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我們在期待什麽樣的改變?

(2019-04-11 18:49:14) 下一個

《出埃及記》第4章記載的是神呼召摩西承擔使命的最後準備工作。神已經準備好了,可是摩西仍然在掙紮,在猶豫,甚至想要逃脫這又大又難的差事。

摩西啟程,可是神在路上幾乎要殺他,若不是他的妻子給兒子行了割禮,摩西可能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了(4:24-26)。我們需要聯係上文來理解這段情節。前麵神要藉著摩西告訴埃及法老以色列是神的長子,法老若不釋放以色列人出去,神就要擊殺埃及的長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對比。神要保護祂自己的長子,擊殺埃及的長子。神要求摩西將自己的孩子行割禮,這樣才好歸入神長子的行列,而不至於和埃及的長子一起被神所滅了。這個插曲讓我們看到神的心意。摩西所承擔的不僅僅是去替神完成一件事情而已,乃是要讓他自己,並且帶領家人歸屬與神。雖然家人信神不是我們可以強求的,也不是靠著肉體上的割禮來成全的,可是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給孩子行割禮,至少是藉著這個儀式表明父親應有的心意。當摩西原本就不在乎給兒子行割禮時,這或多或少表明了他對神的信靠和歸屬感並不強烈。

摩西以自己的口才不好而拒絕神,惹神發怒,這個細節需要我們仔細揣摩。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仆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4:10-12)從這裏我們看到,摩西所期待的,乃是他成為能說會道的人,如此才可以承擔使命。摩西自認為拙口笨舌,這不是他的謙虛,或是有意推搪,乃是他真實的情形(神並不是因為摩西的欺騙而動怒)。他原以為領受了神的使命,和神有了交流之後,神會讓他的口才好起來,可是卻失望地發現,他怎麽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什麽變化呢?然而神告訴摩西,是祂讓人口啞、耳聾的。摩西埋怨神沒有讓他的口才好起來,而神卻說讓他口才不好的正是神!神的本意就是如此。那麽一個沒有口才的人,怎麽可以行使使命呢?神說到,不要擔心,隻管去,到了時候,神必會將當講的話賜下。

從這段對話我們可以看到摩西的掙紮和神的回應,也成為我們自己的反照。很多時候,我們也好像摩西一樣,期盼著既然神賜給我們使命,理所當然我們就需要擁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技能,這樣才感到心裏紮實,才敢踏出一步。可是神的意思卻剛好相反。神有意使我們缺少這些我們以為必須要有,實際上也的確需要擁有的技能,為的是讓我們時時刻刻有一顆依靠祂的心,而不是以為得著了能力就可以不那麽需要神了。我們可能寧願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也不願意去這樣費勁地服事。事實上,摩西往後四十年的服事,都是如此艱辛地度過的。每當悖逆的以色列人與摩西對抗的時候,摩西靠的不是自己能言善辯,而是每一次都俯伏在神麵前,尋求賜給他話語。藉此,摩西的心誌被磨練,生命被塑造。

摩西期待的改變是自己擁有能力,可是神期待摩西的改變,卻是他藉著給孩子行割禮來表明他自己歸屬於神的心誌。這是否也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地方呢?我們每一個蒙召事奉神的人,我們最先想到的是祈求神賜給自己服事的技能,還是想到要追求聖潔的生命?我們最期待的改變是自己擁有出眾的恩賜,還是期待著自己的生命改變,緊緊地依靠神,並帶動全家同作屬神的兒女呢?

默想經文:“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仆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4:10-12)

靜默思想:服事的才能是神所賜的。而當神沒有賜下這些才能的時候,也必有祂的美意,提醒我們不是依靠才能,而是依靠賜才能的神。默想這段經文,思想我們所期待的是什麽?在才能與神之間,在得到能力與生命改變之間,我們寧願選擇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