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穀雨

人生如茶,靜心以對,淡淡的日子慢慢地過......
正文

【歸國散記】夜市

(2018-09-02 06:17:09) 下一個

從巴馬回到南寧,忽然感覺總有一件事情要做,這是在此番歸國前時常念叨的,可總是想不起來,直到有一天晚上去往民歌湖的時候才幡然記起。

南寧之夜總是那麽璀璨,在我離開那年,沒少經過這光影琉璃的一路。那時候的心緒隻是覺得每晚經過民族大道東的日子不會太長久。

然而,那些年,認為民歌湖不再是我願意去的地方。所以每次在竹溪立交轉彎時,從未停下來往民歌湖去。也就是這回,一時興起,想去民歌湖看看。

原來民歌湖自從民歌節從這裏搬到五象體育館去唱民歌之後,已經變成酒吧一條街,於是這裏也就成了南寧夜市的一個歡樂場。即便如此,多年以來,我是頭一次來到這個地方,雖沒有三生三世,但確實感覺十分遙遠。

在酒吧街轉了一通,始終沒有讓我有想停下來歇歇的、或是坐進去喝上兩杯的衝動。

直到快要離去的時候在另一個街口看到這家,讓我記起來要做的那件事就是再看一眼南寧的夜市。一個可以真正可以吃粥、可以吃餛飩、可以燒烤的那個場所。

而對於我來說,南寧的夜市最經典的仍然是中山路夜市,盡管要把它拆除的呼聲已經曆經十七八年,盡管它身處殘垣斷壁中間,卻始終堅強的存在。

從江南的福建園到城北的白蒼嶺,從白沙村邊的邕州老街到江北大道三0三旁、從琅東到琅西,亦或城中的西關路,在我眼裏,唯中山路的夜市才是最有意思的。

流連於中山路夜市其實並不是在乎它的各種烤串和生蠔。

隻是數十年不願忘卻的街口那家和從星湖電影院門口搬來的那攤玉林風味雲吞加牛肉丸。

說到星湖電影院門口的雲吞攤,那還是在高中時,每晚下晚自習都要取道星湖路去吃一碗雲吞,那時候的雲吞五毛錢一碗,加五毛錢可以多得五顆牛肉丸,那是相當享受的一件事。

後來,星湖電影院不允許在他家門口擺夜市攤,雲吞攤被遷到中山路尾。就是這樣,從那時候開始,每周有三個晚上下晚自習會拐到中山路吃雲吞,一直到工作之後,周末的時候還會抽出時間跑去光顧。有時排隊太久,會轉到街口的另一家玉林風味店,隻不過這家店以玉林剪粉和豬腳粉揚名。

後來,中山路夜市時不時的上了諸如《舌尖上的中國》等節目,有人說那裏的東西已經變了“味道”,也就是說,那裏的攤點都是有了身價。

後來,我還是經常去,好在那碗玉林雲吞牛肉丸的價格沒有多少改變。

尤其是從中山路轉出來,還可以到七星路口嗦一碗舒記老友粉。

不過這一次,回到南寧之後因為天氣實在是太過炎熱,以至於我根本不想大老遠跑到中山路,置身於一堆的燒烤爐當中。

但朋友圈中居然把建政路夜市列為新的熱點,這個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這次回到南寧我就住在建政菜市邊上。

話又說回來,建政園湖路的夜市並不陌生。

二十年前,每年係統的全區(省)工作會議,從各地區各縣市到南寧集中開會的經理們每天開完會,在賓館餐廳吃完晚餐,都會相約出到外麵喝一場夜酒,往往是喝得天翻地覆的。這當中,最難纏的就是河池的那幫經理們,個個都是酒中豪傑千杯不倒的樣子,尤其以南丹、巴馬的為最。

夜酒過後往往已是淩晨1點鍾,這個時候,一幫酒醉佬會雲集建政園湖路口夜市,在廣州粥王店煮上一鍋麻雀粥、一鍋鷓鴣粥、烤兩盤烤串,直到淩晨兩三點才會散去。

現如今的建政園湖夜市已經全部搬進建政菜市裏麵,園湖路這一帶已經不能占道擺攤,這也形成了建政夜市的熱鬧,並迅速走紅起來,成了網紅夜市。

有些店門口排著長隊,粉也是網紅粉,排隊的意義就在於這個晚上終於吃上了這家的粉,然後拍個照,再上傳。

說不清道不明,或許是因為建政夜市的喧囂沒有中山路的嘈雜,規矩而少了雜亂,才會成為網紅。

而南寧夜市的故事從來沒有停止。

也許,多年以後,我依然停留在雲吞牛肉丸和深夜的那鍋粥,這又何嚐不是我們曾經一起經曆過的故事。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掃碼關注我的公眾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