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2017
早上醒來,想著女兒今天又要回學校了,起來幫她把洗好的衣物放進行李廂,然後出去買菜,又去銀行取了點cash。這似乎是我每次必做的幾件事。一路上,腦子裏就浮現出一幕幕她在家的短短一星期的情景。
周一中午LD接她回家,我從公司趕回家,正在做飯,從窗戶看到他們到了,趕緊迎了出去。女兒帶著幾分高興衝我打招呼。然而,就那一瞬間,我卻從內心深處感覺到一點點疏遠,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其實她離家才兩個多月。
在家的幾天裏,這種感覺被證實了,LD也有同感。有時想,女兒現在像客人了,不要去說她。但是看她每日生活沒規律,晚上不睡,白天不起,臉色不好,人也有點虛胖,想來想去,我一個做母親的再不說她,或許沒有人會說她。周五晚上實在憋不住了,就說了她一通。或許,愛的方式是很多種的吧,過後想想,就這麽幾天,我為什麽又要惹她不高興。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的。
第二天,想著南加的春天這就該過了,這也算她最後一個春假了,就硬拖著她去一個近一小時路程的山坳看花。山穀的氣溫80多度,悶熱,烈日下走著,花雖然還簇擁在山坡上,但好光景早過了,且一路的層土。我和她焉焉地走著。我靠近她,小心翼翼地問,這次回家好像不怎麽開心嗎?學校有什麽事嗎?答,沒有啊,也沒有什麽特別高興的事啊。
想起去年夏天實習結束回家,接她的路上,唧唧呱呱講不停。而今,這股勁哪兒去了?或許,這也算成長過程的必然,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童年遠去,而成年人的煩惱越走越近。
接著我又問她,周一有沒有課?答下午兩點有。我說,那你本來可以周一上午飛回去的。她答到,早上飛機太早了。
可就在兩三年前,每次返校,她都極不情願回去,每次訂機票,都是最後一個航班,還跟我說,媽媽你知道的,我不到last minute不會回去的。記得自己當時的心理是矛盾的,高興她戀家,同時又不希望她太戀家。而今,時過境遷了。不僅晚了幾天回家,也不等last minute回去了。孩子長大了。
我想我們做父母的,就是希望他們能過得好,能獨立。我跟她說過,如果春假有更好的去處, 不必回家的。世界是年輕人的,她盡可以去看,去闖,去體驗其絢麗和豐富,而不必受家的束縛和牽製。可這不意味著,她的心也可以離我們越來越遠啊,難道這個也是無法避免的?
今天下午匆匆機場一別,看著她離去的背影,想起龍應台說的,孩子就在一次次離別中,與我們漸行漸遠的。是啊,人就是個感情動物,日久生情,世間的任何感情其實都如此,親情也是, 它其實也需要不斷嗬護,需要maintain, 否則聚少離多,心與心的距離拉長,感情淡了,關係疏遠了,一些問題或許會隨之悄然而至(creep in)。
以前一直認為她功課太忙,不要去打擾她,很少主動打電話給她,而她沒事也不往家裏掛電話,聯係的方式主要靠短信。現在我開始懷疑我的這種不打擾。離別時,我最後說了一句,有空給爸媽打打電話。
我願自己女兒能象風箏一樣在天空飛翔,不願意自己是拽著那根線的人。但同時我也不希望,她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之外,如果哪一天她被高掛枝頭或是隨風飄落了,我都不曾知道她在何方。我希望她在追求她的人生路上,可以勇往直前,不為家所羈絆,但心中要有這個家。這樣在她飄累的時候,才會想起它,才可以找到方向,回來歇息、回來停靠。
And the response I think I will choose is to be thankful, i.e., that I have a healthy and strong kid who's doing some serious exploring and reflecting. I can try to set up an example or maybe find some better examples for my son to emulate. Other than that, I think I'll just reassure him of my love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make sure I am healthy and strong, too, to be there for him.
你“說了她一通”這是父母的愛和責任使然。隻是要講究說話方式,讓孩子感覺到這不是權威而是愛。同時我們自己的內心要意識到我們沒有權利替孩子做主。這樣我們會開心一點。
我也在試圖和很忙的孩子保持斷斷續續的聯係,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何地父母都是她的大後方。我很讚同你告訴女兒“有空給爸媽打打電話”,打不打是她,但是你表達了你的願望。很喜歡你寫出了一篇引起共鳴的文章。謝謝!
感情其實就是 需要與被需要,依賴與被依賴。一旦獨立了沒有需要和依賴就不再了。去養條金毛狗來繼續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吧
讚暖冬好文,把我等做父母的不舍,關愛,叮嚀,失落....的心情全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