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第4段,保羅繼續解釋他取消造訪哥林多教會的原因,乃是不想加增大家的憂愁,希望在大家都可以快樂的時候再相會。保羅知道,他之前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非哥林多前書)已經讓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憂愁。保羅期盼他們可以不再憂愁,以至於當自己再一次去到那裏的時候,看到對方的快樂,自己也快樂;同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因著看到保羅的快樂,他們也都可以快樂起來。
這裏的“憂愁”,指的是當時的哥林多教會有信徒因犯罪而受到保羅嚴厲的責備而感到的痛苦、憂傷,甚至對保羅產生害怕、排斥或是敵意。保羅深切盼望他們可以從憂愁中脫離出來,不是指他們可以忘記這些、不再煩惱,而是指希望他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功課、得以成長,不再被罪惡捆綁,在神的恩典中得到赦罪的平安和喜樂。保羅知道,惟有當信徒經曆了這樣的成長,才可以讓他也快樂起來。這並不是因為保羅當時沒有從主而來的快樂,而是說他也是深深地被哥林多信徒所經曆的因被責備而來的憂愁、痛苦所折磨。保羅並非隻是對有犯罪的信徒加以責備了事,而對自己卻遠離現場,不受什麽影響。相反,保羅因著對對方的牽掛也身陷其中,也因著對方所經曆的痛苦而痛苦,希望他們可以重新站立起來,這樣保羅的痛苦才可以得到釋懷。
這段經文讓我們體會到保羅當時的心情是多麽的沉重。這種沉重不是來自於他傳福音、宣教的路上所遇到的攔阻和患難,而是來自於他對於被責備而陷入痛苦之信徒的痛苦。被責備的人感到痛苦,這並不少見。可是,責備人的人也感到痛苦,這並不多見。雙方都在經曆這難熬的痛苦。然而,經曆這難熬的痛苦,所期盼的是深切的快樂,就是由當中所經曆的那種生產之痛而得來的嶄新的生命的快樂。
保羅的這為父之心值得我們好好地留意和揣摩。在教會,我們都會經曆責備與被責備的事情。我們有時候很不願意提起責備的話題,害怕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擔心被定性為論斷。然而,在追求聖潔的教會,該責備的還是應該提出來。作為被責備的一方,他們自然有自己當操練的功課,學習謙卑受教,學習靠著神的恩典重新站立。同時,我們要從這段經文特別提醒自己的是,如果是作為責備人的那一方,我們的心態應該如何?我們隻是責備了對方了事,而自己卻若無其事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便我們所責備的是對的,我們也還是有虧欠的,因為我們是把自己與對方分離開來,而沒有與對方好像互為肢體一樣同喜樂、同憂傷。我們要學習保羅的榜樣,與被責備而痛苦的肢體一同經曆這難熬的痛苦,為他們的受傷、重整而迫切地流淚禱告,他們的憂愁就是我們的憂愁,他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深切期盼著對方可以經曆痛苦而成長、快樂起來,我們的心也才從痛苦中轉離出來,與對方一同快樂。隻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的彼此同心,弟兄姐妹之間不是因為責備而疏遠,而是因為一同經曆難熬的痛苦、一同期盼深切的快樂而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責備一個人並不難。我們很善於,也很容易發現別人的問題(因為人無完人)。然而,隻有當我們可以做到從心裏與被責備的人一同痛苦、一同期盼那快樂的來到時,我們才真正有了耶穌基督那憐憫人的心腸。我們的挑戰不僅僅是如何把責備的話包裝得圓滑,而更在於我們的心是否更像耶穌基督。
默想經文:“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2:2)
靜默思想:默想這句話,體會保羅的心腸,讓我們把自己的心與保羅相連,也與那些被我們責備過的弟兄姐妹的心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