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一 篇 】
By ≠ Paleink
@2005-03-09
浴在靜黃的燈光裏 , 書頁在心頁裏沉浸,在時間裏沉積。一層水煙自桌邊的壺兒冒出彌散,一枚茶葉緩緩地滑入軟軟的心,歲月逝帆聚攏行過心湖。所有的一切,一切的動靜在指間滑動。 纏綿的眼簾一回回開闔著流年的簾。倚著夏夜清涼的背, 挑燈夜讀,歲月飛過千山萬水,無數先哲的話語拂麵撲來,牽著我的手,走過一片時空竄起來的天涯與流年,擱淺在心田的窗台上。 凜冽之現實內, 以書調心,用心經營著昨日,今日,還有更美好的明日,又何懼紅塵中的曲終人散。
交友和讀書情竟相同 ,文字因[緣] 【 共證同心 】 。 讀書的功用在於‘儲知蓄理,擴充眼界,改變氣質,自我完善。(韓愈《進學解》)。 ’讀的書越廣,知識愈豐富,靈魂愈自由,思力愈敏銳深刻,胸襟也愈寬闊。 在交友和在讀書一樣,處處留心皆學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可以學 習的對象不僅限詼潦?SPAN lang=ZH-CN>看報的一陣思想和印象的流動。與友人十字街頭的一陣心靈的湧動,燈下的一番寧靜的談話,煙雨中一場醒腦的角智,都可以授我以精神之食糧,供我學習,探索,玩味。
交友,讀書最重要的功夫在於 【 選擇 】 。書要精選,切忌 ' 爛讀書 ',不要浪費時間精力於無用之書。時髦的作品總是"Last In, First Out',其實隻是熱鬧一陣而已。 也切不可 ' 爛交友 ' 。 古語雲: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故世上有 “ 益友 ” 與 “ 損友 ” 之分。孔子在《論語 · 季氏》篇(第十六)曾說: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這段話的意思說交友要[慎]重。
孔子曰:「 | 孔子說:「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 使人受益的朋友有三種,使人受損的朋友也有三種: |
友直, | 正直的朋友, |
友諒, | 真誠而可信賴的朋友, |
友多 聞 , | 博學而見多識廣的朋友, |
益矣; | 可以讓我們受益良多; |
友便辟, | 善於擺威儀、作姿態,而事實上並不正直的朋友, |
友善柔, | 善於迎合別人、討好別人,而欠缺招諾呐笥眩?/SPAN> |
友便佞, | 善 於 隨口胡 說 卻沒有真正 學識 的朋友, |
損矣。」 | (結交這些人不但沒有幫助,)隻會讓我們受到傷害。」 |
好書 , 好友當珍藏, 如影相隨,陪我思伴我長。反之, 不健康的書可以釀成思想糊塗,不健康的朋友勢必造成人生迷離。
有些書是吞讀 , 有些是慢慢玩味 , 恰似人生中碰到的朋友。
言為心聲 , 文如其人。文學作品為人的思想情感的出口,思想情感又是嵌在性情品格裏看的。文學作品的風格可各不相同 , 有的豪放 , 有的婉約 , 有的清爽 , 有的詼諧 , 有的純樸 , 有些雄辯 , 有些絢爛 .... 各有獨到,不宜刻舟求劍 ; 人的性情品格亦如此。
對於某一項你最鍾情的 , 我們通常稱為 ' 性之所近 ', 交友亦然。一個人可以在趣味異同上選擇欣賞文學作品,朋友上的選擇,賞識與其相同,所以我們說 ‘物以類聚’。
到底能不能見帖如見人?很多人否定了它。有人認為文字可掩蓋思想( disguise )。比如經過‘苦思’ (consciousness) 選擇,醞釀後的作品,這種作品往往給人養成錯誤的觀念;而這種存在隻是短暫的,遲早會被‘潛意識 ’ (unconsciousness/subconsicousness) 突然湧現的衝動,流出給揭穿。比如,醉後囈語,觸景生情等,就把這些無意識的話語傾瀉到他們的文字裏去。心曲出現了前後不一,我稱之為心之流產(Miscarriage of the Heart)。
在實際人生中,很多商人政客成為階下囚的收場,並不是他們思想上的疏懈導致心裏的鬼胎流出,相反的往往出亂子的是他們身邊的女人(通常不是正室),因為她們的虛榮;她們的‘誠實’,沒有 ‘思想’的人常會 ‘實話實說’,使執法者聽見了‘良心’的腹語。。。 頭腦裏的意識與潛意識,是連帶而不是割裂的關係,所以
結論是我們可以相信言為心聲,【言】如何,可觀【心】如何。
真正的文學作品要忠實地【表現】人生 , ‘記錄’,‘機械’扯出的人生並不一定是文學。
一個人的社會圈子( Social Circle ) , 即周圍常接觸的人物,朋友都會很自然地影響一個人的讀書趣味,人生態度。正確的趣味是在這個圈子裏時時發現新的境界。有活的支源在靜靜地流。一同上升,永遠更生。
囤死在這個狹窄的圈子裏,不求變化;轉來轉去,隻是‘坐井觀天’;真是可悲。
讀書,交友是一門裁剪的藝術,要懂得選擇。
待續〈〈〈〈
【 第 二 篇 】 西洋科學與文學
預告
身處現世,小墨水不得不在西洋科技裏不停地轉,那裏屬於謹嚴的思考和豐富的學識,那裏,情感被努力隔離著,那裏,流年的使命,日月的緊迫,總讓我從‘夢’中驚醒,那裏 居住著一個現實的 生命 。
。。。。。。
另一個現實與理想之間的世界裏,小墨水的心髒在這裏鼓蕩。。。。。。
我是學化學出身,現在仍吃的"化學飯",所以自稱化學鍵(Chemical Bond)。也含化學劍之意,取之"十年磨一劍"。來美已八年,仍念故國和家園,盼一兩年後能有機會真正回家 ...... 多謝尊稱 :-) 今年也已三十有二,大概可以被稱為兄吧。不過,老覺得還是沒有長大,常常還是一副孩童心態,好奇地打量著這大千世界。
你說的很在理,隻是每個人的經曆不同,乃至對人生的感悟有別。
我覺得知己不在於尋覓,皆緣分也。正如愛情,也無地久天長之說。不過,但凡大家都以誠相待,並竭力戒除私心與雜念,哪怕隻是訊間,也是永恒之美。所以,我也曾對太太說,要是哪天我們真的要分手,讓我們一定不要在爭吵中或者怨恨中分手,讓我們也一直成為朋友......
我的窩居是敞開的,是open的而不是大門深鎖的,歡迎隨時光臨與交流。P。S。這裏是Free,是不設門票的:)。
對於您的見解。竊以為,我們不能把朋友歸於一個固定的概念。大凡交朋友,往往出於三個動機。或出於欣賞,尊敬,像同行的共事人或熟人。或出於利用,例如生意場上的酒肉朋友,逢場作戲有所企圖的假朋友。因利益而和我們交朋友的人,一定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現代生活因為‘生存競爭‘,過分的注重競爭的成功導致,利益產生戒心,戒心又成為人交朋友的主要妨礙。
同樣,競爭習慣使人讀書的目的也複雜化。人們僅僅挑選能給自己帶來‘利處‘的書。美好的文學知識在漸萎,詩歌和戲劇的全球邊緣化就是一個很好的當頭棒。
讀書,交友以‘經濟’計,對於多數人而言,導致買書且能有時間去讀書成為一種夢想而非實踐。所以讀萬卷書並不是一件易事。
不停地讀,或讀書太多卻沒思考,就像穿梭於太多的‘應酬‘卻食而不化,淺薄沒有生根,如夢花泡影。那樣的過程裏產生的‘朋友’亦然。讀書要咀嚼,要慢慢的玩味。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能帶來益處,許多人會走錯門,讀錯書,交錯朋友。
您說的讀書可與友人進行評論,你向那人作傾吐,就已假定他/她是可與言的契友。你傳達給他/她的思想,哀樂,就是在‘同此心’裏取‘同此理’。
“恰似燈下故人,萬裏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就把友誼所帶來的身心愉悅,極清楚地指示出來。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此種境界。因為誌同,所以心相契。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所以我們感歎:知交零落。友誼總是去留無意,恰似花開花落。
由於人生成長的階段性,生活的漂泊,我們會在不同的時段和不同的心靈共通。
而我們接受愉悅的精神又是通過文字和與友人的交流感管獲得。真真切切的言語和文字是由心流出來的,又流回於心。而一些文字和話語是用手和嘴拉扯出來的,所以我們的心靈不能與共,不能有所體會。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知音少,鞋斷有誰憐,’我說。這種感慨,確實地反映人孤獨的心理。
但是,我很幸運,我在芒芒人海中找到了我的知己。
知己不僅有緣相識,更要用心守護。
最後,您無需道歉,這裏不用戴著麵具,just feel free to write in…
一個精心設計的多維的世界,背後一定有個豐富的思想......
可是還是不太認同你的說法。讀書和交友實在相差甚遠。書可讀萬卷,可博古覽今,可以隨便評說,可以和他人討論,不滿意時,更可以自己來寫一部...
好書易求,而知己難覓。
-Chemical Bond
PS: 不過,兩者還是有相似處,可能是我一見麵就吹毛求疵,先道個歉。
的朋友一定會落下來,但你也會遇見新的同路人....
但是,曾經的友誼,曾經的美好時光還在沉年的心底藏著,是忘不掉的
讀書看報不是唯一的標準 ,網絡上的互動也是一種讀書,一種學習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盛陰
我佛慈悲你回頭是岸苦海無邊你積德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