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劍: 兩腳書櫥遊倫敦---英國王室千年史話
(2007-02-13 00:31:28)
下一個
英國王室千年史話
作者: 顧劍
作為我的倫敦遊記的附文,這篇文章不象我寫長篇一樣參考大量原始文獻,而是主要依據自己大學時代讀歐洲史的筆記,科普色彩更重一些,目的是為朋友們去英國尤其是倫敦旅遊,提供一點曆史背景,也給自己看的亂七八糟雜書電影小說之類理個頭緒。象歐洲,中東,北非這些地方,跟美國不一樣,要玩得好,就一定要事先對當地的曆史,建築,美術,雕塑,文學有大致的了解,否則走馬看花不得門徑,猶如入寶山而空回。
1.諾曼王朝之前的英國王室
我想從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國說起,因為現在在倫敦的各個景點裏,最老的就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倫敦塔。諾曼之前的英國王室幾句話就可以概括:最初不列顛島上的居民是不列顛人,公元前被凱撒征服以後納入羅馬帝國的範圍。今天在英國蘭北部荒原上的哈德裏安長牆,就是標誌羅馬帝國最遠疆界防禦的西方版長城。三百多年以後羅馬帝國衰落,駐軍從不列顛撤往歐洲大陸,日爾曼係的部族入侵不列顛來填補實力真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都在其中。英國史上“亞瑟王” 這個國王,信史上不存在,但是原型有幾個說法:有的說是大軍撤退以後留下來的羅馬將軍,領導當地不列顛人反抗日爾曼係撒克遜人入侵,也有說是當地威爾士王子,繼承父親王位與撒克遜人作戰。前一段的美國電影“亞瑟王” 是采用的前一種:亞瑟是服役於羅馬軍隊的東歐薩爾馬特族騎兵軍官。無論哪一種說法,總之亞瑟王這個人在真實的曆史上虛無飄渺,原型則是站在不列顛人這邊的。這些不列顛人,後來被新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驅趕和征服,今天的威爾士和法國不列塔尼半島,就是這些古不列顛人的後裔,而今天的英格蘭人,應該是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征服者。
從主流撒克遜這邊說,信史上第一個稱“盎格魯撒克遜王” 的,是撒克遜人並列的幾個王國之一,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稱“大王”(The Great) 。威塞克斯的意思就是西部撒克遜。所以最早的英格蘭王室,在諾曼王朝之前,叫威塞克斯王朝。這個王朝存在的時代,也正是北歐海盜最厲害的時代,到1000年以後不久,北歐的丹麥克努特大王(Canut the Great) 幹脆征服了英國,兼任英國,丹麥,挪威和部分瑞典的國王,把原來威塞克斯朝的英國國王趕跑,去法國海岸諾曼底公爵的宮廷作客了。其實諾曼底也是原來北歐海盜入侵建立的諸侯,“諾曼底” 就是“諾曼人的地方” ,而“諾曼人” 就是北方人的意思。這批人征服了這片海岸以後定居下來,向法國國王稱臣,就是諾曼底公爵家係的由來。
這就說到跟後來諾曼底征服有關的地方了:被丹麥克努特大王征服的撒克遜王朝,末代繼承人叫愛德華,從小就跟母親,英國王後也是諾曼底公主的埃瑪躲避戰亂到了諾曼底,當時的諾曼底公爵是愛德華的舅舅,愛德華王子在諾曼底宮廷受諾曼文化影響很深。等他40多歲的時候(當時諾曼底公爵已經傳到愛德華的表弟了),克努特的兒子,丹麥王朝末代國王哈塔克努特(Hathacanute)病死無後,愛德華被迎回國當上英國國王。愛德華在位24年,期間很和平,但國王跟朝中權臣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溫Godwin的權爭非常激烈。愛德華國王娶了戈德溫的女兒,但一直沒有子女,這個國王後來在曆史上被稱為“聖者愛德華國王” ,被認為是不幸婚姻的主保聖人。
婚姻不幸的聖人愛德華國王死於1066年,他是威塞克斯朝的末代國王。在他死之前,當然國丈戈德溫伯爵早已去世了,繼承伯爵爵位的,是國舅哈羅德Harold。同時,聖者愛德華國王的表弟(舅舅的兒子) 諾曼底公爵也早死了,當時的諾曼底公爵是愛德華國王的表侄威廉。那麽愛德華國王之後,爭奪英國王位的,就是國舅哈羅德伯爵和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兩個人。按照諾曼人後來的說法,愛德華國王本來答應過威廉,而且生前派哈羅德去諾曼底找威廉,把英國王位獻給威廉,但是讓哈羅德私吞了,而現代很多史家傾蠐諶銜??祿?狼氨糾淳脫≡窳斯?薜隆N蘼廴綰危?グ?祿??跛烙?066年初,哈羅德繼位。同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帶兵7千入侵英國,哈羅德在北麵約克郡擊敗了另一個王位爭奪者之後兼程南下迎戰威廉,結果黑斯廷斯一戰敗死。從此威廉成為英國國王威廉一世,開始了諾曼王朝。
這個威塞克斯朝和諾曼王朝交替的時期,給倫敦留下兩處主要古跡:聖者愛德華國王在位期間建造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y(又譯西敏寺),哈羅德是第一個在威斯敏斯特加冕的英國國王,從此曆代英王在此加冕。而威廉一世征服英國以後,修建了倫敦塔,那就是他的王宮和城堡,以鎮壓當地反抗之用。聖愛德華還建造了威斯敏斯特宮,就是今天的議會大廈,而且威廉征服之後,開始住在倫敦塔,後來也搬到威斯敏斯特宮。不過今天看到的議會大廈和大本鍾,是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重建的哥特複興式建築,跟原來的王宮完全不同了。倫敦城外,今天的溫莎堡,也是威廉手裏建起來的,不過威廉始建的溫莎城堡是木製建築。
2。諾曼王朝
106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英國的諾曼王朝,他自己統治20年,死後一個兒子繼承英國王位,是為威廉二世,另一個兒子繼承諾曼底公爵爵位,所以暫時諾曼底和英國王冠分開。威廉二世在位13年,1100年在一次打獵事故中被一箭穿心,可能是謀殺。四弟(也是征服者威廉的兒子)亨利成為亨利一世,並打敗另一個哥哥,從第一次十字軍匆匆趕回來的諾曼底公爵羅伯特,兼並回了諾曼底公國。羅伯特被關在倫敦塔裏,今天你去倫敦塔參觀,導遊會提到一係列倫敦塔曆史上的著名囚犯和冤魂,下了台並被弟弟囚禁的羅伯特公爵大概是其中最早的一個著名囚犯。後來,羅伯特被移到別處關押,有一次越獄失敗,被亨利國王下令燒瞎了雙眼。
亨利一世是第一個能講流利英語的諾曼朝英王。中國人講天道循環,亨利國王心狠手辣,雖然生前沒什麽報應,但唯一的兒子和兩個私生子在同一次海難中淹死,亨利一世在位35年無男性法定繼承人,於是做安排要傳位給女兒瑪蒂爾達Matilda。但是身後貴族會議不願有女主,挑選了亨利的侄子,征服者威廉的另一個孫子繼位,是斯蒂芬一世。亨利的女兒不幹,跟丈夫安儒伯爵帶兵打回來,內戰,雙方妥協:斯蒂芬一世繼續在位,凡19年,但死後繼承的,是亨利女兒的兒子,就是亨利一世的外孫,斯蒂芬一世的表侄子,就是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繼位於1154年,因為他母親是諾曼王朝的公主,但父親是安儒伯爵,於是開始了英國的安儒王朝。諾曼王朝三代而終。
安儒王朝又稱金雀花王朝,實際上,金雀花王朝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金雀花,在安儒王朝之後,從亨利三世到理查德二世,共5王180多年。廣義的金雀花王朝,包括安儒王朝,(狹義)金雀花,蘭開斯特,約克四個王朝,凡14王三百多年。
3。亨利,埃莉諾,獅心王一家的傳奇故事
回來說安儒王朝(廣義金雀花朝)的第一王,這個英王亨利二世,不但是英國國王兼諾曼底公爵,還從自己父親那裏繼承了安儒伯爵。別忘了諾曼底和安儒可是在今天法國境內。他還娶了個有名的妻子,阿奎坦的埃莉諾。這位埃莉諾在曆史上是個傳奇女性,歐洲史上最富有最有權勢的女人,當過英國法國兩國王後,本身擁有法國南部阿奎坦,加斯科尼等大片領地作嫁妝。她從小在阿奎坦宮廷裏受到良好教育,騎馬,打獵,拉丁文,音樂,文學,樣樣在行,據史書上說是個性格倔強的紅頭發美人。埃莉諾在父親死後繼承爵位,15歲成為阿奎坦女公爵,是法國境內領地最大的貴族,同年嫁給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為妻,國王王後一起參加第二次十字軍也是她積極鼓動的,盡管這次十字軍並不成功。埃莉諾年輕的時候任性大膽,漸漸跟國王丈夫不和,而且王後本人也有自己的阿奎坦騎士集團撐腰。據說埃莉諾在中東愛上了自己的叔叔,安條克的君主雷蒙德,十字軍敗回的時候不想跟丈夫回法國,要留在安條克,最後讓路易綁回耶路撒冷啟程回歐洲。回法國的路上,教皇試圖調解國王王後的夫妻關係,也不成功,回法國以後,路易跟埃莉諾達成一致,邀請四位大主教主持,以近親結婚的名義宣布婚姻無效。在那個時代離婚是很難的,宣布結婚無效大概是唯一途徑。
當時埃莉諾30歲,擁有幾乎半個法國的領地,自然令人垂涎,在她離開巴黎回自己的首府普瓦提埃的路上,就有兩位諸侯動手綁架她了。埃莉諾一回自己宮廷,就立即寫信給英國國王兼諾曼底公爵亨利二世,要他來普瓦提埃跟自己結婚,這對英王來說自然是天賜禮物。於是,在跟法王離婚6周之後,埃莉諾跟比自己小11歲的亨利結婚,成為英國王後。她跟亨利生了5個兒子,其中有兩個先後繼位,哥哥是理查德一世,就是獅心王。弟弟約翰,就是失地王。
英王和王後的婚姻是政治需要的產物,其中並沒有愛情,他們不久分居,亨利後來有數不清的私生子,有幾個還是埃莉諾親手撫養的。亨利朝最有名的事件,是刺殺坎特伯雷大主教貝克特。當時英王跟英國的教會產生權力爭奪,跟教會首腦坎特伯雷大主教貝克特矛盾不斷,有次亨利發牢騷,說了句“難道就沒人能替我除掉這個討厭的教士嗎?”,結果4名騎士從宮裏出來跳上馬趕到坎特伯雷,二話沒說就宰了大主教。此事當時激起軒然大波,亨利被教皇破門出教,不得不辯解說那是氣話,不是真想殺大主教,是手下人過分熱心。英王跟教廷和解的代價,是貝克特被封聖,亨利二世穿破衣去坎特伯雷朝聖,並當眾裸體接受鞭刑謝罪,還要為十字軍捐款。今天如果從倫敦去坎特伯雷一日遊,還能看到不少有關的遺跡。
埃莉諾自己在普瓦提埃的宮廷裏,唆使幾個兒子搶奪丈夫亨利的王位,幾位王子一道起兵叛亂,亨利好不容易壓住局勢,他後來逮捕並監禁了自己的王後埃莉諾,以後15年的時間,埃莉諾有時完全失去自由,有時是軟禁,有時又恢複自由,直到亨利駕崩為止。在夫妻倆最後幾年,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和解了。1189年亨利二世死,享年56歲,在位35年,當時埃莉諾67歲。繼位的是埃莉諾最寵愛的兒子,理查德,中世紀騎士小說裏的大英雄獅心王。毫無疑問,獅心王英勇而浪漫的氣質是遺傳自母親。電影“天國王朝” 最後,貝裏安騎士從耶路撒冷回家隱居打鐵,一批新的十字軍騎士來訪,邀他出山,騎士的領袖說“我是英王理查德” ,貝裏安說“我隻是一個鐵匠” 。那就是獅心王。在獅心王出征第三次十字軍的時候,王太後埃莉諾攝政,後來理查德在歸途中被德國諸侯暗算扣留,埃莉諾又籌款把兒子贖出來。這位中世紀最傳奇的女性一直活到小兒子約翰在位時期,82歲才撒手人寰,在那個時代絕對是一個異數。
回頭再說獅心王,當初幾兄弟一起反叛父親,亨利二世死後,繼位成為英王理查德一世,不僅從父親那裏繼承英國王位,諾曼底公爵位,從爺爺和父親那裏繼承安儒伯爵位,而且從母親那裏繼承阿奎坦公爵,普瓦提埃伯爵,於是在法國的領地比法王還大,這就成了日後百年戰爭的遠因。獅心王理查德一世參加領導的第三次十字軍,是為了奪回被穆斯林占領的聖城耶路撒冷,就是電影“天國王朝” 裏麵講的薩拉丁占領耶路撒冷的故事之後。那次真的是激動人心,敵對雙方的領導都是百年不世出的大英雄大豪傑,基督教這方除了獅心王,還有神聖羅馬皇帝紅胡子巴巴羅薩-腓特烈,法國國王菲利普-奧古斯都(埃莉諾前夫法王路易七世跟後來的王後生的兒子) 。這兩位也都是曆史上武功顯赫的一代名王,穆斯林那邊,是薩拉丁,他才是四大名王之戰最終的勝利者。十字軍那邊,敗在各路英雄分道進擊人心不齊,先是獨自進軍的紅胡子皇帝行軍過河的時候莫名其妙淹死了,一世英名落個笑場結局,然後法王跟英王郎舅兩個天天吵架法王提前回國,真正出全力打仗的就是理查德,獅心王跟薩拉丁見了幾仗,雖占上風,但因為內部困難和阿拉丁戰略高明,始終沒法徹底擊敗薩拉丁。最後陣容鼎盛的第3次十字軍以無功而返告終。
獅心王回國經過德國境內的時候被宵小所算,扣留在維也納附近。現在如果去維也納旅遊的話,從市中心碼頭向多瑙河上遊坐一日遊船,到Ournstein小鎮,還能去參觀900年前囚禁獅心王的城堡。一年以後王太後埃莉諾主持湊足贖金救出理查德。
理查德不在英國期間,他的弟弟約翰在法王菲立普的挑唆下試圖奪權,由此衍生出羅賓漢的故事。羅賓漢是虛構的小說人物,在司各特的曆史小說名著“艾凡赫”(Ivanhoe,又譯撒克遜劫後英雄傳) 裏麵就講羅賓漢和艾凡赫如何幫助王太後籌集贖金,並擊敗約翰親王的陰謀,最終救回獅心王的故事。1952年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Ivanhoe明星雲集,男主角是羅伯特-泰勒,魂斷藍橋的主演,女主角有兩位,一個是伊麗莎白-泰勒,另一位是瓊-芳汀(主演蝴蝶夢,深閨疑雲,簡愛) 。不過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不是正史。另外,莎士比亞也寫過一出戲劇“約翰王” 。
這一家子,從父王亨利,母後埃莉諾,兄弟倆理查德和約翰,再加上早些去世的大哥和老三,互相之間從勾心鬥角到大打出手,也算歐洲史上一個奇觀。後來獅心王回國複位,又在一次戰役中被射死,約翰繼位。這個約翰史稱失地王,剛登基就被法王菲立普奪去了諾曼底,後來又被英國的貴族諸侯們逼著簽署了“大憲章” ,這是一份限製王權的法案,後世憲法的雛形。簽署之後約翰不甘心,再跟諸侯開戰,結果打了敗仗,連王冠珠寶儀仗都丟了,窩窩囊囊地死於1216年,繼位的是兒子亨利三世,才9歲,從他起,可以稱為狹義的金雀花朝。
亨利三世長壽,在位56年。他32歲的時候,1239年生的兒子愛德華,就是日後的長腿國王愛德華一世,“勇敢的心”裏的老頭。所以,長腿是失地王的孫子,獅心王的侄孫。
4。愛德華祖孫手中英國的第一個強盛期
長腿愛德華是一世英主,還在做王太子的時候,父親亨利三世為了限製貴族由大憲章獲得的權力而跟國內諸侯開戰,一開始父子兩個失敗同時被俘,但是愛德華逃了出來,重新起兵並最終打敗了諸侯救出亨利。那年他26歲。長腿愛德華一世1272年繼位,繼位前後他參加第9次十字軍,並試圖跟蒙古大軍談判夾攻土耳其蘇丹。愛德華成功解救了被土耳其圍攻的阿克城之後回國,被時人視為獅心王再現。
愛德華最大的成就是徹底征服吞並了威爾士,今天威爾士的卡那馮城堡,是那時長腿愛德華建造來鎮壓當地反抗的軍事基地之一。傳說長腿國王答應威爾士人,任命一個“出生在威爾士,不會講一句英語的人做你們的統治者” ,結果他任命了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愛德華作威爾士親王(這隻是曆史傳說,正史並不承認)。此後直到今天,英國王儲受封威爾士親王的傳統,就是長腿愛德華留下來的。長腿入侵蘇格蘭的故事,大家從電影“勇敢的心” 裏大概也知道一些。有趣的是,長腿愛德華把蘇格蘭王權的象征,“命運之石” 搶奪回倫敦,跟一把椅子一起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這就是此後曆代英國國王加冕儀式坐的加冕椅,包括現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1953年加冕時也是這把椅子。這個加冕椅雖然由長腿愛德華開始,但是叫做“聖愛德華椅” ,指的不是長腿國王,而是兩百年前諾曼征服之前,那個聖者愛德華國王。象征蘇格蘭王權的命運之石,在1996年歸還給蘇格蘭。另外,長腿國王愛德華死前遺囑將自己的遺體暫厝鉛棺,而不是通常的王家金棺,什麽時候蘇格蘭被徹底征服,成了英國的一部份,什麽時候再挪進金棺。現在雖然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王位早已統一了4百年了,但直到今天,長腿愛德華還躺在鉛棺材裏。
長腿愛德華一世的兒子就是愛德華二世,勇敢的心裏麵那個懦弱而且同性戀的王太子。愛德華二世後來正好是因為在朝廷裏寵信同性戀夥伴,搞得眾叛親離,給王後蘇菲瑪索殺了。對不起,不是蘇菲瑪索,是法國公主依莎貝拉。兒子愛德華三世繼位,英法百年戰爭開始。(愛德華三世就是電影裏蘇菲瑪索肚子裏的孩子,不過不可能是華萊士生的,愛德華三世出生時華萊士死了8年了。依莎貝拉公主也不可能認識華萊士,她嫁到英國的時候,長腿愛德華一世已經死了一年,華萊士死了三年了。)
愛德華三世很能打仗,也長壽,在位50年,他最初上台的時候14歲,是由母親依莎貝拉垂簾聽政,3年後,愛德華三世親政,以謀殺前國王罪處死依莎貝拉的情夫摩梯末伯爵,並迫使母親依莎貝拉退隱。親政之後3年,愛德華三世就通過勝仗和扶植傀儡國王安定了北麵蘇格蘭局勢,再過4年,法國國王死而無後,加佩王朝斷絕,愛德華以自己母親是法國公主的身份,宣布自己是法國王位繼承人,而法國援引古老的薩裏安法,不承認女性有繼承權,於是英法百年戰爭開打。愛德華三世是個天分很高的軍事家,1346年取得著名的克萊西大捷,他還有個大大有名的兒子,黑太子愛德華,1356年以少勝多,取得普瓦提埃大捷,甚至俘虜了法國國王。這時黑死病大流行,歐洲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戰爭陷於停頓。愛德華三世長壽,黑太子還比他早死一年,所以繼位的,是黑太子的兒子,他自己的孫子,理查德三世。愛德華三世國王大封功臣,在他手裏一下子創立了11個伯爵爵位,而且英國第一次有了公爵。他還創立了嘉德騎士團,嘉德是Garter,女子吊襪帶的意思,這是英國最高勳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那些都是跨國組織) ,團長是國王,隻有25名成員,男女均可。傳說是國王的情婦Salisbury伯爵夫人在舞會上把襪帶掉了,眾人竊笑,國王把襪帶撿起來戴在自己腿上,說“Shame on him who thinks ill of it” 。這是照顧女性的騎士精神的表現,後來就創建了襪帶騎士團。
理查德三世10歲繼位,在位23年,這期間英國瓦特-泰勒農民起義被鎮壓,喬叟寫出了名著“ 坎特伯雷故事集” 後來被稱為英語文學之父。國王兩次跟國內諸侯開戰,兩次都被擊敗關進了倫敦塔。第二次他被迫退位,繼位的,是他的堂兄弟亨利四世,蘭開斯特公爵,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另一個孫子。所以從亨利四世起,稱蘭開斯特王朝,但還是屬於廣義的金雀花,因為姓氏沒變。
亨利四世的兒子是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作為戰士國王的成就可以跟曾祖父愛德華三世媲美。他總共隻活了35歲,從16歲起替病弱的父王東征西討掃平國內叛亂,26歲繼位,對內彌合政爭,對外在1415年百年戰爭中著名的阿金考特大戰中,亨利五世運用長弓兵以少勝多,付出200人陣亡的代價殲滅6千法軍,更重要的是他逼法王簽署和約,承認自己才是法國王位繼承人,娶了法王的女兒,而法王自己把原來的法國王太子(後來的法王查理七世,貞德加冕的那個)貶為“私生子”。根據和約,法王一旦駕崩,亨利五世就可以兼任兩國國王了。
可惜亨利五世英年早逝,比法王查理六世還早死幾個月。莎士比亞名作“亨利五世” 就是描寫他在法國作戰的。
亨利五世的兒子是1歲的亨利六世,從1422年到1472年統治了50年。在他手裏,是聖女貞德那個時代,百年戰爭結束於1453年。
5。玫瑰戰爭和都鐸王朝的傳奇故事
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僅僅2年以後,英國國內爆發爭奪王位的30年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在1461年被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推翻,出逃,4年以後被抓住關進倫敦塔。他老婆聯合法國人和國內勢力,1470年複辟,把他救出來複位,但僅僅1年以後又被擊敗。這次很快就被處決了。蘭開斯特王朝完結。這個國王有間歇性精神病,但是在他統治期間,建立了現在最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愛德華四世呢,原本是約克公爵,他的爺爺的爺爺(高祖父),是英王愛德華三世,所以約克王朝從他開始,但是姓還是沒變,還是廣義的金雀花王朝。約克王朝很短,愛德華四世1461年即位,1483年死,然後是他的兒子愛德華五世,12歲的小孩,僅僅在位3個月,被王叔理查德篡位,小愛德華五世和弟弟被關進倫敦塔以後再無消息。應該是被謀殺了。今天去倫敦塔遊覽的朋友,如果聽導遊解說,兩個小王子和後文要提到的離婚的王後,大概是死在倫敦塔裏的最可憐的囚犯了,所以現在傳說倫敦塔鬧鬼,多數情況是兩個小王子和斷頭王後的冤魂。
王叔理查德篡位,是為理查德三世。僅僅2年,在戰鬥中被裏奇蒙伯爵亨利都鐸擊殺。紅白玫瑰戰爭結束。後來莎士比亞有部“理查三世” 的名作。亨利都鐸的父親,是蘭開斯特王朝亨利六世的近親。亨利繼承英國王位,是為亨利七世,從此開始都鐸王朝,金雀花時代徹底結束。
都鐸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亨利七世,於1485年開始。1509年死後,由兒子亨利八世繼位。亨利八世,就是很有名的有6個妻子的那位,來了新的就把舊的殺頭,為了離婚不惜跟天主教教會決裂,英國開始信奉新教。亨利肯定是個冷酷的人,但是卻有點藝術家和賭徒的氣質,而且亨利八世朝為後世留下不少遺產。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評論此人,還是來細數這六個王後吧:第一位是西班牙公主凱瑟琳,她的父母是西班牙阿拉貢國王斐迪南和卡斯泰爾女王依莎貝拉。這夫妻兩個結婚以後兩國聯合起來把穆斯林勢力趕出西班牙,完成了西班牙再征服的統一大業,再加上他們跟哈布斯堡家族是親家,所以當時西班牙不僅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而且跟神聖羅馬帝國聯合起來。英國要跟西班牙和帝國套近乎,聯合對付法國,於是老爸亨利七世做主,把凱瑟琳公主娶來,最初是嫁給長子阿瑟,可是剛結婚阿瑟就死了,於是把新守寡的凱瑟琳再配給次子亨利,就是後來的亨利八世。等於亨利八世即位前娶的這位原配妻子是寡嫂。
凱瑟琳給亨利八世生了個女兒叫瑪麗,就是日後的“血腥瑪麗” 女王。亨利八世繼位以後不喜歡王後,要把情婦Anne Boleyn扶正,要教皇宣布婚姻無效,教皇不準,將亨利八世破門出教,亨利也真絕,幹脆沒收所有教產解散修道院,宣布英王是英國國教最高首腦,不但自己製定法律跟王後離婚,而且宣布瑪麗公主是“國王的私生女”無繼承權。1534年亨利跟Anne Boleyn結婚,這是第二位王後。一年多以後被放逐的凱瑟琳王後死於癌症。Anne Boleyn王後也給亨利生了個女兒,就是日後英國史上最成功的君主伊麗莎白女王。才過2年,亨利又厭倦了這位王後,這次亨利更絕,編造證據指控王後跟4個男人有染並與自己的弟弟通奸而且使用巫術,將所有涉案的人統統砍頭。所以第2位王後是在倫敦塔被砍頭的。國王早就愛上了王後的貴族侍女Jane Seymour,這就是第3位王後。僅僅1年半之後Jane Seymour生下了亨利的唯一兒子愛德華,她在產後病死,所以亨利一直把Jane Seymour當作自己真正的王後,其實我想隻是亨利還沒來得及厭倦她而已。此後國王老實了3年沒娶妻,(說是老實,其實還是有數不清的情婦) ,1540年因為政治原因,亨利又娶比利時Cleves公爵的妹妹Anne為妻,但第4位王後比較醜,剛過半年亨利就又宣布婚姻無效,這次更省事,連請示教皇都省了,因為亨利自己就是英國國教會的首腦。這位王後比較知趣,主動退讓,起碼保全性命。離婚以後立即娶的第5位王後是第二位斷頭王後的表妹,Katherine Howard,這次維持了1年半,又以通奸罪被砍頭,這次的罪名倒是實有其事,而且王後婚前的生活就不規矩。Katherine Howard是第2個在倫敦塔被砍頭的王後。所以今天到倫敦塔遊覽,聽的最多的鬼故事,就是這兩位斷頭王後,和兩位被謀殺的小王子。
亨利八世的最後一位妻子是Katherine Parr,婚姻維持了4年,這次不是王後死了,而是亨利國王自己死掉了。亨利八世當然是曆史上結婚次數最多的英王,而這位王後跟他旗鼓相當,堪稱絕配:她是英國曆史上結婚次數最多的王後:Katherine Parr從15歲嫁人,亨利是她第3個丈夫,前麵兩個都死了。亨利死後,她又結了一次婚,30多歲的時候因難產而死。Katherine Parr是個好人,她促使亨利八世死前跟前妻的兩個女兒瑪麗和伊麗莎白和解,恢複了她們姐妹的繼承權。
亨利八世朝還有兩個名臣比較有趣:一個是首相托馬斯-克倫威爾,此人真正可說是“逢君之惡” ,一力幫助亨利廢黜第一位王後,編造罪名處死第二位王後,迎娶第3位。他後來栽在自己手裏:他一力促成亨利娶比利時公主作第4位王後,亨利沒見過於是派了畫師去,畫師把比利時的安妮畫得漂亮無比,亨利立時心動,可是娶回來一看,新王後臉上有幼年出天花留下的疤痕,於是遷怒於克倫威爾。克倫威爾的結局,比Anne Boleyn還慘:他也是被囚禁並在倫敦塔被砍頭,國王故意挑選了一個沒經驗的劊子手,砍了3下才砍下他的腦袋,事後將腦袋用沸水煮熟,戳在長矛上立於倫敦橋示眾。
另外一個名臣是紅衣主教Wolsey,亨利朝前期主持英國外交事務,是個老成謀國的人物,試圖阻止國王與第一任王後離婚,怕因此引起英國與強大的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交惡,得罪了國王,被廢黜,死於流放。Wolsey以生活奢侈堂皇,富比皇家而在曆史上聞名,給今天的倫敦旅遊留下不少景點:漢普頓宮廷就是Wolsey建造,後來獻給亨利國王,才成了今天的王宮。牛津的Christ Church學院,倫敦的白廳宮,劍橋的三一學院,都是Wolsey始建。他做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黑色大理石棺材準備死後用,但被廢黜之後沒有用上。近300年之後,Wolsey的這個棺材盛殮了偉大的海軍名將納爾遜的遺體,至今躺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地下。另外,今天有個英國的服裝名牌,叫Wolsey,我不知道為什麽國內翻譯成“金狐狸” ,也許僅僅因為牌子是隻小狐狸,但這完全沒有體現出這個品牌的曆史內涵和底蘊:它1755年就有了,是當今天下最老的服裝品牌之一,而且是現今皇家特許為伊麗莎白女王和(去世不久) 的王太後做衣服的廠商。這個名字就是從這位Wolsey紅衣主教,劍橋三一學院的創始人那裏來的,因為服裝廠旁邊就是埋葬Wolsey的教堂。
Wolsey的後任大臣是托馬斯-莫爾,就是寫“烏托邦” 的那位。他也因為拒絕承認亨利國王為教會最高領袖而被國王關進倫敦塔,在塔裏被砍頭。他後來被羅馬封聖,是律師和政治家的主保聖人。1966年有部很有名的電影“Man for all Seasons” 就是寫他的。
亨利八世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愛德華六世在他死後在位6年,也病死於16歲。他的同父異母長姐瑪麗先繼位。這中間有個插曲:攝政王諾森伯蘭公爵不想讓瑪麗或者伊麗莎白繼位,因此擁立自己的兒媳婦,亨利八世的外甥孫女簡-格雷當英國女王,16歲的少女簡-格雷在位9天,沒來得及加冕,就被瑪麗推翻了。這是英國曆史上的“9天女王” 。格雷後來被瑪麗女王處死於倫敦塔(又一個塔裏的鬼魂) ,後來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畫“自由引導人民的那個”)有幅畫“處決簡-格雷” ,現在收藏在倫敦的國家畫廊。
瑪麗是英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王,她從小跟母親西班牙的凱瑟琳信奉舊教,所以一上台就複辟舊教,嫁給西班牙國王菲立普二世。在位5年病死。
這位瑪麗女王,是被亨利八世拋棄的前妻的女兒,自幼篤信天主教,即位以後宣布恢複天主教的國教地位,在國內大肆殺戮新教徒,被稱為“血腥瑪麗”。至今在美國的雞尾酒中,還有一款飲料叫“Bloody Mary”,是由伏特加酒、西紅柿汁、芹菜汁之類兌成的,不但酒吧裏有,連飛機航班上都供應,不知道是不是從這位女王那裏得名的。另有一個說法,血腥瑪麗飲料是得名於一位奧地利公主。
瑪麗女王38歲嫁給了歐洲大陸舊教的衛道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而且一直迫害同父異母,信仰新教的妹妹伊麗莎白,在倫敦塔裏短期關押過,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後來瑪麗女王突然死亡,伊麗莎白登基,這就是英國史上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王。大家看過1998年的一個美國電影,伊麗莎白女王麽,講的就是這段曆史。據說電影伊麗莎白的續集“伊麗莎白-黃金時代”將很快在今年上演。
伊麗莎白少女繼位,國際國內矛盾重重,時刻麵臨著生命威脅。國內舊教的顛覆和暗殺活動不用說了,國際上也是危機陷阱不斷。先是求婚風波,著名的求婚者包括姐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和法國國王的弟弟奧爾良公爵(就是電影裏那個),這都是對英國有領土野心的,甚至後來遠在俄羅斯蠻荒之地的伊凡雷帝,也來湊熱鬧派使者求婚。後來,為了英國,伊麗莎白終生未嫁。再後來,伊麗莎白決然處死了在英國宮廷密謀造反的舊教蘇格蘭女王瑪麗,並公開與西班牙決裂,打贏了無敵艦隊之役。其實說起來蘇格蘭女王瑪麗也是個苦命人:她的母親是亨利八世的姐姐,所以她是血腥瑪麗和伊麗莎白姐妹的堂妹,因此是英國王位第一繼承人。蘇格蘭女王瑪麗先嫁給法國國王佛朗索瓦二世,丈夫死後回到蘇格蘭被貴族推翻,投奔表姐伊麗莎白,但她是舊教天主教徒,伊麗莎白女王怕這個表妹被敵對勢力利用,將她囚禁了18年之久,最後以叛國罪處死了瑪麗。
伊麗莎白朝出了大文豪莎士比亞(Shakespear in Love那個電影最後有女王出場) ,哲學家培根,英國開始在北美殖民,弗吉尼亞州就是以女王命名。1603年,經過45年的統治,一代名君伊麗莎白女王去世,她當然沒有子嗣,繼位的是外甥,被她處死的表妹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詹姆斯一世,從此開始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一世的兒子,1625年繼位的查理一世,就是在英國革命中上了斷頭台的那位。
6。斯圖亞特王朝:革命與複辟
從斯圖亞特王朝開始,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統一在同一頂王冠下,詹姆斯一世是第一個稱“大不列顛國王” 的人。他任內跟國會矛盾重重,“從男爵” 這個英國特有的爵位,就是他創立來賣錢的,當時一個從男爵才賣1千多英鎊,男爵就要賣5千鎊了。1605年著名的“火藥陰謀” ,英國天主教分子密謀在國會上院埋火藥炸死國王和貴族議員,事敗後直到今天,每年國會開會前,近衛軍還要象征性的搜查國會大廈,這已經成了一個4百年的傳統。
詹姆斯的兒子查理一世1625年繼位,1642年跟國會作戰,1646年失敗被俘,一開始尚沒有生命危險,但在押期間又煽動蘇格蘭的保王黨發動第2次內戰,再次失敗,1649年上斷頭台。查理朝的宮廷畫師荷蘭人凡-戴克是英國畫派的鼻祖,宮廷人物肖像畫大師,曾師從魯本斯。他的很多作品還保存在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各大博物館。
在內戰中脫穎而出了原本籍籍無名的議員奧列弗-克倫威爾,他跟亨利八世朝的奸臣托馬斯-克倫威爾還真有親戚關係:護國公的高祖父(爺爺的爺爺) 娶了托馬斯-克倫威爾的姐姐。克倫威爾在1642年內戰開始時幾乎毫無軍事經驗,先自己招募了一個民兵團,在1644年馬斯頓荒原戰役的時候是國會軍的騎兵副將,1645年國會命令組建打破郡縣格局的國家軍隊,稱新模範軍,克倫威爾是副司令兼騎兵副將(中將軍銜的雛形) ,打贏了納西比戰役,1646年第一次內戰以查理一世投降宣告結束。後來查理再發動第2次內戰,最終被砍頭,克倫威爾不但一力促成處決查理,而且之後第2次內戰,入侵愛爾蘭,擊敗蘇格蘭,都是軍隊統帥。議會陷入混亂和爭吵,國家需要鐵腕人物的時候,克倫威爾當上了護國公,直到5年後病死,他的兒子繼任護國公剛半年就被國會撤職,1年後,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複辟成為國王。克倫威爾的屍體被發掘吊死再斬首,但小克倫威爾出國流亡20年後回到英國低調生活,倒是善終。英國偉大詩人彌爾頓的失樂園和複樂園,就是查理二世複辟時期寫成的,當時彌爾頓已經失明,窮困潦倒,失樂園的版權隻賣了10英鎊。
這裏要說說英國陸軍的淵源:新模範軍是英國現代陸軍的鼻祖,但是後來1660年王朝複辟,新模範軍的性質是叛軍,所以全軍要放下武器解散,然後再拿起武器向王室效忠。所以英國陸軍資格最老的團是近衛騎兵團Household Cavalry,陸軍步兵裏資格最老的是近衛擲彈兵團Grenadier Guards,都追溯到那時追隨查理二世流亡歐洲大陸的保王軍,而淵源於國會新模範軍的團隊,是不可能成為近衛軍的,隻有一個團例外:寒溪近衛團Coldstream Guards是克倫威爾新模範軍手下蒙克將軍的團,蒙克1660年從寒溪村出發向倫敦進軍,擁立查理二世複辟,所以後來成為近衛團。寒溪近衛團組建的時間比前兩個團實際要早,但正式的團史,隻能從王朝複辟新模範軍解散,成為皇軍的那一刻算起,所以成了資格排名第3的團隊。也因為大革命和新模範軍的原因,英國海軍和空軍都稱“皇家” ,而陸軍雖然有不少團隊是“皇家” ,但陸軍整體沒有“皇家” 的稱號。
大家今天去倫敦玩,看到在白金漢宮和溫莎城堡換崗儀式的近衛軍士兵,都屬於近衛師,包括騎兵近衛團,近衛擲彈兵團,寒溪,蘇格蘭,愛爾蘭,威爾士近衛團。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仔細看看他們的帽徽,能分辨出是哪個團的。
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兒子,護國公時期流亡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庇護之下,1651年登陸蘇格蘭反攻被克倫威爾擊敗的時候,曾經有一次躲在一棵大橡樹上一整天避開追兵,這棵立功的橡樹就是後來“皇家橡樹” 號戰艦,及許許多多“皇家橡樹” 酒吧的由來。不過原來的那棵橡樹18世紀死了,今天旅遊者看到的那棵皇橡是它的後代。據說當年藏查理的當地人的後代,直到今天還收到皇家年金。
在克倫威爾時期有第一次英荷戰爭,在查理二世時期有第二次和第三次英荷戰爭,荷蘭海軍曾經上溯泰晤士河,奇襲皇家海軍錨地。不過最後還是英國戰勝了。查理二世把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從荷蘭人手裏奪過來,改名為“新約克” ,今天一般翻譯為:紐約。當時的海軍大臣是王弟詹姆斯(後來英王詹姆斯二世) ,當時爵位是約克公爵和阿爾巴尼公爵。今天美國紐約州紐約和阿爾巴尼的名字就是這麽來的。1666年倫敦大火,今天在倫敦還能看到很多紀念這場火災的地方。也正因為這場大火,倫敦重建,偉大的建築師和規劃師克裏斯托弗-蘭恩Wren基本奠定了倫敦城今天的格局,聖保羅大教堂今天的格局,就是蘭恩在修複改建中奠定的。還有牛頓,從劍橋畢業和研究的鼎盛期,也基本在查理二世朝,“蘋果掉下來發現萬有引力” 的故事,就是1666年,不過不是在劍橋,按照牛頓自己的說法,是他回到林肯郡媽媽家裏,坐在窗前看到蘋果樹上掉下蘋果,於是有了一係列思考。。。。。。所以,根本不存在“蘋果砸到頭上” 的可能,現在劍橋三一學院裏麵那棵蘋果樹,也不可能是原來那棵樹,而是那棵樹上結的某一顆蘋果的直係後代啦。
查理二世在位25年,臨終前改宗羅馬天主教。他雖然有數不清的私生子女(國王自己公開承認的就有14個,前幾年去世的黛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現在的妻子卡密拉,兩家都可以上溯到查理二世其中一個私生子裏奇蒙公爵Charles Lennox那裏),但是王後卻無所出,死後繼位的是他信奉天主教的弟弟詹姆斯二世,詹姆斯因為信仰關係極不受歡迎,8年後被“光榮革命” 推翻,流亡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宮廷。他的兒子也是天主教徒,所以被排除在王位繼承之外,先後登上王位的,是詹姆斯的兩個新教徒女兒,瑪麗和安妮。當時英國政界支持詹姆斯的一派和反對詹姆斯的一派,就成了托利黨和輝格黨的鼻祖,這是保守黨和自由黨兩黨政治的起源(今天的工黨是後起的了) 。
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兒瑪麗嫁給荷蘭統治者,奧蘭治親王威廉,光榮革命就是把威廉和瑪麗夫婦請回來,推翻詹姆斯,所以英國當時是瑪麗二世女王和威廉三世國王夫妻共治。在此期間,王室的主要住所白廳宮毀於大火,搬到聖詹姆斯宮。6年之後瑪麗病死,再過8年威廉病死,沒有子女,於是瑪麗的妹妹,詹姆斯二世的二女兒安妮女王繼位。今天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威廉與瑪麗學院” ,就是瑪麗女王創建的。安妮女王1702年在位的時候,跟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進行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英軍名將馬爾巴勒公爵約翰-丘吉爾(二戰英國首相的八世祖) 和奧地利歐根親王一起,把法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作為獎賞,安妮女王為馬爾巴勒公爵建造了紀念布倫海姆大捷的布倫海姆宮,是巴羅克建築風格的傑作,離牛津8英裏,英國首相丘吉爾就出生在這。現在的第11世馬爾巴勒公爵還住在那裏。那裏開放,今天去牛津的話,可以去布倫海姆宮參觀,沒準能看見80歲的老公爵本人。
安妮女王之前的斯圖亞特王朝諸王都是兼職兩國國王,但是英格蘭和蘇格蘭還是兩個國家。至安妮女王才統一為大不列顛。
7。德國王朝:從近代走向現代
安妮女王的子女全部少年夭折,於是斯圖亞特王朝至她而止。1714年德意誌漢諾威選帝侯喬治登基成為英王喬治一世,由此開始“喬治王時代” 。所以有人說英國和德國打了兩次世界大戰,實際連英王都是德國人,就是從漢諾威王朝這裏來的,直到今天仍然可以說英國王室是德國血統。現在在倫敦能看到很多房子叫做“喬治王時代式樣” ,就是18世紀幾位喬治國王那個時候的。那麽喬治為什麽能當英王呢?瑪麗和安妮兩位女王姐妹都沒有後裔,她們的父親詹姆斯二世被驅逐,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她們的親弟弟,但他是天主教徒,英國國會不要天主教徒當國王,而德意誌漢諾威選帝侯喬治的外婆,是查理二世的姐姐,從母係獲得了很遠的繼承權,喬治正好是新教徒,所以越過至少50多位比他更有資格的繼承人登上英國王位(這50多人都是天主教徒) 。
喬治一世登位前正式是叫布倫斯威克-呂內堡公爵,因為公國的首都是漢諾威,又叫漢諾威公爵。當時漢諾威宮廷中的名人包括發明微積分的萊布尼茨和音樂家亨德爾。漢諾威不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初的3僧4俗七大選帝侯之一(選帝侯是可以選舉德意誌皇帝的諸侯),獲得選帝侯的資格很晚。喬治的英語不流利,一般說德語和法語,英國國家權力越來越向內閣和議會傾斜。在喬治一世朝末期,出現了第一位實際上的首相,沃爾波爾。喬治有世創立了另一個國家騎士團,巴斯騎士團。1727年喬治一世病死之後是兒子喬治二世,在位33年,期間站在奧地利一邊打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最後幾年站在普魯士腓特烈大帝一邊開始了7年戰爭,都是為了保護王室在漢諾威的領地不被吞並。喬治二世是最後一個親自領兵上戰場打仗的英國國王。兩場戰爭英國都是最後的勝利者,大陸上英軍的戰事並不多,可是英國乘機一舉吃下加拿大和印度這兩大塊肥肉,可以說賺得風生水起。關於從1618年到一次大戰之前這300年歐洲大陸上的主要戰爭,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我寫的近20萬字“歐洲近古名將傳” 係列,以曆代名將傳記為線索,基本把歐陸300年的曆史串了一遍,這裏就不再贅述。
1760年喬治二世之後是孫子喬治三世,在位60年直到1820年82歲上病死,在此期間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戰爭,愛爾蘭和大不列顛正式合並成聯合王國,德國的“布倫斯威克-呂內堡公爵” 頭銜晉升成漢諾威國王,都是他朝代裏的事情。但是喬治三世健康狀況不好,有間歇性瘋病,1811年以後就徹底瘋掉了,所以最後9年其實是他的兒子(後來喬治四世) 以攝政王的名義執政。另外,從百年戰爭開始曆代英王都聲稱自己也是法國國王,到這一代才正式從名義上放棄法國王位。今天在倫敦看到紀念特拉法爾加戰役和納爾遜海軍上將的廣場,塑像等等,就是因為1806年納爾遜徹底摧毀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的勝利,避免了英國被拿破侖大軍入侵,而且保證之後百年英國的海上優勢無人挑戰。納爾遜勳爵和滑鐵盧戰役的勝利者威靈頓公爵,兩個英國軍事史上最負盛名的戰爭英雄,現在都安葬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其實我個人評價,納爾遜是當之無愧的英國史甚至世界曆史上第一海軍名將,但陸軍威靈頓的軍事藝術成就,不如馬爾巴勒公爵) 。
1811年開始王太子喬治攝政,1820年正式登基成為喬治四世,兼英王和漢諾威國王。今天倫敦貝克街福爾摩斯寓所和蠟像館附近有攝政街,攝政公園,在福爾摩斯探案集裏多次提到,那就是在喬治四世攝政時期規劃建造的。另外蘇格蘭曆史小說作家司各特,就是這個時期的人物。1830年喬治四世病死無後,弟弟威廉四世繼位7年後病死又無子女,王位由另一個弟弟的女兒,維多利亞公主繼承。但是歐洲大陸上根據撒裏安法,女性不能當國王,所以德國的漢諾威王位由喬治和威廉最小的弟弟恩斯特-奧古斯特繼承。從1837年起,英國和德國漢諾威王位分開。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是英國最強盛的時期,作為女王,她後來的子孫繼位是跟的她的丈夫的姓,所以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漢諾威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從她的兒子起,直到今天,英國的王朝叫薩克斯-科堡-戈達王朝,也是來自德國,因為維多利亞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來自薩克斯-科堡-戈達家族。阿爾伯特是維多利亞舅舅的兒子,算近親結婚。有趣的是,求婚的是維多利亞,因為當時的習慣,地位較低的阿爾伯特不可以向地位較高的維多利亞主動求婚。
維多利亞女王18歲登基,在位63年半,是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1871年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這樣英國王室升格擁有皇帝頭銜。她在位期間英國發明了郵票。現在倫敦有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A) ,威斯敏斯特宮(就是議會大廈) 在維多利亞朝重建成今天富麗堂皇的哥特複興式格局。塔橋也建於維多利亞晚期。白金漢宮門口有維多利亞紀念碑,因為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把白金漢宮作為君主住所的,盡管從她爺爺喬治三世起這所房子就屬於王家產業。另外,據說婚禮禮服,尤其是婚紗是白色,也是從維多利亞本人那裏流行起來的,之前新娘在婚禮上的禮服沒有特定的顏色。
20世紀第一個月,維多利亞女王的兒子,英國薩克斯-科堡-戈達王朝第一位國王愛德華七世登基,統治10年。從1910年到1936年是他的兒子喬治五世國王,一次大戰在此期間。因為薩克斯-科堡-戈達這個王朝名字的德國色彩太重,而英國和德國又在打仗,喬治五世給英國王室憑空起了個姓氏“溫莎” ,並放棄德國境內所有頭銜和領地。所以今天英國王室都叫溫莎王朝。他的長子愛德華八世,就是那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溫莎公爵當了不到11個月國王,因為要跟辛普森夫人結婚而自動讓位給弟弟喬治六世,他自己從未舉行過加冕儀式。其實如果單隻是國王要娶一位寡婦其實沒有什麽大不了,四百年前亨利八世6個妻子的最後一位也是寡婦,但問題是辛普森夫人一直是有夫之婦,她跟丈夫離婚的事情直到國王退位以後幾個月才辦利索,這實際上相當於皇家醜聞了,何況,英國國王兼英國國教會領袖,離婚以後再婚是不被國教會容許的(以前國王再婚的情況不少,那都是宣布以前的婚姻無效,技術上不算離婚) 。溫莎公爵退位之後,1937年訪問希特勒德國,以後居住於法國,二戰期間避居西班牙和葡萄牙,丘吉爾政府任命他當巴哈巴總督。
1984年有個根據傑克-希金斯小說改編的電影To Catch a King(希金斯擅長寫根據二戰事實虛構的小說,他講德軍傘兵綁架丘吉爾的“鷹已降落” 講刺殺隆美爾的“狐狸的蹤跡” 在國內也都有名) ,講的是黨衛隊情報首腦舒倫堡試圖在裏斯本綁架公爵夫婦被挫敗的故事,電影在國內公映的時候片名叫“溫莎行動計劃” ,當時我上小學,特別喜歡那個電影,不過我不是喜歡電影裏的主角,而是特崇拜特想學那個對女孩子有紳士風度的年輕黨衛軍將軍。哈哈。
那個小說和電影雖然是虛構的,但背景非常真實:溫莎公爵夫婦的確親德國,在裏斯本招待他們的主人也的確有親德背景,舒倫堡也的確是黨衛隊情報首腦,而且是黨衛隊裏麵少見的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不過綁架事件沒有正史記載。
1936年底愛德華八世(溫莎公爵) 退位以後,他的弟弟喬治六世繼位,是二戰期間的英國國王。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英國國王不再擁有印度皇帝頭銜。1952年,喬治國王駕崩,女兒繼位,就是現在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女王的丈夫是出自丹麥王室的菲立普親王,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索登堡-格呂克斯堡,不過後來親王改跟母親的姓(也是個德國姓) 巴登堡,英語化就是蒙巴頓。二戰期間盟軍東南亞戰區最高司令,後來的海軍元帥蒙巴頓伯爵,是女王丈夫的舅舅。所以從理論上講,伊麗莎白女王應該是溫莎王朝最後一位君主,目前查爾斯王子和他的兒子用的是雙姓:蒙巴頓-溫莎,也許下一位英國國王會開始蒙巴頓王朝。
8。王宮與王冠珠寶
在結束之前,歸納一下英國的曆代王宮和王室珠寶。大家去倫敦旅遊,會看到好多宮,象白金漢宮,肯辛頓宮,聖詹姆斯宮等等。有些號稱Palace,其實不是王家的,比如牛津附近布倫海姆宮,是馬爾巴勒公爵丘吉爾家的,還有些屬於王家,國王也可能住,但不是國王的正式住所,算別宮,比如倫敦塔,漢普頓宮廷,肯辛頓宮。曆代英國國王在倫敦的正式居所是4個:從諾曼王朝之前到亨利八世是威斯敏斯特宮,就是今天的英國議會大廈,有大本鍾的那個。亨利八世搬到白廳宮,今天英國政府所在地白廳街,就因為白廳宮而得名。一直到光榮革命之後的威廉二世時代,白廳宮毀於大火,今天白廳街上的宴會廳,是宮殿僅存的遺址。之後王室住所是聖詹姆斯宮,直到今天還是王家產業,但從維多利亞女王開始到今天,白金漢宮是國王在倫敦正式的王宮。
如果去倫敦塔看王室珠寶的話,這些寶貝也有講究:英國王室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儀仗珠寶,在中世紀失地王約翰的時代,約翰被迫簽署大憲章以後反悔,跟諸侯開戰,打了敗仗逃命過沼澤地,把這些珠寶丟了,自己也得了感冒一命嗚呼。後來加冕禮儀珠寶又重新做了一套,最重要的是長腿愛德華一世做的加冕椅,現在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後來到英國革命,查理一世上了斷頭台,大多數王室珠寶被克倫威爾毀掉或者賣掉,所以現在大家在倫敦塔看到的王室珠寶,從查理二世之前流傳下來的極少,最好的,都是近幾百年的東西,重點要看這麽幾樣:聖愛德華王冠,查理二世時做的,444顆寶石,大多數加冕典禮都用這頂王冠。最貴重的是帝國國事王冠,國王和女王在重大國事活動,尤其是議會開會時戴的,1937年才做成,2868顆鑽石,王冠頂上十字正中鑲的是聖愛德華藍寶石,從古代聖者愛德華國王戒指上取下來的。王冠正中間上方是黑太子紅寶石,下方是庫裏南二號鑽石,又叫小非洲之星,重達317克拉。鑲嵌在王室十字權杖頂端的,是庫裏南一號鑽石,又叫大非洲之星,530克拉。這兩塊大鑽石都從同一塊原鑽切割出來:1905年在南非庫裏南鑽石礦發現了一塊巨大的原鑽,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被切割加工出兩顆非洲之星和其他很多小鑽石。此後80年,它們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最大成品鑽石,直到1985年,在發現庫裏南鑽石的同一個礦,又發現了一塊更大的,這回是黃色鑽石,經切割,成品“金色狂歡”Golden Jubilee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鑽石,鑲嵌在泰國國王的權杖上。兩顆非洲之星現在退居第2第3位,都可以在倫敦塔看到。如果論原石重量的話,那麽庫裏南仍然是世界第一。
如果說英國王冠珠寶基本沒能保存革命之前的古物算一個遺憾的話,那麽跟歐洲其他主要王室相比,其實已經算非常非常幸運的了。拿法國王冠珠寶來說,本來可以追溯到查理曼大帝,比英國的資格老多了,一頂查理曼大帝皇冠一直用到太陽王路易十四加冕典禮,價值連城吧?不在乎有多少鑽石,重要的是它的曆史價值。貞德給王太子加冕也是用的這頂。路易十五新做了一頂鑲綴名貴鑽石的路易十五王冠。可是法國大革命中,幾乎所有王冠珠寶全部被毀被盜,查理曼大帝皇冠就此失蹤,隻剩下路易十五王冠,那些最著名的鑽石還流失到民間。後來拿破侖皇帝新做了一頂皇冠,再後來拿破侖三世皇帝又做了一頂皇後冠。最後到了1885年,敗家子第三共和國政府居然決定賣掉絕大部分王冠珠寶,想以此來防止王權複辟。今天在巴黎盧浮宮,還可以看到保留下來僅存的路易十五王冠,拿破侖皇冠,拿破侖三世皇後冠,可是王冠上所有的寶石已經都被共和政府拆下來變賣,大家看到王冠上閃閃發亮的,居然是玻璃。奧地利皇冠珠寶的情況好一些,神聖羅馬帝國皇冠和奧地利帝國皇冠,以及查理曼大帝之劍,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刺基督肋骨的聖矛,以及權杖,皇袍,現在都保存在維也納的霍夫堡皇冠珍寶館展出。在意大利,象征意大利國王權力的倫巴第鐵冠現在還保存在米蘭附近的蒙紮大教堂。在俄國,有從莫斯科大公德米特裏-頓斯科伊經過伊凡雷帝,一直傳到彼得大帝手裏的象蒙古皮帽子一樣的王冠,從彼得大帝開始做了頂新皇冠,經過葉卡捷琳娜大帝,一直傳到末代沙皇加冕典禮,它富麗堂皇,用了近5千顆鑽石,兩列白珍珠,頂上是一塊巨大的紅寶石。這兩頂皇冠,現在都還在克裏姆林宮展出。
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