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民數記》第7章講的是在摩西立完了帳幕之後,以色列各支派所獻上的供物。當帳幕被立起之後,也就象征著神居住在祂的子民以色列人當中。這個時候,神的子民向神獻上供物,表達對神的渴慕、熱愛、委身與降服,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經文首先介紹了各支派首領所獻上的可供會幕服事所使用的物件,包括六輛篷子車和十二隻公牛。在將這些物件分配給利未人使用的時候,哥轄的子孫因為是辦理聖所的事,是要在肩頭上抬聖物,所以就沒有分到這些交通工具。由此可見,供物的分配原則是按照使用的需要,而不是人人有份、均分。因為供物是獻給神的,不是給人的,所以供物的分配也是要按照服事神的需要來進行,而不是按照人人有份的所謂公平法則來操作。這也可以成為教會財務方案的指引。雖然我們相信教會的每一項事工都是在服事神,可是我們也需要弄清楚神要這間教會去做的究竟是什麽?隻有先分清事工的輕重緩急、優先次序,才可以使得教會的財物更好地被主使用。
接下來,經文記載了十二個支派所獻上的行獻壇之禮的供物。雖然每個支派所獻上的都是一模一樣的物品,可是經文卻沒有用以一代全的方式來略過,而是不厭其煩地記載了十二次。這重複的記載所傳遞出一個的強烈信息,就是各支派所獻上的是完全一樣的。我們可能很難想象,各支派所獻上的怎麽會剛好一模一樣呢?難道是神規定如此?還是說後麵的都是照著第一個所獻的來模仿?雖然我們無從知道背後的原因,可是經文通過記載十二個支派所奉獻的供物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幅有規有矩、井然有序的畫麵。各個支派的奉獻都一模一樣,整整齊齊地呈現在眼前。這整齊的奉獻所傳遞出來的是整齊的意念。雖然各支派的人員組成、思想理念、經濟實力都不相同,可是最終反應出來的卻不是雜亂無章、各獻各的,而是大家都同有一個心誌,都同有一個意念。或者是遵行神統一的吩咐,或者是彼此協商之後的結果,也或者是彼此效法的結果。但無論如何,這樣一個整齊劃一的奉獻場麵,很顯然是得到了神的悅納,以至於經文願意花了大量的筆墨來重複記載,突出其強烈的效果。
對於我們今天的奉獻來說,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基督徒都要奉獻一模一樣的才算是好,而是說我們要有一樣的奉獻理念和心誌。當我們按照個人的實際情況所奉獻的固然會有所區別,可是如果我們都懷有同一個心誌,同一個意念,都是為神而甘心樂意地擺上的時候,在神眼裏,我們的奉獻就如同十二支派的奉獻一樣整齊劃一,因為我們都是有整齊的意念。而能夠統一我們各人奉獻心誌的,就是我們對神的愛和委身。都是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都是以神的心意滿足為喜樂,而不是以自己的私欲滿足為喜樂;都是以神的事工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的意願為中心。當我們每一次的奉獻不再是帶有自己一絲的雜念,例如不舍得、不甘心、攀比、小算盤,而是全然帶著單純服事主、為主擺上的心的話,所呈現在神麵前的就是整齊的意念所帶來的整齊奉獻;是光彩奪目,蒙神悅納的。
默想經文:“用膏抹壇的日子,首領都來行奉獻壇的禮,眾首領就在壇前獻供物。”(7:10)
靜默思想:默想這幅畫麵,十二個支派的首領來到神麵前,不是雜亂無章的場麵,而是井然有序的畫麵。將這個場景深刻在心中,願意與弟兄姐妹同心合意地來服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