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滕王閣第二層樓展廳,有一幅《人傑圖》。此畫高2.55米長23.9米,占據了諾大展廳的三方牆麵。畫上人物以生活場麵出現,在每位人物下方放有一塊帶紅絲帶的人物名字銘牌。有些銘牌還含人物生平。
(二層廳:《人傑圖》)
( 《人傑圖》下方的人物銘牌)
《人傑圖》旁有文介紹: 此壁畫描繪了江西省自先秦兩漢至明末的80位各領風騷的曆史名人,其中有吳芮、張道陵、許遜、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文天祥、湯顯祖等人。
( 《人傑圖》信息牌)
標牌上列舉的名字除了前三位外,其餘五位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壇巨子和民族英雄。這讓我有點不敢相信,不禁當場拿出手機上網核實。結果讓我震驚,更多我熟知的名家大儒跳了出來,朱熹(1130-1200年)、黃庭堅(1045-1105年)、晏殊(991-1055年)、王陽明(1472-1529年)、朱耷(八大山人,1626-1705年)、陸九淵(1139-1192年)、楊萬裏(1127-1206年)、薑夔(1155-1208年)。他們也都是江西藉。另外還有近代史上的學究彥才,詹天佑(1861-1919年)、蕭公權(1897-1981年)、傅抱石(1904-1965年)、陳寅恪(1890-1969年)等。
其中,陳寅恪也許大家不太熟悉。他集現代曆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東方史學家名號於一身,通曉二十餘種語言。陳寅恪曾是民國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1949 年他拒絕老蔣和胡適的力邀沒去台灣。文革中他雖雙目失明也在劫難逃,最後慘死在病榻上。
讓我們回到前文。歐陽修不僅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也是江西地區的劃時代人物。在宋代之前,江西除了陶淵明,未有其他重要人物。從歐陽修開始,江西開始了文星湧現的時代。到明朝初期,江西文化呈現了井噴式的發展。
對這幅號稱80人的江西《人傑圖》,該畫設計兼主筆的江西國畫師蔡超在一次訪談中透露,由於篇幅限製,畫上實際隻有79人,比他原計劃人物數少了許多。蔡超道出了實情,江西史上著名人物不下千人,豈能在一、二麵牆上全員展示!
史料記載,江西是古代文化大省。中國科舉曆史從唐至清的1300多年間,共有進士10萬餘人,江西有1.05萬人,占全國的總數10.67%。全國男性文狀元共552人,江西又有48人,占比8.6%。
中國科考史上江西最燦爛的一年是1404年(明永樂二年)。這一年科舉,江西占據了全國470名進士中的110席,還包攬了狀元、榜眼、探花在內的前7名(一甲前3名、二甲前4名)。
如此高的中舉率與其教育高度發達分不開。兩宋時期,全國共興建書院720所,有224所在江西,占約三分之一。到了元、明、清時期,江西書院總數始終位居全國前一二位。
中國史上有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位居榜中。以“天下書院之首”聞名的白鹿洞書院就座落在江西九江。它是中國古代曆史上唯一由朝廷在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白鹿洞書院並非是中國四大書院中最早的書院,但卻是最具影響力的學府。理學家朱熹在此擬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被用作中國書院教育的準則。
朱熹在古代教育界的地位是空前絕後的。公元1167年,朱熹到嶽麓書院與當時嶽麓書院主教張栻講習論學,史稱“朱張會講”。這使嶽麓書院名聲遠播。在遊覽滕王閣的二天後,我去長沙參觀了嶽麓書院。在湖南大學新建的中國書院博物館的【崇道祠】內,我看到了上述這段”朱張會講”展示內容。
令人意外的是,《人傑圖》中包括有臭名昭著的明代權臣嚴嵩。《人傑圖》的設計兼主筆師蔡超說,”我覺得這幅畫是張曆史畫,隻要是對曆史發生重要影響的人物都有入選的資格。嚴嵩這個人是一個複雜的人,事實上他確實很有才氣,文學、書法成就都很高,“六必居”三個字是他寫的,什刹海、景山公園、北海、故宮等地都有他的書法作品,山海關的“天下第一關”也是他的手筆。”
這使我不由想起了現居我故鄉武漢,年逾九旬的小姨父。在我眼裏他是一個大才子,也是我的楷模。畢業於五十年代大學礦產專業的姨父,卻偏愛曆史和詩文,又寫得一手好字。在姨父和姨媽尚未從新疆調到武漢的大學當教授之前的文革期間,姨父常寫信來安慰我那受衝擊的父親。那信都是在普遍信紙行間用蠅頭小揩寫成,非常漂亮。姨父精在書法,姨媽擅於作畫。伉儷曾合作了很多書畫作品。重點是,小姨父也是江西人。
上一篇 滕王閣3-古閣話文章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412/70804/1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