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人生的盡頭與盼頭(5:1-32)

(2022-01-18 18:46:51) 下一個

第9段記錄的是亞當的家譜。在之前的經文中比較詳細地介紹完亞當的三個兒子,該隱、亞伯和賽特之後,這裏列出亞當後代的家譜,頗有點整合、總結的意味,要從之前的眾多信息中整理出一條明確的家譜線索。

很特別的是,作者在這份家譜中毅然決然地無視了該隱和亞伯的存在,而僅僅列出賽特支派作為亞當家譜的唯一可以列在名錄上的後裔。家譜中沒有亞伯,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為亞伯早早就被該隱殺害了,而且賽特的出生是代替了亞伯。而家譜中沒有該隱,看似有些難以理解,因為畢竟該隱也是子孫滿堂,而且多有成就,是人類很多技藝的祖師爺,但我們也依然可以明白為什麽該隱被排除在家譜以外,因為該隱支派的持續墮落、敗壞,真是不提也罷。這就好像一個家族中有一個很壞的子孫,所以也就不提他了,免得讓整個家族丟臉。家譜的一開始也已經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一些端倪。經文寫到亞當是按照神的樣式造的,而賽特的形象樣式也和亞當相似。很顯然,作者非常看重順著神的形象樣式延續下來的重要性,甚至以此為標準來衡量哪些人可以被列在家譜裏麵;而該隱支派顯然遠離了神的形象樣式,自然也就被排除在家譜以外。

當然,也不是凡列入家譜的就一定是春風得意。這份家譜中還有兩個地方值得我們留意。首先,就是在人的壽數上的強烈對比。其中絕大部分的壽數都在九百以上,隻有瑪勒列八百九十五,拉麥七百七十七。而在這中間,以諾卻隻有三百六十五,遠遠不到平均年齡的一半。看起來,以諾算是英年早逝,很不幸。其次,就是在人的“死”上麵的強烈對比。雖然以諾隻在地上生活了三百六十五年,可是經文卻沒有交代以諾的“死”,他隻是被神取去就不在世上了。而其餘那些在世年月比以諾多得多的人,都無一“死”去。第三,就是經文中的兩處很特別的注解。關於以諾,寫到他是與神同行的;而關於挪亞,寫到拉麥對他的期望是“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正當我們為著當時的人可以活那麽久而希奇,甚至很羨慕的時候,忽然看到拉麥的這句深切的期望,會是什麽感觸呢?原來,雖然年數長久、子孫繁多、八代同堂(拉麥生挪亞的時候以挪士還活著),這些在常人的眼裏是何等蒙福的畫麵,卻是滿了勞苦愁煩,甚至拉麥在他活到一百八十二歲的時候(相當於當時壽命的四分之一)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當把經文中的這些重點放在一起來看的時候,我們除了希奇當時的人的壽命,更觸動我們心靈深處的莫過於人生路漫漫,何處是盡頭?可以在世長久,這是我們很多人的想法。然而,即便可以活到九百歲,那又如何呢?除了結局還是一樣的“死”以外,其中的過程也充滿了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如煙飛去。人生難道隻是為了活著,或是為了活著久一些嗎?然而,就在這人生悲慘的盡頭,經文卻讓我們也看到了人生的盼頭。以諾雖然在世短暫,可是卻被神取去而不見死,這無疑也給了我們生命的希望、生活的勇氣。原來,人的年月不僅僅隻是在地上的一點點時日,而是也因著與神同行而可以與永恒連在一起。我們是希望在地上時間久一點,然後就死去呢,還是即便在地上不長,但卻與神同行不見死呢?人生有盡頭,人生也有盼頭。人生如果沒有盼頭,那麽處處就是盡頭;人生的意義何在呢?人生的盼頭不是因為人生的盡頭才有意義,人生的盼頭是對人生盡頭的翻轉;從此,人生充滿了意義。

默想經文:“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5:23)

默想禱告:結合整段經文來默想這句話,讓自己對生命有更加深刻的領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