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利未記》第1章講的是神頒布給以色列人獻燔祭的條例。當時,會幕已經建立起來,百姓與神相會的地方已經預備好了,可是百姓究竟該如何與神相會呢?經文寫到:“他的供物若以牛為燔祭,就要在會幕門口獻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牛,可以在耶和華麵前蒙悅納。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燔祭便蒙悅納,為他贖罪。”(1:3)。這裏讓我們看到神對以色列人獻燔祭的要求和其中所流露出來的心意。首先,燔祭是獻給神的供物,表達的是向神甘心樂意的奉獻和渴慕、親近之情,而不僅僅是為某些特別事件的感恩或酬謝,因為這些是平安祭所要代表的。燔祭雖然也有贖罪的功能,但與贖罪祭和贖愆祭相比,燔祭並不是為某一些具體的過犯贖罪,而是相對來說更加有普遍意義的罪。這乃是要提醒我們,即便不知道自己犯了哪條具體的罪,我們也要承認自己依然有很多隱而未顯的罪。這並非要讓我們被罪壓得抬不起頭來,而是提醒我們在神麵前要有謙卑、降服的心,不要自以為義。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到,燔祭所表現的不是為某一個具體事情向神獻上的感恩,也不是為某一個具體過犯向神獻上的贖罪,而是更加廣泛的向神奉獻、與神親近、認罪悔改的過程。用我們可以理解的話說,燔祭不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燔祭所宣示的是常有的對神的渴慕之情、奉獻之情,以及祈求神赦罪之恩的謙卑之情。
燔祭是以色列人最常獻的祭,因為他們需要常常通過這樣的獻祭來表明自己對神的奉獻、渴慕、降服。這是神的心意。祂希望看到自己的子民常常有這樣的心誌來與祂相交。然而在今天,燔祭所代表的意義卻是基督徒常常缺乏的。很多時候我們來到神的麵前,真的就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當我們遇到難處,或是生活上有需要的時候才來到神的麵前祈求;當我們的禱告蒙應允,得到自己想要的時候才來向神獻上感恩;當我們的罪被顯明出來的時候才來向神認罪悔改。雖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可是神向我們的心意卻不僅限於發生了事情才來到祂麵前,而是時時有一顆與祂親近,奉獻自己,謙卑悔改的心。今天,我們雖然不再需要獻上牛、羊或是飛鳥為燔祭,可是我們依然要藉著耶穌基督來獻上我們對神隨時的渴慕、親近、奉獻、謙卑受教與悔改的心,以頌讚為祭獻給神(來13:15)。
明白了獻燔祭的意義,我們還需要有實際的行動。經文也讓我們看到在獻燔祭的時候,獻祭的人所要承擔的工作,就是要在神麵前宰殺公牛、剝去燔祭牲的皮,把燔祭牲切成塊子。這些都是又髒又累的活。然而神卻讓獻祭的人親手來做,而不是甩給祭司去操勞,就是要讓他們從這些容易令人嫌棄的過程中學習全然為神擺上的心。當他們每做一個動作,每完成一樣程序,心裏想著的是為神獻上的甘甜,而不是被神約束的厭煩時,他們的心就蒙悅納了。想想我們今天做得又如何呢?求神光照我們,藉著願做的心,也藉著實際的行動,向神獻上馨香的火祭。
默想經文:“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對他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中間若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要從牛群羊群中,獻牲畜為供物。’”(1:3)。
靜默思想:默想這句話,讓它對著自己的心說話。神為我們打開了這道與祂親近的們,願意等待我們去到祂麵前。然而,我們是屬於這個“若”的範疇嗎?反複思想,回應神恩典的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