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時刻預備走上披荊斬棘之旅(15:36-41)

(2021-03-26 17:49:00) 下一個

第48段記載的是巴拿巴和保羅分開的經過。照理說,在耶路撒冷大會解決了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之間的隔閡之後,兩人應該在向外邦人宣教的事上越發得力、繼續一起開拓才對,結果卻因為在是否要帶馬可的事上出現如此的分歧而導致彼此分開。這個過程會讓我們感到不容易理解,因為我們通常會認為屬靈領袖之間不應該有爭執。可是仔細一想,這也不是那麽難以理解,因為畢竟我們都不是活在自己通常以為的理想狀態,屬靈領袖之間有不同的意見是很自然的,而在事工上有不同的想法,更是常常會發生的事情。

這次圍繞馬可的爭執,原因就是巴拿巴和保羅起意要回去探訪他們之前宣教之旅的各城,看望弟兄姐妹的景況如何。巴拿巴希望帶上馬可,而保羅不同意,因為馬可曾經在上一次的宣教之旅中途退出了(13:3)。雙方爭執不下,就分成兩隊,把舊地重遊一分為二。巴拿巴帶上馬可從水路去塞浦路斯,這是馬可上次宣教去過的地方;而保羅帶上西拉從陸路去敘利亞和基利家,這是馬可上次中途退出之後沒有去過的地方。事情通過分開的方式得到解決。保羅和巴拿巴、馬可並沒有因此就反目成仇。相反,大家繼續在神的事上盡忠,保羅也依然視巴拿巴和馬可為他親愛的同工。

我們可能會認為保羅是否太過固執和狹隘,就因為馬可沒有完成上一次的宣教之旅就不願意在這一次回頭探訪的旅程中把他帶上,似乎是有些報複的心態。的確,如果僅僅把這一次的旅程看作是回頭探訪的話,的確會覺得保羅的做法不太適宜,因為畢竟,回過頭去看看過去建立的教會和弟兄姐妹,探訪一下老朋友,給大家一些鼓勵、安慰的話,相對於開拓新的教會而言,應該是一次比較輕鬆的旅程,帶上可能在當時不能太吃苦、還在成長過程中的馬可,一起經曆、回顧、享受一下過去勞碌所得的,也不應該是什麽大問題。可是從保羅後麵的行程來看,他當時的想法可能並不隻是“回頭看”這麽簡單。

在接下來的經文我們看到,保羅的這次“回頭看”之旅最終成為了他的第二次宣教之旅,在聖靈的帶領之下越走越遠,甚至去到了歐洲的雅典和哥林多。這實際上很符合保羅的性格和他從主那裏所領受的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強烈使命感。在保羅的生命中所流淌的,並不是“安分”地完成既定任務、安逸享受勞碌所得就好了,而是始終有一種“蠢蠢欲動”的渴求,就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把福音傳出去,而且傳得更遠。所以即便原來打算是“回頭看”的旅程,結果卻很自然地變成了“往前走”的旅程。

這樣來看,我們也多少會理解保羅為什麽不願意帶上馬可了。因為在保羅的心裏,雖然這一次是看似輕鬆的回頭看,但實際上他也是為有可能走得更遠留餘地、做預備,所以不希望帶上馬可,以免萬一機會來了可以走的更遠的時候被拖後腿。這就好像我們出門買菜,雖然有既定的計劃買什麽菜,可是往往身上都會帶多一些錢,以防萬一遇到合適的就多買點。從這個角度來看,保羅的身上的確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在他已經被福音所改變、被使命所驅使的生命中,再也沒有什麽“輕鬆”的旅程,而是每一次的出行都預備著成為披荊斬棘的宣教之旅。正是因為保羅有這樣的衝勁和預備,結果當他聽到馬其頓的呼聲時就可以一無掛慮、毫不猶豫地走了上去,把福音帶進了羅馬帝國的心髒——歐洲。

今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是教會生活中,我們缺少的就是保羅的這種隨時隨地都預備走上披荊斬棘之旅的心誌。我們可能會完成一些個人布道,可能會跟隨教會參與傳福音的活動。這些都很好,但也可能隻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些事情,然後就又回到正常的狀態。盼望我們都可以有保羅的那份心誌,把任何一次看似簡單的出行都預備成可能會走得更遠的披荊斬棘、不畏艱辛的傳福音旅程。當有這樣的心誌時,我們就可以預備好了自己接受聖靈的隨時的、進一步帶領去擴展神的國度。

默想經文:整段經文。

靜默思想:默想整個過程,體會保羅心中那股傳福音的火,給自己帶來觸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