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trading

Technical analysis is a way to trade stock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trade. You get your way that match your personality.
個人資料
正文

zt:手術進行到一半,我媽被要求交錢

(2023-08-16 14:23:37) 下一個

哥是現代醫學的堅定支持者,縱然被雷劈也勸你學醫。

這個觀點當然不會改變,但這幾天我卻也不斷被醫療界的反腐刷三觀。

站在風口浪尖上的,首先是藥企。

 
 

據湖南恒昌醫藥集團最新的招股書顯示,僅僅2020到2022的三年,他們的銷售費用就足足有8.17億。

這些錢,花在了哪裏呢?

在某醫院公布的監控中,經常能看到醫藥代表穿梭在各科室送禮的身影。

一家醫療器械代理商企業內部人士稱,目前業內平均水平是給醫院內部人士提成20%-30%。

哥查了下資料,2016到19年間,全國百強製藥企業中,給回扣頻率最高的企業三年涉案20多起,單起案件回扣金額超過2000萬元。

除了送禮和回扣,有的企業還會以讚助科研經費、學術會議費等名義,給醫院送錢。

 
 

有大三甲醫院一線醫務工作者表示,參加這種學術會普通醫生是沒有直接收入的,但能拿到晉升所需要的學分。

科室則不同,可以從藥企獲得費用,有的錢用來發季度獎金,有的則是用以組織活動和邀請外部專家講課。

至於科室主任有沒有從中撈錢,這事兒就說不準了。

可能還不止是撈錢。

醫院的財務、行政後勤等部門,也是藥企需要打點的對象。

為了盡快拿到回款,供應商需要千方百計巴結財務領導。

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財務科原科長劉某榮,短短幾年就收了48萬的賄賂。

這還僅僅是一個縣級醫院,我不敢想一線城市大三甲醫院又是什麽情況。

 
 

現在風暴來了,吹走了不少人的底褲。

哥之前寫過,全國各種與醫院相關的行業會議和活動已經緊急延期了。

(來自騰訊新聞《潛望》)

過去穿梭在醫院裏的醫藥代表們也開始瑟瑟發抖——有的在配合調查,有的在擔心失業,有的已經失業。

7月22日,上海一醫院分別向上海諾華貿易有限公司和北京諾華製藥有限公司發送了處理建議函,要求他們開除4名涉案代表。

諾華中國回應了其中兩人:一位早已離職,另一位壓根沒聘用過。

值得一提的是,8月1日,諾華中國創新藥物中國業務項目增長負責人朱家康,因個人原因已正式離職。

哥衷心希望隻是個人發展的原因。

麵對巨大誘惑,有人送禮自然就有人願意收。

如果說藥企是這次風暴的浪尖,那麽醫務群體就是那個風口了。

僅僅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一個縣,過去兩年間13個鄉鎮衛生院院長、3個分院院長全部“淪陷”,縣中醫醫院原院長、縣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中招”。

這段時間,全縣醫療衛生行業有403人主動說明問題、退贓、上交不當得利。

(來源@中國新聞網)

哥直呼好家夥,這怕不是連鍋端了。

能主動交代的或許還有個寬大處理,但大部分還是被舉報和被調查的。

隨便說幾個,觸目驚心。

雲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院長楊文俊,頂著其他院領導的反對壓力,執意購買一台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最終吃掉了1600萬回扣。

廣東省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黨總支書記、院長羅勇,收取設備代理商高額回扣,涉案金額2980多萬元。他倒台後,醫院采購成本、群眾就醫成本明顯下降,人均就醫成本下降1400餘元。

海南省澄邁縣人民醫院原院長羅小敏,一盒市場價為1元的藥品,醫院采購價30元,賣給患者的售價則更高。

層層鏈條之下,最終掏腰包的,還是就醫的老百姓。

最最怕的是,有的醫生不僅要錢還要命。

長沙湘雅三醫院的9名醫務人員,聯名舉報了該院呼吸科主任孟婕。

舉報信中說,孟婕放任她無手術操作資質的學生鄒某單獨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導致三個月內發生2例患者死亡。

為了掩蓋,孟婕偽造醫療文書,甚至以年度考核不合格為由要挾要求不在場醫生簽字擔責。

除此之外,還有定高薪、私設小金庫、一份工作拿兩份獎金……

哥不是醫務工作者,雖不懂醫院科室內的績效和普通企業績效有何區別,但哥至少知道財務不公開,必定有古怪的道理。

要說撈錢,隻有咱們想不到沒有人家做不到的。

經審計調查發現,廣東省部分醫療機構違規重複使用一次性手術耗材,存在醫療安全隱患。

如2020年至2023年5月,中山市人民醫院等2家醫療機構重複使用一次性超聲刀頭2409個,涉及1.51萬人次,增加手術交叉感染風險,存在醫療安全隱患。

按醫保部門相關收費標準計算,上述2家醫療機構多收取診療費用904.61萬元,其中醫保基金773.06萬元。

據行業媒體賽柏藍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6日,全國已公開通報被查的醫院院長、書記已達到168位,其中有約12起為涉事人主動投案。

看到這些時,哥有點脊背發涼。

前幾年我媽在手術過程中醒來,結果被要求多交兩千塊的麻醉錢。

當時哥還隻是覺得多交點錢也就罷了,能治好病就行。

現在不禁懷疑:當時手術中不會也有什麽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吧?主刀醫生真的有手術資質嗎?

這事兒大概率是哥大驚小怪,但也不得不說 ,這樣的事再多發生一點,隻會給本就嚴峻的醫患矛盾雪上加霜。

患者對醫院的信任不容被擊穿。

院長們動輒貪汙上千萬,科室主任也能私設小金庫,就連財務科科長都有錢收,那麽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呢?

可謂天差地別。

前兩天陪朋友去醫院接家裏老人出院,在住院部門口看到一個年輕女孩買了一瓶冰鎮橙汁想要遞給送她們出院的醫生,醫生躲那瓶橙汁的架勢仿佛過年親戚之間撕巴著買單。

最終這瓶橙汁也沒送出去,倒是大熱天倆人折騰出一腦門子汗。

醫生小心翼翼,護士更是被壓榨的底層。

哥有個朋友之前就是做護士的,太苦太累還掙不到錢。最終她離開了醫療行業,找了家小公司做文員,雖然工資也不高,但至少落了個輕鬆悠閑。

就目前來看,這場醫療反腐風暴已經揪出了不少“業內毒瘤”。

但網上也有不同的聲音,稱若是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醫療係統全線崩潰。

他的觀點我暫不評價,至少有一條哥覺得是有道理的。

“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自律在貪腐麵前,千百年來就沒起到過作用。

盡管每個醫學生在從業前都宣讀過《希波克拉底誓言》。

那裏寫著:我將首先考慮病人的健康和幸福。

麵對利益,中飽私囊是常態,而廉潔奉公才是現代社會的文明要求,哥希望這場反腐能持續下去。

畢竟,蛀蟲不在了,無論是對患者,還是一線醫務工作者,都是一件好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