈”滿足感。但是如果我們聯係經文的前半段,並且再往回追溯的時候,就會更深體會摩西的訴求了。

當時,因為發生了“金牛犢事件”,神就表示不再和以色列人同行,但依然答應會差派使者去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而在這同時,神與摩西卻有著良好的溝通渠道,神願意在摩西搭建的帳棚裏與摩西會麵。所以,雖然神向以色列人發怒、懲罰以色列人的悖逆,但神卻與摩西有良好的關係,恩待摩西。而且,這段經文繼續指出,神還告訴摩西,祂會按照他的名認識他,而且也讓摩西知道他是在神的眼中蒙恩的。從人的角度來看,摩西應該很知足,甚至可以有點自鳴得意了。然而,摩西卻絲毫沒有為神為自己提供的這些而滿足;相反,他念念不忘神的子民。始終困擾摩西的乃是神說祂不再與以色列人同行,而隻是差派使者去帶領他們。照理來說,神一方麵如此恩待摩西,一方麵又保證會幫助摩西完成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的任務,所以摩西實在是應該滿足、很高興、放鬆才對。難道不是嗎?如果神對我好,而且還幫我完成手上的工作,那我還有什麽放不下的呢?然而,摩西為以色列人,也就是神的子民代求,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神的同在,那麽以色列人就與世上的萬民沒有什麽區別,他們就算不上是神的子民。

摩西心係神的子民,就為他們代求,求神依然與他們同行,不要離開他們。當神答應了摩西的這個訴求之後,摩西繼續向神祈求得以觀看神的榮耀。摩西的這個訴求不是要滿足他自己的欲望或是好奇心,依仗著神恩待自己就得寸進尺向神提出的無理要求。摩西的這個訴求乃是在神答應了與以色列人同行之後想要向神要一個祂與以色列人同行的憑據,即“我怎麽知道神在以色列人當中呢?除非我看見了神,我才真正放下心來。”這不是說摩西對神的話沒信心,這乃是體現摩西對以色列人的上心。摩西的要求看似很過分,不知天高地厚,但神知道摩西為以色列人代求的心,也就願意讓摩西看一看自己的尊榮,為的是讓摩西可以放下心來。實際上神不隻是為了滿足摩西的要求,而是藉著向摩西顯現來讓以色列人知道,祂依然會與他們在一起。

當這樣去看的時候,我們一方麵要向神獻上由衷的感謝,因為祂願意屈尊、降低自己去被摩西觀看,為的是讓摩西和祂的子民放心;另一方麵,我們也要學習摩西的榜樣。摩西作為被神點名在神麵前蒙恩的人,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借助這個有利條件來為自己求,或是要求神對自己有些什麽實際的好處來顯明神對自己的恩待,而是為神的子民代求。摩西沒有讓自己在神麵前的蒙恩成為自己發財致富的工具,而是讓自己在神麵前的蒙恩成為神的子民在神麵前蒙福的幫助。反省我們自己,很多時候卻不是這樣。我們隻關注自己是否在神麵前蒙恩,是否可以從神那裏得到好處(包括屬靈的經曆);我們以自己得到實際的好處作為在神麵前蒙恩的可見證據。實際上,當我們隻知道為自己求,心裏裝的隻是自己的話,即便我們看起來是從神那裏得到了某些好處(是自以為的),但卻不能因此就認為自己是在神麵前蒙恩的人。道理很簡單,神怎麽會喜悅自私自利的人呢?我們願意向神求,看起來很依靠神,但我們心裏隻有自己,那就與神所希望看到的生命相差甚遠了。

默想經文:“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萬民有分別嗎?”(33:16)

靜默思想:體會摩西的心,也更加體會神的心;讓我們不再是為自己求,而是為神的子民求,成為萬民的祝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