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豬油的購買,用量,製作及其他

(2016-02-21 05:09:51) 下一個

1. 吃貨說的皮革廠豬油和美國氫化豬油的質量問題,我是相信的。鏈接見下: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620246.html

可仔細剖析,一個東北的皮革廠,還是過去那麽落後年代的生產,原料就是豬皮,而不是豬膘,主要產成品是皮革,豬油隻是副產品。作為一個經濟體,當生產工藝無法達到讓主產品和副產品都盡善盡美時,大家說說廠家會保哪一個?如果我是廠長,肯定保皮革,而放棄豬油。所以,皮革廠裏出來的豬油的質量可想而知,當然今天的皮革廠裏出來的豬油說不定質量已經很好了,因為技術的提高,但絕對不是那個時候那個年代。我中學同學的爸爸在肥皂廠工作,家裏吃油都是廠裏發的,據說比外麵超市裏買的還要好。我小時候,家裏附近有個肉聯廠的倉庫,父母經常去那裏買肉,因為那裏買肉雖然貴一點,但都是最好的肉,最最關鍵是不要肉票。那裏買來的豬油,比我媽自己在家用豬膘熬的豬油還要好還要白。但是買到的次數不多,因為這東西少,每次有都會被搶購。那個年代,中國還沒有氫化油技術呢,想氫化都做不到。

豬油熬製後冷卻前,應該加入一點鹽,這樣利於保存,也不易變質,所以,家裏熬出來的豬油都有點淡淡的鹹味,至少我媽熬的都是這樣,好的豬油也應該是這樣,我在德國買來的豬油,我買的時候就看了成分,其中有鹽,舔上去也有一點很淡的鹹味。在那計劃經濟的年代,我最最痛恨的家務之一就是幫家裏買鹽,不知是誰想出來的規定,買鹽居然需要鹽票+油票,我每次買鹽都是拿著鹽票帶上錢提著一個小籃子就直接出門了,到了商店才想起來忘了油票,隻好再跑一趟,我的記憶中在票證時代我好像從來沒有跑一趟就成功買到鹽的。你一個東北的皮革廠,作為副產品的豬油,還要享受加鹽的待遇,這現實嗎?誰鳥你這副產品豬油呢,還真把自己當成主產品皮革那樣想上大雅之堂啦。計劃經濟年代,物資保障首先保首都,其次保上海廣州這些中心城市,然後保山溝溝裏的那些軍工城市,出口港澳的另當別論。皮革廠裏出來的豬油,原先是定位在生產殘餘垃圾的,本來就沒規定垃圾也得達到食用級別,有人非要買回家放進鍋裏吃進肚裏,那。。。。我不攔著了,就像我同學家從小吃著做肥皂的原料過活一樣,當然人家比較幸運,比普通食用級別更高,此原料非彼原料。同理,食用鹽也出現過類似的現象,另外開帖闡述。

多說一句,生產殘餘廢料也是可以合理利用的,以前我媽廠裏車間裏最後產成品需要用蒸汽烘幹,結果我媽廠裏的職工浴室就成了全場職工和周邊居民最佳洗澡選擇,那時還沒有熱水器什麽的。因為用來烘幹過的蒸汽,就算廢氣了,不是因為有害,而是因為沒有其他用途了,於是廠裏收集起來,用來燒洗澡水。因為24小時開工,所以蒸汽一直供應著,不用也是白白放掉的。以前我家隔壁有個木材廠,烘幹木頭也需要天天燒蒸汽,那些用過的剩汽,木柴廠自己用不完,還提供給周邊單位,大家也都是用於職工浴室的燒洗澡水。

吃貨的很多言論都使用了偷換概念的障眼法,就好比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由此推而廣之認為粥都是壞的,更有甚者可以認為沒有添加過老鼠屎的那種白米熬製出來的糊糊不能稱之為粥。這種例子隨便抓抓一大把,比如說吃貨曾經轉貼過的關於英國女王吃當地食物吃時令食物,儼然以此作為“吃為了活”的最強證據。可他也不想想英國女王從事的什麽職業呀?人家從事的職業就是僅僅依靠活著賺錢的,不需要任何其他技能,隻要活著一天,就有一天的進帳,不想退休就可以一輩子不退休。人家英國女王吃得好,那是職業投資。哪個小老百姓退休後還能說自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是為了職業投資啊?至少吃貨肯定不能。

別怪我無聊,我就是靠無聊的工作養家糊口的,說無聊也是夠無聊的,無聊到要求客戶自證類似於“我是我”的論點,這比證明“我媽是我媽”可難多了。所以吃貨一天到晚言之灼灼的指出西醫的哪些觀點是有出處的,中醫的哪些方法毫無出處,我根本不迷信出處。我做過的所有的客戶提供的所有的資料都是有出處的,而且都是理由十足的,哪又怎樣呢?對於出處,我隻能說,it is only written by you, but not yet proved by me.

我習慣了思考問題就像批考卷一樣,每一個point都要check,每一道題目都要批改都要評分,不能因為大題目全都沒被扣分,就自動認為所有選擇題是非題也都全對呀。相反,大家頭腦裏公認的差生也會做對幾道選擇題,做對的就要給分。這版麵上太多憑印象給人給物打分的現象了,好多都是籠統的一刀切,什麽不超過5%或者10%的肉食啊,這5%或者10%真不知道是怎麽推導出來的,為什麽不是6%或者9%呢。哪怕國家製定的稅率,我們瞎說說比如最後定在43%為最高稅率,那也是有議會裏的會議記錄作為protocol來證明這是政治博弈的結果的。這個protocol的有效性依然需要被證明。

道不同不相與謀的終結原因終於浮現出來了:一方老是開口閉口 it is said that....., it is written that......, it is heard that.....,而另一方老是要求 is it proved? how and when and in which condition was it proved by whom? and who is whom? what kind of business does this "whom"? Do you have positive proof AND negative limitation?

2. 禦姐推薦的豬油渣,我實在無法笑納。我小時候比較喜歡吃這個,後來很多年沒機會吃到過,再後來,我開始改善我的飲食習慣,現在身體已經對油炸的東西產生生理排斥了。適當吃肉很好,沒問題,但吃油炸的東西,會直接帶給身體難受的記憶,哪怕是油炸蔬菜。那是一種生理記憶,你明白嗎,就像打針會疼一樣,所以本能的避開這些東西。油炸的東西真的不能吃,很不健康,雖然油不一定是壞東西。以後單獨開帖闡述個人小白鼠經曆。

至於豬油,我可以推薦給別人,卻不能推薦給禦姐,因為想起禦姐家燒菜放糖的量,真是嚇死寶寶了。燒一個菜要放一兩糖或者木糖醇,天呢,一兩糖,我要吃多久才能消耗掉呀。我無論推薦什麽油,我吃油的總量都是非常少的,少到菜裏用肉眼看不見一點油星(我說蔬菜,葷菜自帶的油脂不算),已經達到武林外傳裏老白唱的“菜裏沒有一滴油”,隻有洗鍋的時候能感覺到這菜不是用清水煮的,還是要用一點洗潔精的。就我家那塊豬油,要是給禦姐用來燒菜,燒不了幾個菜就用光了,我真是心疼呢,不是心疼我的豬油,而是心疼禦姐的身體,吃油不能這麽吃法呀。我買一塊豬油,吃的時間是以年來計數的,半年或者一年什麽的。我買一包糖,至少吃幾年呢,幸好糖不會壞。鹽也是。我做紅燒肉不放醬油而是放葡萄醋。

所有的佐料還有輔料都要少吃,哪怕清水喝過量了也有害。所以,您老的重點不用放在吃什麽上麵,而是一定要把食用量降下來。

3. 多多姐買那麽高級的豬油,真的出乎我的意料。這是我又一次思維缺陷,想當然的以為美國的豬油市場情況和德國一樣。這點吃貨說的倒是對的,氫化豬油不能買。我真的沒見過氫化豬油,太井底之蛙了。上次井底之蛙是想當然的以為美國的clarified butter和德國一樣普遍和便宜,還推薦用來護膚,誰知道這東西竟然在美國那麽難買。當然我也有碰到難買的東西,比如我自己推薦過的綿羊油原料,沒想到美國那麽好買,還價格實惠。我現在用的液體綿羊油雖然是在德國亞馬遜買的,但其實是從美國直接運過來的,所以等很長時間才到貨。最近一個在美國的朋友向我推薦用有機大豆粉護膚,我暗想這位好奢侈哦,仔細問了一下價格,沒想到美國的有機大豆粉比我這裏非有機的麵粉單價還要便宜。國際貿易真的充滿商機。

而且豬油放了鹽以後,可以不用保存在冰箱裏。我小時候,家裏的豬油冬天凍成固體,夏天化成液體,很正常,不影響使用。

德國這邊可能有吃豬油的傳統,超市裏有那種專門用來塗麵包的豬油賣,各種口味的,和各種塗麵包的美味奶酪放在一起,有點小貴,算是好東西的,那自然跑量跑的就快,豬油等不到壞掉就已經被消耗光了,而且都加了鹽,所以可能不需要氫化來保存到天荒地老,這是我基於觀察的猜測。美國人忘本了,因為掉進錢眼裏把老祖宗的好東西都扔掉了,被商業洗腦到沒人願意吃豬油的地步,那隻好氫化保存了。要知道氫化植物油誕生時,是定位在高價的高級食品的,以健康為賣點的,人們對它是采取仰視態度的,誰會想到挑它的毛病呢。誰知道幾十年後科技進步那麽快,原先的高價貨越來越廉價,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廉價物品就等著被人解剖審判吧,這才使得大眾接受了氫化油不好的觀念,之前隻有少數沒有被商業收買的科學家堅持這個觀點。

反正我是學做生意出身的,首先堅持看貨物本身,價格那隻是生意上討價還價的結果,不能以價格來影響我們對貨物的評價。

4. 吃貨提問為什麽非要吃豬油? 我來回答:不是非要吃豬油,而是豬油(非氫化的)是好東西,人人都想要好東西。這就好比不是害怕轉基因食物,而是瞧不上轉基因食物。但如果正常豬油在美國那麽難弄到,還那麽貴,那就不勉強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定能夠找到每個國家價廉物美的好東西。真的不必因為我說豬油好,就非要找到豬油,美國作為物產豐富的農業大國,好東西一定比德國更多,當然前提條件必須是不被人為氫化或者人為轉基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秋遠 回複 悄悄話 我不煉油,我直接加幾片五花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