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兩年前寫的一篇文章,今日稍稍修改,貼出來。
昨晚母親送來微信說自己正在整理舊照片,想搞本影集,以紀念她和父親相濡以沫的五十年。這想法和我的不謀而合。
父母出生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父親是溫州人,六十年代初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浙江小縣城的一所師範院校工作,認識了母親。母親是當地人,師範畢業後在父親學校的附屬小學工作。父親年長母親七歲。年輕時的父親很英俊,母親則年輕貌美,結婚後,生下了我和弟弟。
弟弟比我小三歲多。父母因為工作忙,在他三歲左右,把他放在溫州爺爺奶奶家,一放就是一年。等到父母帶著我再次去溫州時,見到的弟弟臉色蒼白,瘦弱的小身子,卻挺著圓鼓鼓的肚子。弟弟生病了。母親為此傷心大哭。從那以後,父母帶著弟弟踏上了四處尋醫診斷治療的艱辛之路,尋遍江南小縣城的各家醫院,都無法診斷究竟是何病。母親後來提及,非常佩服後來托人找的溫州的一位老醫生,一摸肚子,就果斷斷定是結核性腹膜炎,最後是去杭州做的活檢,確的診。那時,醫療條件差,交通落後,去趟杭州,在山裏顛簸七八小時不說,鄉下人進省城,人生地疏,看病極其困難。最後是老家的一個親戚,原先在部隊工作,托了關係,才看到醫生。母親講起來,總說弟弟小時候有多乖,打針吃藥從不哭鬧,醫生都直誇他。或許,他人雖小,知道難受,盼著能借醫生的妙手和針痛使自己早日好起來,能像同齡孩子一樣盡情地玩耍。病情確診後,就在杭州醫院開了刀,至今弟弟的肚子上還留有一條刀疤。這種病,在術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持續治療,以防複發。父母為此經常要背著他上醫院,風裏來雨裏去的,很辛苦。環境逼迫父親學會了自己打針,消毒針筒、針頭,每天按時給他注射。弟弟小小的屁股上紮滿了針眼。打多了,一邊的肌肉發硬了,就換一邊,那一邊用熱水袋敷療等著下一波輪到時再接著打。弟弟為此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父母的精心照料使疾病得以徹底根治,從此,弟弟的病再也沒有複發過。
也許就是在那段困難的日子,父母為醫治弟弟的病意見不統一吵過一架。母親是個性格剛毅的人,認準的事絕不回頭,一定會堅持到底。我那時小,並不清楚事情的前前後後,隻記得有一回母親一個人住回自己學校的宿舍,讓我在中間傳話。小小的我,隻知道傳話,不懂話中話,傳歪了還被母親罵。最後記得是妥協的父親帶著我去把她“請”回家。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是個動蕩時期,文革,計劃經濟,物質匱乏短缺,城鄉差異巨大。所以父母最美好的青春歲月裏沒有物質上的豐足,精神上的自由,穿的是帶補丁的衣服,吃的是憑票供應的定量食物,住的是才十幾二十幾平米不隔音的木板屋和後來潮濕的平房。主要的娛樂是看樣板戲,聽樣板戲,唱紅歌,跳忠字舞。檢查、學習、批鬥是他們那時生活的主旋律。白天上班,晚上學習、談心,統一思想。記得自己高中時,在母親學校的小屋裏讀書,發現父親寫給母親的信,書信的最後一句都不忘寫上“祝毛主席萬壽無疆”。 慶幸地是,父母明智善良,遠離是非,即不是造反派,也不是批鬥對象。父親倒是下過鄉,到五七幹校勞動學習過一年。日子就在父母謹小慎微和勤儉節約中度過一年又一年。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的大江南北時,父母已步入中年。父親憑著他踏實的業務和做事一貫認真的態度,步入了學校管理的最高層,每日疲於應付繁瑣的人事問題,身體也每況愈下,出現了心髒早搏,常常是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家中。母親見況,擅自去學校要求辭去父親的職位,為此父母大吵了一架。這是我記憶中父母僅有幾次大爭吵中的另一次。
父母間的恩愛直到我自己步入婚姻殿堂後才深有體會。2014年五月,父母再次有幸來我家生活相處了三個多月。每日印入眼簾的一幕是,父親坐在桌前敲電腦,或寫文章,母親則在一邊看iPad上的新聞,然後做做飯,到院子裏洗洗衣物。十九歲的女兒,有一日突然跟我說,“媽媽,我很驚訝地發現外公外婆很相愛”。不知她是從何得出的結論。或許是她目睹了父母間曾有的爭吵而驚訝於外公外婆間的和諧,總而言之,那是一雙年輕鮮亮的眼睛從點滴細微的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的,確也概括得入木三分。
其實父母的性格迥異,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相處相愛。像很多中國家庭,母親是家中的決策人,非常能幹,凡事果斷力行,家裏家外一把手。父親跟著母親,也習慣了不操心,讓母親拿主意。小時候,家裏燒飯用煤餅,頭天晚上做完晚飯,將爐子悶蓋好,第二天早上,打開後,就可以接著用。常常,爐子到第二天早上就滅了,得重新生火啟灶。在手忙腳亂的清晨,這種技術含量較高的活還是得父親來做,尤其是冬天,天冷,爐子也容易滅。每每此時,父親得起床生火,燒上泡飯,讓我們吃了趕去上學。再則,那時住在山上的宿舍,煤球要從山下拉上來,在這件事上,父親也得親曆親為。除此之外,父親好像基本不做什麽家務,連扛水、提水也是我和母親提著水桶、扛著扁擔完成的。不過,家中的整理收拾應該有父親的一份功勞。記憶中,家中的書本總是擺放得有條不紊,整整齊齊。我們的東西隻要是在父親手裏存放著,就不會丟失。退休後,父親在母親的督促下,開始燒飯,洗碗,做的也像模像樣。
父母間的和諧要歸功於母親的明事理和能幹, 更重要的是父親性格的溫和,處事的寬仁和豁達。母親的姐夫姨丈在世時常說父親是難得的好人,對母親鄉下的親戚不停地來借錢,來打攪麻煩,從未有過怨言和微詞。
母親常說,他們這代人苦了一輩子,退休後這些年是他們人生中最享福的時光。他們每月有一大筆退休工資,退休工資也幾乎每年在漲。父母退休後,都在各自的單位發揮著餘熱。母親退休後幫助培養年輕教師,父親則被原學校返聘,做督導、編校誌幹得不亦樂乎。父親自學了電腦,學會了五筆,按母親的話說,幾乎每天坐在電腦前麵。母親後來硬是拉著他每天走路,鍛煉一個小時。父親上年紀了,記性特別不好,有段時間都懷疑他是不是有老年癡呆症的前兆了,可是當他講起學校的事情、感興趣的話題,腦子又是那麽清楚,那麽有條理,滔滔不絕。母親幾年前還跟我講起一件事,說父親背著她寫書,想出版,等書的樣稿出來後才告訴母親。父親原來每個月的工資如數上交給母親管理的,那日,母親就問父親,出書的錢哪裏來的?父親笑了, 原來還有私房錢,還說這私房錢夠他再出幾本的。母親說給我聽,我倆大笑,看似這麽老實的父親,心裏還是有點小九九的,哪裏還有老年癡呆症的症狀啊。
我和弟弟都遠離家鄉,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好在這些年,父親和母親的身體還行,互相照顧著。母親一直說,他們能自己照顧好自己,不用麻煩我們,就是她最大的心願,也是對兒女最大的愛。希望吧,希望他們能再這樣堅持些年,等著我告老還鄉,回去陪伴照顧他們。
預祝暖冬賞花快樂!
的確,我們的父輩很不容易,經曆許多磨難,更見真情。
暖冬周末愉快!
我錯過了照片嗎?相由心生,妹妹的爸爸媽媽一定是溫暖慈祥的樣子。
原生家庭的作用不可低估,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是妹妹的福氣。
I was much luckier. Aside from a costly family legacy, my parents fought every chance they'd got ;-)))
謝謝暖冬,總是給大家帶來溫暖。為你的父母祝福!
元宵節和周末快樂!
有這樣開明的父母真好,得常回去看看了,:((
父母良好的關係是給予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暖冬周末爬山快樂,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