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太多的看點,去曲水亭街本隻是我在濟南市內自助遊中一個不經意的小去處。然而一旦踏入,那勝似江南的景致和獨具的魅力竟深深地打動了我,令人不得不去探索畫麵背後的故事。
曲水亭街坐落在濟南城區中心明府城區域,南連四更道街,北臨大明湖畔,全長約530米。小街中心,一條泉河-曲水河自南向北沿街而行。在這個占地不過0.38平方公裏的曲水亭街街區,據說現今仍存有大小泉池18個。泉水穿過屋前院後,連接街頭巷尾,造就了“家家垂柳,戶戶有泉”的景觀,真是不負泉城盛名。
漫步在被青磚白牆的老屋所包圍的小道上,仿佛進入了江南水鄉的一隅。一簾絮柳溫柔地守候著靜謐的曲水河碧流,看她經年不息地把小街的點點滴滴連成一幅幅雋永的水墨印象,載到時間的彼岸。河上的白石小橋與小街北頭的曲水亭,遙相呼應,目睹了過往和當今的風土人情,也傾聽著來自珍珠泉和王府池子泉波的輕吟淺唱。
曲水亭街的名字深具文化底蘊。據說是取自於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曲水流觴”之句。據史料記載,“曲水流觴”的雅事曾真實地發生在曲水亭街一帶。對此,北魏酈道元所著的地理學著作《水經注》有如下描述:「歷祀下泉源競發,其水北流」「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燕,公私多萃其上。分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經歷城北,西北為陂,謂之歷水,與濼水合」。
文中所述歷祀(祠)即舜廟。網絡資料補充說,舜廟原有東、西兩眼舜泉(也名舜井)。從唐、宋、元、至明初,泉源充足,泉水西北流。明初以後,水位下降,各泉僅流到現今珍珠泉、王府池子,匯成流杯池,成為「州僚」們的遊宴觴詠之景點。然後往北去曆水陂,亦即今日的大明湖。這與坊間關於王府池子曾為“流杯池”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的傳說相吻合。
”曲水流觴“是中國傳統習俗-上巳節的一部分。舊時,每逢農曆三月初三人們都要到水邊洗濯,以消除不祥,稱之”修禊”。“修禊”後,文人雅士們便相聚在水道泮,舉行“曲水流觴”的詩酒盛會。他們把盛有美酒的酒杯放在木質托盤中,讓酒杯順水漂流,酒杯停到誰的麵前,那人便要飲酒吟詩,吟詩不佳者則被罰酒。
“曲水流觴”的遊戲,自古有之,漢代時就有“引流引觴,遞成曲水”之說,並逐漸成為上已節活動的內容。後來,經過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渲染,“曲水流觴”成為了許多文人墨客的雅趣。在濟南,文人們以王府池子為“流杯池”進行“曲水流觴”是有曆史淵源的。
王府池子從前叫濯纓泉。名取《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之句,以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古時的濯纓泉極大,而今雖然縮小了不少,麵積也有四百八十多平方米,是天然的“修禊”之地。明代時濯纓泉被明英宗朱祁鎮的次子德王朱見潾曾一度居為德王府內的家泉,清朝時德王廢除後,德王府改為巡撫衙門,濯纓泉才又為民間使用,更名為王府池子。
如今,從曲水亭街沿婉延的小巷向西南方向數百米,便來到四周巳被石牆規整圍起的王府池子。兩者之間並無地麵水道相通。今天的王府池子巳成為濟南人的免費澡堂泳池。這似乎與曾經發生在這裏的”修禊”和”曲水流觴”曆史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但也不免讓人心生疑惑,“曲水流觴”的“曲水”在哪裏,發生在濯纓泉的“曲水流觴”是否與曲水亭街真有聯糸?
網上一篇名為《明代濟南城中的德王府》的文章解開了這個謎團。文章說,“德王府係在濟南城區最繁華的地段——原濟南公張榮府邸舊址上擴建而成。德王府亦稱“德藩故宮”,為明代濟南城中最大的建築群。它東至縣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後宰門街。據清乾隆《曆城縣誌·故藩》記載:“德府,濟南府治西,居會城中,占(城)三之一”。
文章還說,”德王府內的珍珠泉和濯纓湖為西苑。濯纓湖,匯聚珍珠、散水、溪亭諸泉而成,當時廣約數十畝。此外,德王朱見潾在大院內還開鑿了玉帶河,與今珍珠泉以西的曲水河(亦稱“梯雲溪”)溝通,營造了畫舫,供自己和他的嬪妃們在濯纓湖遊樂。” 網上另一篇關於濟南玉帶河的文章說,玉帶河”迂回曲折,狀若玉帶”。該文還通過明代劉敕《曆乘》和清代《曆城縣誌》二文佐證了這段人工玉帶河的存在。
可以推斷,北魏時的濯纓泉占地麵積比現在大得多,地麵泉溪交錯,渾然天成。現在的曲水河很可能是當年濯纓泉殘留下來的地麵泉溪。隨著泉路的變遷,“曲水流觴”的地奌或許也在不斷改變,從濯纓泉沿德王府的人工玉帶河,直至後來的曲水河。據悉,現在的曲水亭街是明朝所建,街上的老宅有些築於清代。因而才有了近代的四合院覆蓋了退溪還土的古溪道,形成了曲水河與王府池子的分離的格局。不難看出,“曲水流觴”應該是這一片曲水亭街附近區域的共同過往。
如今,帶著小街的寧靜,不同年齡的人們聚集在這裏把玩生活的情趣。他們在水岸旁即席而坐,或是品苕對弈,或是聽濤細讀。這裏有亭橋盈風、楊柳拂波的江南景致,也有古樸典雅、儒墨書香的文人氣息。這就是濟南文化氛圍的一角:曲水亭街,一個讓路人不免放慢腳步的地方。
在這條小街上,讓人放慢腳步、欲行還停尚有另一個原由,那就是自“家家垂柳,戶戶有泉”之後新添看奌,我稱之”門門鐫聯“。自從進入西更道街穿棱在古老記憶的小巷,整個曲水亭街附近區域每戶院門上都有對聯。這可不是一般時令性的春聯,而是在木板上鐫刻並固定在牆上的常年楹聯。平實的水曲柳或梨木,配上由名家題寫的行、草、篆等不種字體的佳對名聯,非常搶眼。
一副門聯說:“滿城泉水柳煙裏,壹曲溪流庭院中”。巧妙的道出了曲水亭街“家家垂柳,戶戶有泉”的特色。另一幅門聯則書,”琴書作侶添文氣,泉水為鄰養性靈“ 道出了該街區的文化素養。而我在這個小小街區上讀到濟南1500多年以來的故事,恰如現在曲水亭上一副門聯,“荷香送爽棋聲韻,曲水流觴雅士情。
照片取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閱讀本糸列的其他文章: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1) 還願之旅
http://bbs.wenxuecity.com/poetry/831096.html?backPage=0&backSubid=poetry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2) 濟南-走近李清照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6/52.html
《華夏文明尋蹤背包行》(3) 大明湖-古韻品到今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04/201906/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