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智能是否會超越人類
相信大多數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人,既對當前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機器已能在許多領域代替人類完成各種工作,造福於人類而歡欣鼓舞,但另一方麵也在關心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否會使機器最終取代我們的工作,使人類被機器邊緣化,甚至被機器所取代、所奴役。機器智能是否最終會超越人類的問題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本篇我就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在計算機學科內都一直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再聰明的機器還是在人編寫的程序下進行工作的,離開了人類為它們編寫的程序,它們將一無是處,徹底地停擺,所以機器再厲害還是受控於人,機器是不可能超越人類的;而另一種觀點是,機器雖然在人編寫的程序下工作,但是由於程序中數據驅動機製(信息的延遲判斷)的存在,程序其實是在動態地演變著的,在這樣的演變過程中機器是會產生智能的。況且在很多領域智能機器已經超過了人類,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機器超越人類也並非沒有可能。那麽這兩種觀點到底哪一種更加接近事實呢?
如果從頭讀懂本係列內容的讀者,相信心裏其實都會有一個與我基本一致的答案了,因為通過本係列對智慧的解讀、對智能機製的刨析,我們會發現智能活動其實都是由簡單的物理化學反應所組成,然後通過一係列的組合構造,就可以從低層的智能活動中演化湧現出高層的智能活動,在此過程中外部的信息被抽象整理形成概念,連接成知識,最終經驗證體係化之後成為知識體係,也就是所謂的智慧。所以智能並不神秘,人類智能原本就是從無逐步演化湧現出來的。雖然其中的部分機製過去還不夠了解,但一旦了解了,讓機器(包括計算機)模擬並不是一件難事。也就是說機器可以具有智能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能的。但在目前機器智能還存在著上下兩個方麵的限製,人類能否與機器協同突破這樣的限製,才是我們未來應該著力研究和關注的方向。而在這一些邊界突破之前,雖然機器智能能做很多看似很炫的工作,而其實質還是解決人類知識的細化,而不會獲得實質性的新知。歸納起來,我的答案是機器是能夠超越人類的,目前最主要的瓶頸在於機器能否增加感知信息的能力,這決定了機器智慧的寬度;而另一個瓶頸在於機器能否創造能在機器間傳遞結構化信息的機器自溝通語言,這決定了機器智慧的深度;如機器在今後的演化過程中一旦產生並掌握了這樣的機器自溝通語言,則機器就會構建出更高層次的信息結構,此時機器超越人類也就成了必然。
其實,人類智慧的外化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前幾篇已經說明文字的發明才是智慧外化的開端,機器智能僅是這個趨勢的延續。機器智能從誕生起就已經在某些領域具有了超越人類的能力,例如:計算的速度、存儲的容量,在這兩個智能的基礎指標方麵機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所以當我們再將智能的高層級能力(延遲判斷、過程反饋、協同演化)賦予機器的話,那麽機器智能在很多過去看來隻有人類才能掌握的領域超越人類也就不足為奇了。現在的事實也說明,機器已經在一些領域掌握了超越人類的能力了,例如:數學證明、語音處理、圖像識別、信息搜索、甚至在智能博弈(下棋)、藝術創造(AI繪畫)領域機器智能部分地超越人類,取代人類的勞動都已不是天方夜譚了(很多白領從事的文字處理工作,看似知識勞動,其實隻是知識的搬運工,是最容易被機器取代的勞動)。至於機器是否會取代、排斥人類,做我們人類的掘墓人呢?其實這裏還涉及到我在下一篇將要介紹討論的,機器智能研究的倫理邊界問題。我認為隻要我們為了人類的種族安全,堅守底線,隻在人類倫理範圍內進行研究,那麽機器智能還是能做到與人類相安無事,相互促進的。
篇外:
有人認為機器智能是由我們人類編寫程序而獲得的,從這個邏輯上來講,沒有人類就不可能有機器智能,對於這一點,是無需否認的。但現代的複雜係統理論又告訴我們,係統都有層次性,高層是可以從底層的交互作用中湧現獲得的,在古代道家學說中稱其為“無中生有”,而人類的智能其實也是遵循此規律從荒蕪的自然界中不斷構造、組織化後脫穎而出的,機器智能未嚐不可同樣基於人類賦予的基礎智能,在此基礎上再不斷演化提升,湧現構造出更加高度結構化的智慧。事實也是如此,機器智能是一種指數型增長的領域,看似進展很緩慢、很無趣,然後有一天就突然地爆發了。穀歌DeepMind做的AlphaGo,一開始水平遠不如人類職業棋手,但有一天突然在知識匹配領域有了突破,就打敗了歐洲冠軍、然後是世界冠軍;但這之後,他們又很快發現了機器在不斷的自我博弈中,還會自組織不斷地自我改進,於是他們又研發了AlphaZero這一款能自學習款,然後又輕鬆碾壓了Alph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