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可-亦非


心怡之處便是美之所在,尤喜寂寥之美……
正文

機器智能 4. 新知:由實踐而綜合判斷獲得的知識

(2023-02-13 12:13:43) 下一個

新知:由實踐而綜合判斷獲得的知識

特意用一篇來討論“新知”是怎樣的知識,我們該如何獲得,這是因為後續討論機器智能邊界問題的需要,這裏首先要明確本篇中講的“新知”是指人類目前還不知道,且不是由我們人類所能決定的知識。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然先要了解一下知識的種類,然後再來看那一些知識能構成新的知識,以及如何才能獲得。我們這裏先按照前幾篇討論的知識的定義“知識是概念間的有機連接(或然/必然聯係)”,來看一下概念連接的種類,從而為知識進行分類。其實概念的聯係基本上僅有以下四種,第一、是指代聯係,這是一種人為約定的聯係,是指對某一概念用一個專用名詞來指稱它。例如我們稱水中遊的生物為“魚”,你和你的名字之間的關係都是指代聯係;第二、是事實聯係,也就是根據以往發生的事實(史實)建立起來的概念間的聯係,例如:泰山在山東,漢在前,唐在後,這一些都不是事後我們所能決定的知識,但一旦我們受到了教育建立起了這樣的概念聯係,它就成為了我們知識的一部分;第三、是因果聯係,當兩個概念經常一直先後出現時,我們稱先出現的概念為後出現的概念的“因”,後出現的概念為先出現概念的“果”,例如:下雨了、地濕了,這樣的一種因我們觀察自然而獲得的知識,大體都是因果聯係;第四,是邏輯聯係,也就是按照所謂邏輯推理而獲得的概念間的聯係,例如:當我們知道運動需要能量,然後我們就能知道永動機是永遠造不出來的,這就是邏輯聯係,現代科學中的絕大多數知識都是邏輯聯係。

顯然,通過上麵的分類,我們很快就能發現,第一與第二種聯係都是人為約定的,或者是人為造成的,雖然構成知識,但不會成為新知。能成為新知的隻能是後兩種,在哲學上將第三種聯係構成的知識稱為感性(綜合)判斷,將第四種聯係構成的知識稱為理性(分析)判斷。有關新知的來源也就成為了感性(綜合)判斷與理性(分析)判斷,這兩者哪一個是主導,是獲得新知的途徑的爭論了。

初看起來現代的科學知識都是來自理性知識,好像理性(分析)判斷才是構成新知的主體。但理性思考的結論卻恰恰相反,如果真正明白邏輯推理的原理,就會知道邏輯推理是有局限性的,其表現在三個方麵,第一:邏輯推理的所有結論其實全部隱含在其推理的大前提之中,後續的推理隻是將大前提在各種情形下的子狀態呈現出來而已,實質上並沒有獲得新知。例如:上例中為什麽永動機永遠造不出來,其前提是“運動需要能量”的大前提存在,而這個大前提其實還是隻能通過觀察綜合分析才能獲得,其它自然科學中的各種推理結論都是如此,它們的成立都是建立在人們觀察得到的公理基礎之上;第二:邏輯推理的過程是不需要時間概念的,這造成了所有的理性認識從本質上必然是排斥時間這一我們切身能體會得到感知認識,這也是到現在還有一些人不懂邏輯推理(傳統狹義科學)的本質,丫丫學語式地跟在西方人的後麵聲稱“時間是人類虛構的概念”的原因;第三,也是最為關鍵的是,邏輯推理隻是概念的演繹(信息處理),而按照複雜係統論的觀點,因為演繹的過程並沒有從外界獲得新的信息,如果我們隻依賴於演繹來處理信息的話,那這樣的係統是一個封閉的係統,必然會導致熵增,而不會產生負熵,不會產生新的知識。

而感性(綜合)判斷是建立在因果關係之上的,本質上是人們通過大量實踐,觀察得到的一種統計關係,無論統計的方法是憑生理感覺,還是憑數學計算,但歸根到底還是通過實踐獲得外部世界的信息,這是一個不斷獲得負熵的過程,雖然期間有試錯成本,但試錯其實也是一種路徑探索,也是一種統計,隻要不斷積累最終就能獲得新知。也就是說,雖然人類在獲得了一定的感性知識後可以通過邏輯的演繹,解析得出這一些感性知識在更多細分領域中的適用實例 -- 理性知識(學科知識),甚至通過整理發現已有知識的不足,啟發或指導我們的實線。但最終還是要通過直覺的認證(實驗認證)來檢驗。我們常說要將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思維,但這不能成為否定感性判斷重要性的理由。因為新知還是隻能靠感性綜合判斷,即通過實踐來獲得的。

篇外:
在西方哲學史上這個問題首先是由康德發現的,他的純粹理性批判就是為了批判了唯理論主義者的狂妄。雖然邏輯推理能獲得細分知識,但是這一些細分知識的前提還是基於大前提的存在;同理,雖然所有自然科學的結論都可以用邏輯來求證,但是這一些推理的基礎都是人們觀察得到的公理。當然康德最後還是妥協的,他認為先驗綜合判斷確實是存在的,這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唯理論”的缺陷,但這樣的彌補還是不徹底的,還是逃脫不了主客觀分離帶來的困境,隻能用“先驗綜合判斷”這種類似於宗教的先知先覺概念來搪塞。但不管怎樣,康德的發現就已經說明,那種以笛卡爾為代表的所謂“唯理論”者們,沉浸在過去的成功(笛卡爾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之中,想一勞永逸地用純邏輯推理來建立全部的知識體係的設想,是有多麽的狂妄自大,荒唐不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