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妮燕

聽從心靈的聲音,講述感動的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Buddy,Buddy,還是Buddy

(2018-01-24 13:01:00) 下一個

 

 

對於剛進入學校的低年級孩子,怎樣才能讓他每天開開心心的願意上學,可能是一個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強調兒童幸福童年的海外。我在網上看到很多Super父母出的奇招,印象最深的是英國的一個爸爸買了一個退役的坦克,每天開著坦克送兒子上學,於是那孩子每天在同學羨慕的目光中高高興興地去學校。

坦克我是買不了的,但我總結了這兩三年的經驗(我兒子讀二年級),有一招可以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想辦法讓孩子在班上交上Buddy,那他的學校生活基本就是快樂的。

Buddy,我理解就是好朋友,發小的意思。所有的小朋友都需要Buddy,特別是內向慢熱的孩子,友誼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內向懦弱的孩子剛開始肯定對陌生的學校環境有恐懼心理,事實上他們在學校屬於弱勢群體,被其他強勢的或者大孩子bully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如果有一兩個非常要好的Buddy,兩人成夥,三人成團,被別人欺負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了。

我一個親戚的女兒四歲時從國內轉過來,從小非常強勢,是個女霸王,在國內幼兒園裏隻有她欺負別人,沒有別人欺負她的,移民加拿大後,一如既往的霸道,上一年級時轉到我家附近的一個學校,沒過幾個月她媽媽就跟我抱怨,說女兒一學期被學校Call三次,原因居然是孩子被別人打了,而且是被不同的人打。WHAT! 她媽媽有點不相信眼前的事實,一貫都是她的女兒打別人的,何時這麽窩囊過,而且孩子被欺負了幾次後,現在都不想上學了,每天早上在家磨蹭不願出門。我心說強中自有強中手,那孩子新到那個學校還沒有朋友,單打獨鬥再怎麽狠也狠不過更厲害的。

而我兒子在學校屬於不說話且內向的弱勢群體,不被人欺負已是萬幸,好在他有一個跟他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試問有誰會去同時挑戰兩個人,所以兒子雖然看起來窩囊,但我至今還沒被告之他在學校被別人欺負,萬幸了。

友誼不僅能保護孩子,而且帶給孩子巨大的歡樂,回到家,兒子時時念叨他的Buddy,每天都開開心心,蹦蹦跳跳的去上學。

學校也意識到友誼對孩子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孩子們在學校交朋友,每學年重新分班之前,會給每個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選擇新學期想跟誰分一個班或者不想跟誰一個班,一般好朋友都會把對方的名字報上去,在新學期如願以償的分在一個班。

至於怎麽才能交上好朋友,卻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首先是兩個孩子要芝麻看綠豆能對上眼,發自內心願意在一起玩,然後家長再助把力,可以帶孩子到對方家裏玩,也可以放假約一起玩,或利用生日邀請平時玩得來的小朋友一起過生日,創造機會加深友誼。據我平時所看到的,國外的家長們為了孩子們的友誼一般都拚了,都在盡全力給孩子創造在一起的條件,包括中國家長不可理解的sleep over(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到別的孩子家過夜,或者邀請孩子的好朋友到自己家過夜,家長負責接送和提供食宿和吃喝玩樂的環境)。

友誼不僅讓孩子喜歡上學而且增加了參加學校各種活動的勇氣,這不,因為好朋友參加了合唱團,平時從不張嘴的兒子也鼓起勇氣加入了學校合唱團,讓我也終於能聽到兒子雖五音不全但仍然美妙的歌聲。

Buddy,多麽淳樸美好的東西,它讓孩子們度過愉快而幸福的學校生活,同時也讓我們做家長的情不自禁地珍惜和嗬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