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同心、同行,向神交賬(14:1-12)

(2020-03-03 19:11:11) 下一個

第34段,保羅將話題轉移到信徒彼此之間的關係領域。的確,信徒都不是活在自己的空間、與世隔絕的。我們都是活在一個彼此相交的群體中。當保羅指出信徒要彼此相愛,而且因著白晝將至的迫切感,大家都要脫去暗昧的行為,那麽信徒之間的關係就必定不是一個大家隻顧自己、不理會別人的關係;同時,信徒也都領受了福音的教導,對屬神的真理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這樣,當發現別人所行的不符合(自己所理解的)神的心意的時候,信徒之間理應要互相指正出來。然而,這個時候,也就會容易出現因為別人行了我們認為不對的事情而論斷、看輕他們的情況。

麵對這種情形,保羅指出:“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14:1)既然有疑惑,也就說明大家對這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很明顯,保羅這裏所說的辯論,不是指為著那些顯而易見的真理的爭辯,而更多的是一些關於對真理的理解和實踐方麵的爭論,因為每個人都的確會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保羅指出,不要為這些事情彼此論斷的原因,乃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要向神負責的。每個人,無論做什麽,都應該是向著神而作。雖然各人對一些事情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持守的原則,例如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一樣;有人信百物都可以吃,有人隻吃蔬菜,等等。但是關鍵在於,每個人這樣做的時候,他們的心是否都是堅定地為主而作。

所以,整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保羅之所以提到不要彼此論斷,是基於兩方麵的前提。首先,就是不要論斷的乃是那些疑惑的事情,即各人都有自己想法、做法的事情。其次,雖然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做法,可是都要為著這些自己向神交賬。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們的確不需要互相論斷別人做了我們認為不該做的事,或者論斷別人沒有做我們認為該做的事,因為他們是向神交賬,而且我們也的確不知道他們的心內究竟如何。

舉個例子,要彼此相愛,對於這一點是不用質疑的,因為是主耶穌清楚明了的命令,而且主耶穌也親自做了榜樣。然而,對於彼此相愛的具體實踐,不同人因著不同的處境,又會有不同的實踐。例如當遇到一個乞丐的時候,有人出於真誠的愛心,趕快拿了點錢給對方;有人出於真誠的愛心,擔心給錢會讓對方買毒品,所以就幹脆買些食物給對方;也有人出於真誠的愛心,覺得提供物質幫助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就為對方禱告、向對方傳福音。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彼此論斷說,這個人給錢不給食物不對,或者給食物不給錢不對,或者隻為對方禱告而不提供物質幫助不對,或者隻提供物質幫助而不為對方禱告不對,等等。實際上,隻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真心地出於愛的緣故而作的,就都是好的,神都會悅納。但是,如果其中有不是出於真誠的愛心而作的,例如隻為對方禱告、傳福音的真正原因乃是不想花錢,所以就用這看似屬靈的方式掩蓋自己內心真實的虛偽的話,這些我們外表看不出來,但是各人要向神交賬,神必審問他們背後真正的動機是出於無偽的愛,還是另有想法。

當然,不要彼此論斷,並不意味著信徒之間不用再互相監督、提醒、大家你好我好一團和氣。實際上,信徒之間的監督和提醒是非常重要的。隻是在做的時候,就不要僅僅停留在表麵形式上的論斷,例如指責對方這樣做不對;而是要更多地進入到對方的內心世界去,詢問他們這樣做的動機,是出於愛,還是其它考慮。同時,也要將清楚明白的話語呈現在對方麵前,引導他們自己對照神的原則以誠實無偽的心向神交賬,

默想經文:“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14:7-8)

靜默思想:在明白整段經文的情況下默想這句話,調整自己和神、和弟兄姐妹之間的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